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坎昆氣候大會博弈兩大轉型 中國由被動到主動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5: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坎昆世界氣候大會

11月30日,一名與會代表在觀察坎昆氣候大會會議中心的一個地球模型

  1日,坎昆氣候大會談判進入第3天,這才是各國在氣候議題上爭奪的開始。專家們表示,無論是去年在哥本哈根還是今年在坎昆,“氣候談判”實質上都是一場艱難的“政治談判”,各國都把國家利益置於考量的首位,而這次坎昆氣候談判的“碳政治”博弈正在逐步“轉型”。對中國來説,這種轉型既是考驗,又是機會。文/本報特派坎昆記者 毛玉西、薛松

  轉型之一:

  從環保話題到産業升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強世功接受本報採訪時從“碳政治”的視角對坎昆氣候大會進行了解讀。

  強世功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1997年達成的可操作的法律文件——《京都議定書》,使得環境問題轉化為氣候問題,進而在技術上轉化為“二氧化碳”的排放,法律上産生了各國圍繞“碳權”展開的全球政治博弈,由此形成全新的“碳政治”。

  強世功認為,坎昆大會“碳政治”博弈的轉型之一就是:各國對“碳政治”的理解或關注的重點在發生改變,原本的環保話題,如今日益變成了如何保證能源供應的産業升級話題,這將從技術層面上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撐。

  強世功指出,哥本哈根之前,大家關注全球變暖或者氣候變化,都還是在環保話題的範疇之中。而如今,氣候談判借助“環保的東風”,開始逐步“升級”,逐步過渡到如今的産業升級的競爭中來。這也就是説,“碳政治”博弈正轉向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當石化等可再生能源耗盡後的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問題。所以説,應對氣候變化實質上變成了産業升級的問題。

  哥本哈根之後的中美關係開始增加了一個新的博弈領域——新能源領域。從美國角度講,美國關注氣候變化議題,希望佔據道德的制高點其實只是表象,從根本上是為美國新能源産業戰略尋求出路,這將帶動美國的經濟再度轉型。

  轉型之二:

  博弈從歐盟轉移到美中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認為,除了“碳政治”的內涵轉型之外,“碳政治”博弈的力量也開始從歐盟轉移到中美兩個大國。

  他認為,此前各種氣候談判或各種氣候機制的設置,基本上都由歐盟主導的。而如今,中美之間的“碳政治”博弈,自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以來開始凸顯,這次坎昆更是備受各方關注。氣候議題已經成為中美繼軍事、意識形態、經貿、匯率之後的另一個摩擦與磋商的重要領域。

  強世功説,自從哥本哈根以來,我國政府開始強化環保、節能、減排等議題,也説明我國開始重視與美國方面的良性互動,強化兩國在氣候議題的合作,而不是擴大分歧。從美國的角度看,美國希望借此佔據未來新能源的主導權,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説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目標吻合。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必須實現從“高耗”到“低耗”的轉變,迫切需要新能源技術,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寫入了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對於“碳政治”博弈中中國未來作用的發揮,強世功認為,目前由西方主導的“碳政治”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與其説是一種壓力,不如説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坎昆“碳政治”:

  中國由被動到主動

  11月30日,中國官方代表團負責人表示,由於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一度陷入被動,我國政府隨後採取了積極的應對姿態。在坎昆展覽館NGO組織的展覽區,寫有“CHINA”標識的展臺是現場為數不多的政府性官方展臺。同樣,在月亮宮酒店談判主會場,也隨處可見中國強化環保、恪守減排承諾的文件。此外,12月6日還將舉行“中國日”活動,主動與各國在氣候議題上加強交流,減少誤解。

  記者手記

  今年坎昆會議“靜悄悄”

  連續3天來,記者奔走于坎昆氣候大會的兩個主會場——“月亮宮”與坎昆展覽館。記者觀察到,與上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濃烈的“火藥味”不同,這次坎昆氣候大會“溫和”了很多,似乎讓許多此前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報道的媒體有些“無所適從”——缺乏場外抗議聲等“火藥味”的氣候變化談判,似乎變得平淡乏味。

  坎昆氣候大會開幕以來現場秩序一切都良好,記者並沒有目睹NGO組織的抗議活動。

  仔細想想,這次大會NGO組織的“靜悄悄”還是有原因的。一是墨西哥政府吸取了上次哥本哈根的教訓,採取“分拆”大會現場的方式,疏導了NGO接近政府談判現場;二是坎昆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小城,很多赴會環保組織閒暇之餘,心情或許更放鬆一些;三是坎昆遠離發達城市,遠離歐洲,旅遊者似乎不會花費高昂代價前來“搗亂”。當然,更重要的是,經歷了哥本哈根大會的喧鬧,NGO對氣候變化談判的複雜性認識趨於理性。 (毛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