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視頻]中國央行加息不期而至:加息驚雷驟至劍指“通脹”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2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今日亞洲]>>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日亞洲):中國人民銀行19號晚宣佈加息25個基點,這是中國央行時隔3年後的首度加息,消息一齣引起全球市場高度關注。在金融危機過後,發達國家紛紛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復蘇,而中國為何在此時選擇逆勢加息?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突變?加息對金融市場和房地産市場將産生怎樣的影響?亞洲其它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加息,又各自在採取什麼樣的貨幣政策?以下進入今天的亞洲焦點。

  10月19日晚,中國央行宣佈自10月20號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在感嘆中國央行亮劍之突然後,許多經濟界學者和分析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專家們普遍認為,央行加息意在防止中國經濟泡沫膨脹。此次加息正説明通脹和樓市泡沫,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最主要的問題。由此看來,加息非但不突然,反而正當其時。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説,“不少專家曾認為,隨著翹尾因素逐漸減少,中國9月份CPI有望見頂回落。但事實上,9月份CPI同比漲幅很可能高於8月份的3.5%,環比也可能上升,這表明新的漲價因素已經出現,物價還可能繼續上行。這些新漲價因素包括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貨幣信貸仍在高位運行、房價大幅攀升後抬高日常消費的成本等。”

  隨著物價上漲,中國“負利率”已持續7個月之久,這不利於存款人增加收入,也可能導致居民強化投資股市、購買住房等意願,不利於銀行體系資金穩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控通脹顯然比保增長更為迫切一些。25個基點的加息雖然無法徹底改變負利率狀況,但釋放了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那就是央行有決心管理好通脹預期。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當前,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性基本消失,而物價上漲壓力卻不斷加大、通脹預期有所強化,加息是央行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管理好通脹預期慎重權衡後作出的正確決定。”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認為,正是因為中國政府確信經濟處於強勢增長之中,所以才會選擇加息。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理查德格雷斯認為,中國此舉恰恰反映出經濟增長的力度,中國目前存在的風險是增長過猛而不是過慢。

  那麼,作為貨幣政策的利器,加息是否意味著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

  多數專家認為,加息是一項收緊的政策,但目前不能因此而判定貨幣政策開始改變基調。中國央行年初制定了今年貨幣政策的主要預期目標:貨幣供應量增長17%,貸款新增7.5萬億元,這樣的"盤子"並沒有因為加息而改變,換言之,貨幣環境依然是適度寬鬆的。

  不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短期來説貨幣政策的基調不變,但如果到年底,物價仍然繼續上漲、樓市沒有出現合理調整、股市也形成局部泡沫,也不排除貨幣政策基調由“適度寬鬆”向“穩健”轉變的可能性。

  另外,此次加息是在主要經濟體大量釋放流動性、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的背景下進行的,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匯差利差加大,會不會加劇國際“熱錢”流入?

  對此,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説,“‘熱錢’流入後大多不是存銀行,而是追求股市、樓市等資産價格上漲的收益。加息有助於穩定這些資産的價格,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縮小了‘熱錢’的獲利空間,反而有利於降低國際資本的無序流動。”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加息擴大了利差,也不排除一部分“風險厭惡”型的逐利資金因此流入中國的銀行體系,貨幣政策和外匯管理政策應對此作出有效的應對。

編輯: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