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德國民眾設“人肉路障” 阻止核廢料列車(組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4日 0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日,德國丹嫩貝格,數百抗議者坐臥在鐵軌上,試圖阻攔列車。

7日,德國警察攔住一位扮成小丑的抗議者。

9月18日,柏林,示威者抗議政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

  11月9日,突破了5萬名抗議者沿途重重堵截,一隊運送德國核廢料的卡車終於抵達德國北部格萊本的核廢料儲藏地。一場德國史上耗時最長的核廢料運輸就此艱難地畫上句號。

  雖然有抗議者和警察發生衝突的報道,但示威整體是一次非暴力的抗議。雖然抗議者對核廢料的運輸和填埋感到擔憂和憤慨,但他們不只是“憤怒的青年人”,他們有明確的目的和分工,甚至接受了專門的培訓。雖然核廢料仍然衝破阻力到達目的地,但抗議者們相信,如此規模的抗議一定能讓政府在處理核廢料時,更加謹慎。

  一次最久最貴的核廢料運輸

  11月8日,天剛濛濛亮,初冬早晨的寒氣還未退去,德國北部丹寧堡通往格萊本的公路上,一群裹著睡袋和毛毯的人漸漸甦醒過來。

  他們是一群示威者,在公路上過了一整夜,夜間低於零度的氣溫沒能將他們趕走。一早,“增援部隊”送來了熱咖啡和早餐,示威者們很快恢復了活力。大家肩並肩,圍坐在馬路中間,開始又唱又跳、自娛自樂,看起來更像是次野餐。

  在德國反對核能民間組織X-tausendmal quer的發起下,4000多名德國各界人士來格萊本靜坐,阻截核廢料運送到它的最後一站。

  11月5日,載有123噸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列車從法國出發前往德國。這些源自德國核能發電廠産生的廢料,此前被送到法國阿海琺集團下屬一家核燃料回收廠進行處理,然後按計劃用火車運到丹寧堡後,裝上卡車運輸到20公里外的格萊本,存放在一個臨時存儲設備中。

  從法德邊界至運輸終點格萊本的1000多公里路上,這百餘噸的核廢料遇到重重阻礙。

  前後三天,德國警方出動了大約2萬警力為核廢料“護航”,總共花費約7000萬美元,成為德國有核電以來耗時最久、耗資最多的核廢料運輸。

  填埋目的地有核泄漏危險

  談起在格萊本的示威經歷時,X-tausendmal quer組織成員,25歲的馬科斯埃爾曼很有成就感:“我們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讓政府認識到在格萊本儲存核廢料的做法行不通。”

  馬科斯告訴本報記者,將格萊本作為儲存核廢料的地點曾引發很多爭議和抗議。因此這座城市對抗議者來説,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由於核廢料填埋本身具有危險隱患,德國政府一直為尋找合適的核廢料處置庫煩惱。上世紀70年代德國政府決定將格萊本作為過渡性的核廢料的儲藏地。目前,這裡已有兩座過渡性儲藏設備在使用。來自德國各地核電站和研究中心的高放射性核廢料都被送到這裡,它們被儲存在一座地面儲藏庫的幹式儲存罐裏。現有儲量的上限是420個儲存罐。

  1977年,德國政府決定在格萊本的地下鹽丘再建造一座深達數百米的核廢料處置庫。但之後的地質勘測顯示,鹽丘的地下岩層並不穩固,並且還會接觸到地下水。這不僅意味著地下水和周圍生態將受污染,還可能導致地下處置庫坍塌,引發核泄漏災難。今年,默克爾領導的中右派政府不顧抗議,重啟對格萊本鹽丘的勘探和開鑿,引發強烈抗議。

  這一次,為了抗議政府將這批核廢料運到格萊本,綠色和平組織、綠黨、工會等號召並組織了大規模抗議行動。有人在鐵軌上靜坐,有人將自己鎖在軌道上,致使列車只能緩慢前行,甚至改線。

  8日,在艱難地完成鐵路運輸後,核廢料被裝入11個集裝箱中,由一隊卡車運送,在大批防暴警察和數十輛裝甲警車護衛下,踏上最後20公里公路旅程。

  這段公路上,數萬民眾靜坐堵路。有人將卡車停在路中央,還有人將2000多只羊趕上公路……車隊的前行速度幾乎比步行還慢。

  反核組織培訓示威群眾

  “在大街上靜坐44個小時當然不是件舒服的事,到晚上,溫度低於零度,還好大家帶了墊子、毛毯、熱飲料和食物。”馬科斯笑著説,“我們還放音樂、唱歌助興,時間並不難熬,但警察們就沒有這麼好過了。”

  雖然一邊是以馬路為床,堅守陣地的示威者,另一邊是全副武裝的警察。雙方並沒有發生真正的肢體衝突。警察們面對這樣的場面已經訓練有素,X-tausendmal quer共號召了4000余人在公路上靜坐,但無一人受傷或被捕。隨著運送核廢料的車隊以步行的速度前進,馬科斯和夥伴扮演“人肉路障”的角色,大批警察開始當“搬運工”,為核廢料開道。

  “他們把我們一個個從公路上搬走。沒有衝突,沒有人受傷。”馬科斯説。

  事實上,馬科斯在X-tausendmal quer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參加靜坐的民眾進行培訓。“我會告訴他們怎樣才是非暴力的示威——如何和警察打交道,當他們把我們從現場帶走時該怎麼做。”

  靜坐前的一週多時間裏,馬科斯和夥伴們對幾千名示威者做了類似的培訓,讓他們都有所準備,在表達抗議時確保自己和他人不受傷害。

  另外,根據德國法律,在公路上靜坐並不被視為刑事犯罪,針對其最嚴厲的處罰是罰款,而且根據以往的經歷,靜坐示威者人數越多,他們受到處罰的可能性就越小。

  不過在另外一些地方,抗議活動就沒有這樣平靜。

  一些示威者在抗議時,試圖將鐵軌下的基石搬走,讓鐵路線癱瘓。警察在阻止、驅趕的過程中,動用了催淚瓦斯,因此有100多名示威者受了輕傷。

  整體而言,這是一次和平、非暴力的抗議。

  德國民眾不滿政府核能政策

  據報道,這是自1995年以來,德國的第七次核廢料運送行動。

  既然不是第一次,德國人為什麼反應如此強烈?

  上世紀70、80年代,對於核武陰雲的恐懼和對核廢料的擔憂使得很多德國人加入到了反對核電的行列。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件,德國的核電發展也就此遇到來自民間的強大阻力。和二三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德國人開始更理智地對待核能,除了質疑,他們開始討論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核能,能否用更安全清潔的能源來替代。而大多數人得出的結論是肯定的。

  此前,默克爾政府做出決定,確認核電的“過渡性能源”地位,平均延長德國核電站運營期12年,這立即遭到各界批評。柏林市在9月舉行了聲勢浩大的10萬人大遊行,反對政府的核能政策。小城格萊本,此次也有5萬人加入了抗議活動,這是當地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核遊行。除了擔憂核污染,人們認為,這樣的政策只是讓大型能源企業受益,對民眾沒好處。

  據反核人士説,這批運到格萊本的德國核廢料,輻射性比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造成的輻射高出一倍,“萬一運載過程發生意外,必將威脅人們的生命和健康。”

  反核能形式多樣分工明確

  即便幾萬人重重設卡,11輛載有核廢料的卡車最終還是到達目的地。這樣的結果是否會令抗議者失望?

  馬科斯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從最開始他們的目的就不是阻攔某一次核廢料的運輸。

  “當然有人會呼籲戰鬥到底,阻止核廢料的運達。但我們都很清楚,這批核廢料最終會送到目的地。而我們舉行抗議活動更大的意義,是反核能政治,而不僅限于11輛運送核廢料的卡車。”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示威遊行立竿見影。但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幾十年前德國政府原本計劃修建很多核電站,但由於民眾的反對,除了上世紀70、80年代建的核電站之外,再沒修建新的核設施。”馬科斯説。

  X-tausendmal quer只是德國反核陣線的一個組成部分。馬科斯介紹説,“我們的組織主要負責和平示威,德國還有很多的組織在進行各種其他抗議活動,如遊説國會立法;法律組織提起訴訟,要求關閉核電站;還有的致力於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還有德國綠黨,他們是政黨中反對核能立場最鮮明的代表。”

  和政黨不同的是,X-tausendmal quer是一個開放的網絡,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其組織內部沒有等級制度,也沒有核心的領袖。是否舉行抗議活動,由成員提前投票決定。

  為了籌備下一步的抗議活動,X-tausendmal quer現已邀請了各界的抗議人士在12月初會談。“在聯合抗議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有的人投入大半生精力,就為了來確保子孫後代不會受核污染的威脅,能結交這些人,讓我們很受鼓舞。”

  德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核廢料運輸,引起了輿論的廣泛討論,對政府的壓力也不言而喻。馬科斯相信這次抗議非常成功,“我們還將繼續抗議,直到最後一座核電站徹底關閉。”

  背景

  核廢料長期存放有安全隱患

  核廢料泛指在核燃料生産、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由於核廢料具有極強烈的放射性,其半衰期長達數千年、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這意味著這些核廢料可能“貽害萬年”。如何安全、永久地處理核廢料至今都是各國科學家們希望解決的難題。

  核廢料放出的射線會對生物體造成嚴重的輻射損傷。如高放射性元素钚,僅10毫克就能致人斃命。

  放射性核素衰變時還會放出能量,如果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持續釋放的熱能會導致核廢料的溫度不斷上升,使得溶液自行沸騰,固體熔融。

  目前國際上對高放射核廢料最普遍、公認為最安全的處理方式是“深地質處置法”,就是將核廢料保存在深入地下幾百米處的特殊處置庫內。等待未來科學進步後,再尋找更好更徹底的處理方式。

  正是因為核廢料的高危險性,核廢料處置庫選址必須非常慎重,世界各國的核廢料處置庫都建在經濟落後、人煙稀少、地質結構穩定的地區。但是即便深埋地下,高放射性物質可能引發的危險仍如幽靈一般揮之不去。

  現狀

  美國

  永久處置計劃落空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核廢料産生國,上百個核電站每年産生約2000噸核廢料,其中高放射性的乏燃料分佈在全美各地的131個暫存地點。

  1978年美國能源部門開始研究,將位於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西北150公里的尤卡山作為美國第一個永久核廢料處置場的可行性。2002年,小布什總統簽署法案,支持工程的建設。預計總費用大約962億美元,計劃經過100年運營,儲存滿大約10萬噸核廢料後再將隧道永遠封閉。但這項計劃遭到大多數內華達州居民的抗議,奧巴馬總統上任後為履行競選承諾,叫停了工程的撥款,由此尤卡山核廢料處置場的建設陷入全面停頓。

  目前,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山區中,設有儲存各類放射性廢料的填埋場。

  俄羅斯

  可保存他國核廢料

  俄羅斯的核廢料産生量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輸入保存其他國家核廢料的國家。俄政府于1995年啟動了一個為期10年的計劃,用於研究長期處置核廢料。目前俄羅斯正在對兩個備選埋藏場地進行評估,它們都位於以前生産核武器工廠的附近。有媒體稱,除了發達的核技術,俄羅斯還擁有廣袤的西伯利亞無人區,因此俄羅斯或將成為全球核廢料的存放地,借此獲得豐厚的收入。

  歐盟

  建議共用填埋設施

  核能利用在歐盟內部一直受到爭議。以法國為代表的部分成員國主張大力發展核電,而以奧地利為代表的部分成員國拒絕發展核能,他們的一個重要擔憂就是核廢料處理難題。

  目前,歐盟境內共有約140座核電站,分佈在14個成員國中,每年産生的核廢料約為7000立方米。但是,只有法國、瑞典和芬蘭這3個歐盟國家有建造永久性核廢料處理設施的計劃,大部分核廢料均存放在臨時性設施中。

  11月3日,根據歐盟委員會出臺的立法建議,要求歐盟成員國建造永久性地下深埋設施妥善處理核廢料,並禁止向歐盟以外的國家出口核垃圾。考慮到一些歐盟成員國國土面積較小,恐難找到合適的深埋地點,立法建議允許成員國相互之間共用深埋設施。

  B04-B05版采寫/本報記者 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