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俄羅斯派人追殺叛逃間諜 出賣同事官方惱火(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4日 0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30日,俄美間諜風波發生時,美媒體的報道,封面標題為:我們的間諜。一名俄高級間諜叛變後,供出了10名同事。

  12日,俄羅斯媒體援引該國情報部門官員的話説,俄羅斯已派出專人,準備捉拿甚至追殺俄駐美國間諜機構的負責人。此人被曝為雙重間諜,不但叛逃美國,還出賣了其在美國的10名同事,導致俄在美間諜網損失慘重。

  總統稱要吸取教訓

  俄媒體爆料稱,情報部門方面已經認定,此前讓俄10名間諜遭美方逮捕的“內鬼”正是俄羅斯在美間諜網負責人謝爾巴科夫。報道稱,謝爾巴科夫已經秘密前往美國,行蹤還不為外界所知。謝爾巴科夫是近20年來,叛變美國的俄最高級別情報人員,給俄羅斯情報工作帶來了巨大傷害。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12日在韓國首爾出席G20峰會間隙,也證實了此事。他説,“這對我來説都不是什麼新聞,發生間諜風波後,我就知道了此事。”

  梅德韋傑夫還説,這件事對俄羅斯情報部門來説,是一件應該反思的事情。“必須要吸取教訓。”

  他還透露,有關“內鬼”的情況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此前有報道稱,俄主管間諜事務的對外情報局局長弗拉德科夫可能被解職,對外情報局也被編入該國另一情報機構——聯邦安全局。但梅德韋傑夫稱,還沒有考慮過此事。

  可能藏身美國某處

  俄媒體12日透露,包括弗拉德科夫在內的俄情報部門高層對謝爾巴科夫“背叛自己的事業”感到十分惱火,已經派出一隊精幹人馬追殺他。

  克裏姆林宮一名未公開姓名的官員告訴該媒體稱:“我們知道他在哪。別擔心,"梅卡德爾"一直在尾隨他。”

  “梅卡德爾”是前蘇聯的一名特工,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他曾以冰鎬鑿入後腦的殘忍方式,秘密謀殺了在墨西哥生活的斯大林對頭托洛茨基。

  根據媒體的分析,謝爾巴科夫很可能藏身在美國某處,並受美國當局的保護。

  但一名匿名克裏姆林宮官員對俄媒體説:“這類人的命運已經註定,如今他們每天都會生活在恐怖之中。”

  有人稱間諜案有詐

  不過,以俄情報機構為主題的暢銷書《新貴族》作者索達托夫認為,有關謝爾巴科夫的情節“可能有假”。

  他説,俄在美間諜網不可能只交給一個情報機構負責。“還有其他的情報機構:俄軍總參情報部和聯邦安全局,他們都有權派出間諜。俄軍總參情報部也有聯絡俄在美移民的傳統。”

  索達托夫分析,俄各個情報部門間有競爭,情報互相保密,這意味著謝爾巴科夫不可能知道所有從事間諜工作的俄移民的名字,也不可能出賣了全部間諜。

  索達托夫稱,這件事很可能是情報部門故意洩露出去的,目的是提高俄羅斯間諜的形象。

  (張樂)

  背景

  俄叛逃間諜多“意外死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將克格勃一分為二,建立了對外情報局和聯邦安全局。

  對外情報局主要承擔了原克格勃的對外諜報職能,是當今俄羅斯進行情報工作的主要工具。特工出身的普京擔任總統後,俄對外情報局的權限得到大幅提升。其中一個顯著的標誌是:2006年,俄羅斯議會批准對外情報局可以在國外搞暗殺行動,但只能針對“恐怖分子”。

  近些年來,發生多起俄羅斯情報人員在海外死亡事件,死因也蹊蹺。

  俄對外情報局著名間諜特列季亞科夫在1995年4月至2000年10月間,曾以俄羅斯駐聯合國媒體負責人身份,給美國中情局提供情報,並叛變留美,但他後來“意外死亡”。俄前特工托羅珀夫2000年叛逃到俄羅斯駐加拿大使館,但今年4月,他在家中洗澡時身亡,據稱死因是觸電。(張樂)

  分析

  間諜案折射“梅普內爭”?

  間諜叛逃事件曝光後,有分析人士稱,背後可能有“梅普內爭”的影子。

  美國媒體引述專家的話説,俄美間諜風波發展到如今,很可能折射出了梅德韋傑夫和普京之間的明爭暗鬥。

  這名專家稱,“梅德韋傑夫可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普京是間諜風波的最大贏家。特別是今年夏天,梅德韋傑夫訪問美國之後就爆出間諜風波,令沒有特工經驗的梅德韋傑夫看起來無力處理此類事情。而普京隨後則充分利用了此事,獲得了更高的民意和人氣支持度。”

  因此有分析人士稱,梅德韋傑夫現在對“內鬼”加大了追查力度,對此發言也更多,似乎是想對外表明,是自己掌控俄羅斯情報界,而非普京。

  甚至還有分析稱,俄羅斯再次派出“追殺小組”,可能意味著蘇聯時代令人談虎色變的情報機構克格勃捲土重來。(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