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智利礦工井下69天生活揭秘:三班倒清理碎石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智利聖何塞銅礦被困礦工大救援

一名礦工升井後與總統皮涅拉(紅衣者)擁抱。

10月13日,智利,礦工Jimmy Sanchez從“膠囊”救生艙中出來。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據智利電視直播畫面顯示,北京時間14日上午9點左右,智利第33名被困礦工54歲的礦工負責人烏爾蘇亞成功升井,這標誌著智利營救被困礦工行動以勝利結束,各國通力合作並經過縝密計劃,終於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帶著特製護目鏡的烏爾蘇亞平靜的走出救生艙,被簇擁而上的礦友披掛上了智利國旗,兒子眼含熱淚靜靜的走向他,兩人緊緊的相擁。

  總統皮涅拉也邁步向前主動迎接最後一名英雄的勝利回歸。在烏爾蘇亞做簡單彙報時,皮涅拉始終緊握他的雙手。現場響起持久的掌聲。

  然後救援現場的全體救援人員和礦工以及政府官員脫下安全帽,在總統皮涅拉的帶領下高唱智利國歌。

  礦難發生時烏爾蘇亞是井下的工頭。現在他已是智利民眾心中的英雄。在他的組織下,儘管遭遇食物不足等困難,33名礦工仍在未能與外界取得聯絡的狀態下平安度過在井下的17天。當他與智利總統通話時,烏爾蘇亞説,“總統先生,我們需要您提供有力及時的救援。請不要拋下我們。”

智利礦工井下69天生活揭秘:三班倒清理碎石

  33名智利礦工,從最初的劫後余生,到最後的成功獲救,漫長的69天,挑戰人類極限,彰顯人性光輝。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在8月5日塌方後的漫長黑暗中,礦工們身體和精神都經歷了何種跌宕波折?

  突然塌方出路被堵

  對於智利聖何塞銅礦的63歲老礦工馬裏奧戈麥斯而言,8月5日原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那天輪到他的小組下井採礦。經過曲折的地下隧道,戈麥斯和32名工友下到跑地面700米左右的深井,開始一天的工作。

  下午14時,頭頂突然傳來的巨大震動和轟鳴聲令戈麥斯感到事情不妙。“塌方了,去找緊急逃生口!”這是戈麥斯的第一個反應。16歲就開始當礦工的他幾乎經歷過井下的各種危險。1979年的一次塌方事故中,滾落的岩石削去了戈麥斯的部分手指,給他留下了終生殘疾。

  但這一次,情況要危急得多。還沒等他喊出口,巨大的岩石從上方滾落,將礦工們下井的通道截斷。塌方震落的濃密煙塵充滿了礦井,礦工們幾乎看不清周圍任何東西,雙眼也像被灼燒一樣劇痛。但他們在黑暗中互相呼喊著排成隊伍,摸索著尋找通風隧道。

  根據智利採礦安全條例,所有礦井的通風口都應當安裝梯子,以便在緊急狀況下逃生。但當戈麥斯和工友們趕到通風口時,發現這裡並沒有梯子,塌方導致的岩層變化也使得通風口幾乎被完全堵塞。

  避難所內找到食物和水

  被困採礦小組的工頭、54歲的路易斯烏爾蘇亞意識到,所有的逃生通道都已被切斷,唯一可做的便是等待救援。但他們正位於距離井口700米的深處,即便是最先進的救援挖掘機器也不會立即找到他們。

  於是,烏爾蘇亞召集了所有弟兄,根據記憶找到井下一處避難所,這裡存儲著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但只夠兩天。為讓有限的食物維持得更久,礦工們開始實行食物配給制:每人每兩天僅能分到兩勺金槍魚罐頭,一口牛奶,再加上半塊餅乾。

  礦井中的各種設備也被派上了用場,在戈麥斯等老礦工的指揮下,大家用井下卡車的車燈照明,併為頭盔探照燈和手機充電。雖然沒有信號和外界聯絡,這至少能讓礦工們知道時間日期。他們還用一台可鑽破岩層的機械成功挖出了地下水,這大大提升了礦工們在井下存活的幾率。

  礦工四下打探繪地圖

  有31年豐富採礦經驗的烏爾蘇亞不打算坐以待斃,他委派3名有經驗的礦工出去打探周圍環境,尋找任何可能求生的機會。

  最後礦工們繪製出一份周圍地形的詳細地圖,這為後來的地面救援行動提供了很大便利。有醫療等特殊技能的礦工被指派不同的任務,確保所有人都能在獲得救援前存活下去。

  烏爾蘇亞和戈麥斯還將33名礦工分成11組,3人一組,所有的組都被委派了收集水源、打掃衛生、分配補給等工作任務,小組成員互相監督。這使得礦工們還像礦難前一樣有嚴密的組織分工。

  當然,處於與外界完全隔絕,暗無天日封閉井下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於是宗教成為很多礦工的寄託,作為被困礦工中最年長的戈麥斯自然承擔了精神領袖的責任,他組織礦工們祈禱,寬慰焦慮的年輕礦工,告訴他們:只要有信念,終將和家人團聚。

  17天后盼來“援軍”

  礦工們並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頭頂,親人們都日夜守候在礦井外,他們甚至在井口附近搭建了臨時房屋,時刻都不肯離開。與此同時,救援人員正夜以繼日開鑿探井,希望找到失蹤礦工倖存的任何跡象。

  但由於礦井地圖錯誤和不穩定的岩層,連續7次的嘗試全部以失敗告終。直到8月20日左右,烏爾蘇亞和工友們依稀聽到了頭上傳來熟悉的鑽井聲,而且這個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近。“我們有希望了。”

  經過10多天的煎熬等來的希望曙光讓所有人欣喜若狂,但他們很快冷靜下來——他們必須讓救援人員知道自己還活著。礦工們推舉戈麥斯作為代表給地面傳信。他用紅色的筆跡在紙上寫出幾個大字:“我們33人都在避難所內,全部安好。”

  22日淩晨,距離避難所20米處隧道內的岩石開始剝落,來自地面的探井打通了!戈麥斯立即將求生字條用膠帶綁在探桿上,同時還附上了一封給妻子的短信。上面寫著:“親愛的萊拉,即便我們要等數月才能和地面聯絡,我想告訴所有人我很好,而且確信我們能夠生還。我們會有耐心和信心。”

  幾小時後,當探桿回到地面,戈麥斯的信被智利總統皮涅拉在媒體前高聲宣讀,這個消息令智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一起用餐“不落單”

  喜悅的心情稍稍平復後,地上地下的人們都意識到,即便探井已經打通,但要穿過近700米不穩定的岩層,把所有礦工安全救出將是一項艱巨而耗時的任務。與開鑿救援井同等重要的是,確保已經奇跡般生存了17天的礦工們在接下來的日子繼續保持身心健康。

  在探井旁邊,救援人員又開鑿了另一個直徑8厘米的井,並將一個長約是2.5米的金屬圓柱倉放入其中,輸送礦工急需的援助物資。從食物、醫療到衣服、通訊器材,任何救援物資都必須通過這個洞從地面傳來。

  雖然希望似乎就在眼前,工頭烏爾蘇亞明白,現在更需要團結冷靜。於是當營養品經過細細的管道傳到井底時,烏爾蘇亞堅持要等所有33人的補給都到齊了之後再開始一起享用。

  和地面建立起通訊後,每位礦工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傳送一分鐘的視頻。但幾名精神狀態低迷的礦工不願在視頻上露面,不過經過烏爾蘇亞的勸説,第二次視頻通訊時所有人都在鏡頭前出現。

  “豪斯醫生”每日體檢

  獲得救援後,礦工們的生活似乎“正規了些”。

  每天7點45分,裝在金屬圓柱艙裏的早餐被送到井下,這個物資艙被稱為“鴿子”。

  每班工人中有3到4人負責迎接“鴿子”,他們有5分鐘的時間把貨物取出。吃完蛋白奶昔或者果醬三明治這類高營養的早餐後,工人們就要像平時上班一樣開始一天的工作。

  第一項任務是檢查隧道內空氣質量和瓦斯濃度,確保通風正常。如果發生任何變化,就必須通知地面救援人員,調整向井下輸送氧氣的濃度。

  與此同時,50歲的礦工約尼巴裏奧斯也開始給礦工們進行身體檢查。他是礦井爆破專家,還接受過醫療培訓,這一專長讓他理所當然成為被困礦工們的醫生,工友們都稱呼他“豪斯醫生”。巴裏奧斯必須檢查所有礦工的生命體徵,如進行驗血和驗尿,檢查是否有皮膚感染,並密切關注他們的體重。所有的檢查結果都被送給地面的醫務人員作詳細分析。

  智利衛生部長還專門給巴裏奧斯送去了一部拔牙指南的視頻,半開玩笑的對他説:“告訴你的夥伴們,如果他們不肯每天刷牙,那麼你就得在井底下給他們進行拔牙手術。”

  嚴格執行三班倒工作制

  早上的主要工作還是清理碎石。當地面救援人員開鑿救生井時,井下礦工們也必須自救,他們需要挖出700噸到1500噸的碎石。為此33名礦工被分成3班,輪流工作8小時,完成清理碎石等各種任務。每班都有一個工長,他們直接向烏爾蘇亞報告。

  白班從早上8點至下午4點,夜班是下午4點持續到午夜,晚班則是半夜至清晨。當然,對於礦工們而言,白天和晚上的區別,僅僅是開關燈而已。每班工人除了8小時工作,還有8小時睡覺的時間,另外8小時可以玩遊戲,給家人寫信或者在隧道裏散步。

  每天早上8點前,當新的一輪換班開始時,礦工們從睡覺的營地出發,前往更高處位置的隧道工作。礦工們最初找到的避難所的面積有50平方米左右,雖然這比北美等地礦井中6至9平方米的避難所寬敞得多,但要容納全部33名礦工,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井下溫度幾乎一直維持在32攝氏度,濕度極高。長期住在避難所中通風很成問題,於是他們搬到了更乾燥涼爽一處隧道作為營地,溫度只有15℃到18℃,而原來的避難所被作為洗浴的地方。地面用太陽能加熱的水被送到地下,讓礦工用於洗澡。多餘的水流到礦井更深處,它們能起到降溫和抑塵的作用。

  深井之下家書抵萬金

  上午10點,工人們能短暫休息,同時享用送下井的水果和穀物奶昔。

  下午4時,第一班工人下班。礦工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擲骰子、玩紙牌和多米諾骨牌,一根連接地面的光纜能讓他們觀看電影或者足球比賽的錄像。

  當然在“豪斯醫生”和地面醫務人員的敦促下,工人們每天都要運動健身。尤其是那些卡車司機,他們體重通常比其他礦工更重,因此,地面有專門的健身培訓專家監督他們瘦身,確保救援井打通後,所有人都能擠進去。

  礦工幾乎每天必做的另一項任務則是給家人寫信,他們特別提醒救援人員一定要送筆和紙下來。每天寫好的信會在中午之前送到地面。晚上8點10分,礦井外的家屬們則送去回信。有時到半夜12點,礦工們還會給親人們寫封信,之後才肯進入夢鄉。現年44歲的被困礦工埃斯塔萬羅亞與“女友”共同生活了25年,育有3個孩子,但卻從未舉行婚禮。他在致“女友”的信中説:“祈禱我們活著走出來吧。當我走出礦井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買禮服,嫁給我吧!深愛你的埃斯塔萬羅亞。”

  日子“有條不紊”地繼續著。隨著救援搭載艙準備就緒,救援人員開始草擬出井順序。當礦工們得知將按次序被救出時,許多人都自願提出最後升井。他們還商量好了,升井後一起出書,然後共享利益。

  參與救援的一位醫療專家感嘆道,從被困的第一天開始,這些礦工就做好了等待漫長救援的準備,他們組織嚴謹,團結合作,“都不需要我們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本報記者 謝來

  -鏈結

  礦工重見天日別忘護膚

  皮膚或受真菌感染;眼睛會幹澀;肺部受損傷

  在地下經過69個日日夜夜,被救礦工重見天日。短暫的喜悅過後,礦工們仍要面對巨大的身體考驗。

  醫學專家們預計,由於長期呆在高溫高濕的礦井裏,礦工們在升至地面、突然進入乾燥而寒冷的地面環境後,眼睛會不適應光線、出現幹澀症狀;皮膚可能會受到真菌的侵蝕;肺部也將由於淺呼吸而受到損傷。此外,由於長期缺乏陽光,他們還可能會患上維生素D缺乏症。

  將負責為礦工進行首次體檢的醫學專家利利亞娜德比亞説,礦工們升上地面後,將首先通過一些鏡片接觸井外光線,讓雙眼能逐漸適應陽光。醫生將給獲救礦工使用人造眼淚,逐步緩解眼睛幹澀症狀。

  為了防止真菌感染,醫生們將為礦工提供抗真菌軟膏。此外,礦工們還將用漱口水刷牙殺死口腔細菌。牙齒和牙齦也將接受檢查。

  由於地面的夜間溫度已接近0℃,因此救援人員為礦工們準備了毛衣。皮膚科專家表示,獲救礦工必須儘量確保皮膚不受紫外線輻射,防止出現破裂和感染,平時也要對皮膚進行護理。

  營養專家建議,獲救礦工在回到地面後仍然不能暴飲暴食,主要食用水果蔬菜和牛奶,防止消化功能出現紊亂。恢復正常睡眠也是一大挑戰。

  礦工心理創傷難預測

  專家稱,礦工可能會做噩夢,反復回憶被困情景

  雖然不少礦工表現得情緒愉快,但專家指出,重回正常生活後可能難以擺脫陰影,備受心理創傷帶來的折磨,他們很可能會在獲救後的幾個月內出現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症。此外,在經歷重大的壓力之後,家庭矛盾也十分常見。

  美國海軍心理專家羅伯特霍甘説:“一些人可能會做噩夢、反復回憶起被困的情景,出現夜間盜汗、游離性焦慮等症狀。”

  上個月曾赴智利為救援工作提供建議的美國航空航天局專家警告説,這些礦工在獲救後受到的媒體和社會關注可能會為他們帶來更大壓力。

  智利天主教大學心理學家恩裏克齊亞表示,獲救礦工很快就將意識到名聲的局限性,其中有的礦工可能會將自己這段經歷變成資本。“像這樣的嚴酷經歷要麼使人變得更強,要麼使人變得更弱,但是絕不會讓人保持不變。”齊亞説。

  美國杜克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約翰費爾班克建議,應當對獲救礦工進行長期的心理創傷監控和篩查。由於這些礦工被困的時間如此之長,即便是精神病學專家也無法確定心理創傷的症狀將何時出現、礦工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克服這些創傷。(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