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印度籌辦英聯邦運動會一波三折 終圓滿收官(圖)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7日 0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14日,第19屆英聯邦運動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尼赫魯國家體育場隆重閉幕。圖為閉幕式現場。新華社發

  半個月前,世界媒體仿佛都在看印度的笑話。即將在印度舉行的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準備工作有些漏洞。經過一系列的緊張忙碌,運動會在14日如期閉幕,還算成功。印度政客將這屆運動會比作寶萊塢歌舞片的婚禮場面,熱鬧而混亂,越是臨近婚禮越發忙中出錯。不過等到儀式舉行的最後時刻,就會“船到橋頭自然直”。

  10月14日晚,為期12天的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落下帷幕。新德里尼赫魯體育場上空,長80米寬40米的橢圓巨型氦氣球再度騰空,在絢麗燈光的映照下,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圖像。然而,這屆準備了7年的運動會臨到開幕前還一波三折,整個過程跌宕起伏得令人驚嘆。

  印度人懸著的心放下了

  14日,新德里,空中的煙花絢麗,地上的舞者更美。

  在閉幕式上,尼赫魯體育場上演印度古典舞和民族舞,千變萬化的聲光效果下,華麗的衣裙令舞者們光彩照人,從擁有兩千年曆史的婆羅多舞到一呼百應的印度流行音樂巨星,閉幕式將印度傳統藝術和寶萊塢頂級歌舞的富麗奢華表現得淋漓盡致。

  英聯邦運動會協會主席芬內爾在閉幕式上説:“雖然本屆運動會的組織工作遇到很多挑戰,但組委會和新德里人民共同戰勝了挑戰,讓盛會得以成功舉辦。”

  就連一貫以批評政府尖銳著稱的印度媒體也給閉幕式打了一個高分。《印度時報》高度評價了閉幕式華美的演出和舞臺藝術效果,文章稱“在一個激動人心的開幕式後,印度運動員又以38枚金牌創紀錄,整個首都都因此激動喜悅”。《印度快報》稱:“運動會開幕前,忐忑不安的印度民眾十指緊扣,而今晚的勝利讓他們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

  規模僅次於奧運會亞運會

  就像任何一場國際盛會一樣,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也承載著政治使命。

  本屆盛會吸引了71個英聯邦國家和地區的大約7000名運動員參加,這使得英聯邦運動會從規模和影響上,成為僅次於奧運會和亞運會的世界第三大綜合體育盛會。印度奧委會主席、同時也是此次英聯邦運動會組委會主席的卡爾馬迪賽前曾許諾,印度將辦出一屆“最好的”英聯邦運動會。可是,實際的籌備工作遠不如他預期的順利。

  新德里在2003年就獲得2010屆英聯邦運動會主辦權,將此視作在國際舞臺展示印度形象的一個好機會。但參與建設的工人稱,組委會直到2007年年底才開始著手準備,2008年初才啟動實質性的籌備工作。

  新德里政府為整頓市容,首先在街頭髮起大規模“清掃計劃”,將貧民趕出建造公共土地的貧民窟,就連街頭的流浪狗和牛也難逃一劫。據當地非政府組織估計,新德里市佔據空屋的遊民約6萬人,還有8萬人居住在貧民窟。“大清掃”讓很多貧民失去最後的棲身之所,甚至發生了強拆導致貧民凍死街頭的事件。對此,印度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連番發起口誅筆伐。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只得承諾拆遷前先解決安置問題,但麻煩才剛剛開始。

  軍隊5天“搶修”天橋

  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組織方原先承諾,于2009年12月31日之前向運動會組織者提交竣工的比賽場地。然而這一期限因建造公路、電廠等工程的延誤而一拖再拖,至少7處場館建設超過了“最後截止日期”。

  直到比賽開幕前兩個月,組織方才確定運動員村的餐飲協議,臨時空運來昂貴的烹飪設備。印度反對派政客如此嘲諷道:“即便辛格總理也幫忙擦地板,場館都無法按時完工。”

  距離比賽開幕不到一個月,有媒體曝光了花費1.5億英鎊建造的運動員村開幕前的狼狽場景。一些國家代表團已推遲抵達,多位著名運動員宣佈退賽。9月21日,連接尼赫魯運動場主場館的人行天橋發生坍塌。

  一連串的負面消息令印度政府十分尷尬,辛格總理髮出最後通牒,要求48小時內將運動員村清理乾淨。而1982年印度舉辦第九屆亞運會時,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也是親自上陣,負責組織工作。

  臨危受命的印度軍隊用5天時間修好了坍塌的天橋。組織方請來素有良好口碑的印度本土連鎖酒店,負責收拾運動員村的“殘局”,才避免了運動員入住到臟亂差的環境中。

  事實上,印度服務行業的發達程度世界聞名,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55%,其中酒店業的飛速發展令很多印度人引以為榮。但在英聯邦運動會運動員村建設階段,政府並沒有將運作高效的酒店行業派上用場,而是由於官僚主義拖累建設質量,直到迫不得已才讓私人企業來補救。

  開幕後麻煩“迎刃而解”

  有印度政客形容説,此次英聯邦運動會“很印度”,因為它就像寶萊塢歌舞片中經典的婚禮場面一樣,熱鬧而混亂,越是臨近婚禮越發忙中出錯。不過等到儀式舉行的最後時刻,就會“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麻煩都會迎刃而解。

  這樣的比喻是否恰當難下結論,對於並非傳統體育大國,也不常有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經驗的印度而言,籌備過程中的經驗不足不可避免。但從某種角度而言,從場館建設到組織規劃,各種問題背後是印度實現社會變革邁向大國途中必須應對的深層次問題。

  印度英文雜誌Hardnews的資深編輯桑傑卡普爾接受記者電郵採訪時説:“英聯邦運動會終於順利閉幕了,它折射出印度社會一種令人擔憂的心態———就算拖拖拉拉事情也能辦完。”在他看來,不留情面的批評和負面新聞對印度政府而言是一筆學費。

  卡普爾指出,英聯邦運動會暴露出的問題再次説明了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印度的重要性。的確,運動會場館建設拖延正是該國基礎設施落後的一個縮影。

  印度希望借鑒中國經驗

  不可避免的,國際輿論會將此次英聯邦運動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提並論,不過對於印度民眾和媒體而言,他們並未抱過高的期望。大多數印度人對於中印經濟的對比都有著相對冷靜客觀的認識。

  在北京飛往新德里的航班上,一位印度出版商對記者感嘆道,他雖然早已從媒體上了解到中國經濟的騰飛,但來到北京親身體驗的感覺“仿佛到了歐洲”。從官員到媒體人士,記者接觸的印度精英階層都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吝讚美之詞,希望印度能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

  同樣,此次英聯邦運動會雖然結局圓滿,不過期間媒體對於各種弊病的口誅筆伐亦是印度輿論對於國家發展潛在問題的深刻反省,正是通過這次不菲的“學費”,才更深切認識到印度在通向大國之路上所面臨的真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