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美有意南海各方間製造不和 中美關係大方向不變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1日 0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資料圖片

  近一個時期以來,南海問題引起了普遍的關注。在7月下旬東盟地區論壇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就南中國海的領土爭議公開表態,在中國與一些東盟國家間挑撥;美國竭力拉攏越南,正與越南談判分享核燃料和核技術的協定;“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訪問了越南,美越進行了聯合軍演等等。人們不禁要問,南海又怎麼了?中美關係又怎麼了?

  美國要重塑在東南亞的主導權

  美國覺得在東南亞,美中之間的力量對比“失衡”了,奧巴馬政府才要這樣高調地宣佈“我們回來了”。

  奧巴馬政府從外交政策的反思中得出的一個結論是,由於美國在兩場戰爭中投入過多,忽視了東南亞,在這裡美國勢力在下降,中國影響在上升,美國要採取行動重塑在東南亞的主導權。

  回顧歷史,因為美國在越南打了美國人自己承認的歷史上第一次失敗的戰爭,越戰結束以後,美國長期對東南亞提不起興趣,也缺乏對東南亞的明確戰略。

  東盟的興起本身就是對美國戰略的挑戰。東盟不是由美國主導的地區組織,東盟成員國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等狀況都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美國對這些國家的興趣和政策也大不一樣。

  1995年美越關係實現了正常化,但戰爭遺留下來的創傷還在干擾兩國關係。在1997年-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期間,克林頓政府反應遲鈍,無所作為,此後也就只好默許由東盟主導地區合作進程,東南亞幾乎處在美國外交的邊緣地位。

  “911”後,美國把這裡視為反恐的第二戰場,但美國的強硬政策與這裡的一些穆斯林大國如印尼發生分歧,2006年6月拉姆斯菲爾德訪問印尼時,他與印尼國防部長蘇達索諾會談的時候在爭吵,記者招待會上又吵。蘇達索諾公開表達對美國的不滿,稱“美國不要把自己強硬的反恐手段強加給他國”。

  除了反恐,美國對於東南亞似乎不再有多少別的興趣,美國長期拒絕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原國務卿賴斯兩度缺席東盟地區論壇,美國對東南亞的投資和貿易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美國國內就有學者批評布什政府忽視了東南亞。

  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崛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在改善。中國在東亞金融危機期間對東南亞國家施以援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竭力增加從東南亞的進口;並通過10+1、10+3、東盟地區論壇等機制不斷增加對這個地區的影響力。如今中國-東盟自貿區已經正式開始運行,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登上了快車道。

  美國覺得在東南亞,美中之間的力量對比“失衡”了,奧巴馬政府才要這樣高調地宣佈“我們回來了”,雖然美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美國在南海各方之間製造不和

  美國拉攏這些國家,實際上是想利用這些國家為美國平衡、牽制中國服務,美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也就是相互利用罷了。

  筆者不是説,只有中國可以發展與東盟的關係,美國就不能改善與東盟各國的關係。美國當然也可以加強與東盟的合作,只要這種合作有利於地區的穩定。

  在2009年11月的《聯合聲明》中,中方就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國家為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但是就此次美國介入關於南中國海的領土爭議來説,是與上述中方的願望背道而馳的。

  此次希拉裏克林頓在東盟地區論壇上發難,提出南中國海的領土爭議問題,無論從內容還是提出問題的方式都是很不恰當的。

  首先,美國從來都不是南海領土爭議的一方。以前美國歷屆政府的立場都是保持中立。約瑟夫奈在擔任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時曾表示,美國南海政策的要義就是“積極的中立主義”。直到去年,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6月訪問馬尼拉期間還向新聞界表示,美國的現行政策是不介入南海島嶼的領土主權爭端。現在奧巴馬政府要改變以往的中立政策,要介入關於南海的領土爭端了。

  第二,關於這個爭端,中國主張與有關國家進行雙邊談判,而一些東南亞國家要求進行多邊談判,希拉裏克林頓在講話中表示贊成通過“合作的外交努力”來解決,實際是支持進行多邊的談判。這就在意見不同的兩方中表示支持其中的一派。

  第三,希拉裏克林頓大談國際法和海洋法,卻閉口不提關於南中國海爭議的歷史依據,好像這種爭議是今日才有的,這是一種很片面的立場。在東盟地區論壇這樣莊嚴的國際場合以這樣片面的方式提出問題,就是對中國立場的挑釁,是在中國與其東南亞鄰國之間製造不和。這樣做的結果無疑只會把問題搞得更加複雜、更加麻煩,“越幫越忙”,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從另一方面説,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也是有限度的。

  首先,從美國方面看,東南亞在奧巴馬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排在了很後邊。從國內來説,經濟復蘇、創造就業崗位肯定是對中期選舉、乃至對奧巴馬能否連任最具有關鍵意義的事情。接下來還有移民、氣候變化等一大堆問題。從外交來説,阿-巴反恐進展如何顯然是對2012年大選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素,此外還有核不擴散(包括伊朗和朝鮮的核問題)、中東和平進程、從伊拉克撤軍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緊迫性、重要性都超過美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所以奧巴馬政府可以花在東南亞的精力是有限的。

  再從東南亞國家來看,它們畢竟與中國山水相連,毗鄰而居,雙方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聯絡和共同利益。一些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迅速崛起有擔心,有戒備,我們設身處地也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出頭露面來反對中國,那就只能使它們自己的國家利益受到損害。

  現在美國拉攏這些國家,實際上是想利用這些國家為美國平衡、牽制中國服務;這些國家在中美間週旋是為了獲得多一點的安全感,並在經濟上得到一些好處。

  美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也就是相互利用罷了,筆者認為美國在東南亞拼湊所謂“亞洲版小北約”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實際上,與美國走得最近的國家、美國的盟國菲律賓在8月9日對美國貿然插手南海事務就公開説了“不”。

  針對希拉裏克林頓所説的美國在南中國海“有國家利益”,菲律賓外長阿爾韋托羅慕洛在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明確地説,南海談判應該嚴格地在東盟國家與中國之間進行,不需要美國或其他任何第三方的介入。顯然,他對希拉裏克林頓的“幫忙”並不領情。

  美國要調整對待中國的心態

  美國要準備接受一個繁榮和強大的中國,要消除對中國發展的過敏心理,要習慣其他國家與美國有不同的利益。

  對於當前的事態發展,國內和國外的媒體上有種種估計和預測,有的認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兩國“可能會陷入逐漸升級的戰略競爭”,中美之間的戰略攤牌可能會加速到來,甚至發生激烈衝突,或者“代理人戰爭”(中國與美國在東南亞的代理人之間的戰爭)。

  筆者認為這種估計未免過於悲觀。中美之間的戰略攤牌沒有歷史的必然性。

  首先,兩國之間的種種糾葛沒有改變兩國具有廣泛共同利益這一中美關係的基本屬性,尤其是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這種相互依賴確實已經把兩國捆綁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

  其次,兩國之間的紛爭也沒有改變雙方合作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重要性。

  第三,兩國之間的紛爭也沒有改變中國與國際體系的關係。過去三十一年來,中國是在現存國際體系內得到發展的。這個體系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建立起來的,是由美國主導的。中國可以在這個體系內發展、美國和西方可以容忍中國的發展這樣一個事實,是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所無法解釋的,但它卻是一個事實。這種情況也還會繼續下去。

  對於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美國要調整心態。

  首先,美國要確實準備接受一個繁榮和強大的中國,要消除對中國發展的過敏心理。

  其次,美國要習慣於其他國家有自己的利益、與美國不同的利益,因而在一些國際問題上有不同的政策和做法。

  第三,美國要改變居高臨下、惟我獨尊的心態,更加平等地對待別的國家。

  這幾條都是説説容易,做起來難。尤其美國超級大國當慣了,習慣成了自然,成了政治文化和行為方式,但不改也是不行的。因為中國總是要發展的,美中兩國間不僅常常會有摩擦,而且美國人自己老是憂心忡忡,日子會過得很不舒服。

  三十一年來的中美關係給了我們兩條基本的經驗:第一,兩國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要準備應付各種磕磕絆絆;第二,就如鄧小平在中美關係最困難的日子所説的,“歸根到底中美關係是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

  當前兩國關係中碰到一些新問題,以後還可能會有別的問題,如關於新的國際機制的構建問題,兩國之間不會沒有鬥爭,甚至可能有尖銳的鬥爭。但是既有鬥爭,又有合作,這就是中美關係。

  陶文釗(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