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媒體全球通 >

全球媒體熱議中國GDP奪榜眼 讚中國能超過美國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8月17日電 綜合媒體消息,日本政府17日公佈的第二季度GDP數字顯示,日本 GDP已被中國超越,這也意味著日本將保持了40多年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讓給了中國。消息也引來了全球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稱,對於仍然處在發展中的中國來説,這是一個從未享有過的地位,在帶來勝利的喜悅之際,也給它帶來了壓力。

  報道援引摩根大通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稱,中國超越日本將是“全球經濟的一座里程碑”。他説,中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如何渡過了對多數國家來説都非常艱難的一段時期,並以強勁的步伐保持了增長。

  “德國之聲”撰文稱,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相比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現在中國經濟總量已達到當時的90倍。1970年時,中國的經濟總量以272億美元排在全球第13位,1980年以3332億美元排在第7位,1990年以3638億美元排第10位,2000年以10801億美元排在第6位,2002年後中國被意大利反超,連續幾年排在第7位,但在2005年後,中國大發力,連續超越意大利、法國、英國。2007年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2009年,中國還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而在2010年裏,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德日中戰後"經濟奇跡"的異同

  文章稱,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奇跡有幾個共同點,其中一個就是美國的支持。二戰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給了一片廢墟的德國以很大幫助。日本則是由於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由戰敗國變成了美國的盟國,成了美國一些軍事基地的所在國,得到了美國的大量援助。

  第二個共同點就是經濟政策的改革,這個共同點則是德、日、中三國共有的。德國戰後首任經濟部長艾哈德推出了"社會市場經濟"這個政策,日本在50年代初試計劃經濟,而後開始全面追求市場經濟。

  第三個共同點是"科技救國"。與日本、中國相比,德國是老牌工業和科技大國,二戰前就有許多德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在這方面,日本和中國就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即推行"拿來主義"。許多西方專家和媒體都認為,日本經濟的發家階段跟中國類似,大量的從模倣開始,然後逐步走上自己開發的道路。

  當然,德國和日本兩大奇跡還有個共同點,就是到了第二層臺階後就止步了。80年代時曾有人驚呼日本經濟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實際上日本也就保持著老二的地位,再也不能向前走,現在反而要被中國超越。

  文章稱,二次大戰後唯一佔據世界經濟總量第二位卻有可能再進一步走到第一的國家無疑是中國。經濟學家斯蒂凡卡爾森在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裏説:"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中國經濟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今我比以往更相信這個預測是正確的。"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更是預計,擁有13億人的中國將於202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文章指出,中國如果能夠做到這件德國、日本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在人口和與之相關的發展潛力方面。"人氣"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德國經濟的戰後奇跡跟1000多萬人的"歸來"不無關係,日本人口比德國多恐怕也是日本經濟總量超越德國而且保持第二位的時間更長的原因之一。

  而中國現在雖然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貧富差距和地區差距巨大,要補上人均收入這個缺口,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不過,反過來,長時間地追趕世界人均水平,又會帶動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分析認為,鋻於這個潛力,中國經濟的繁榮期更長、並且更有希望在經濟總量上成為世界第一。

  第二大經濟體第二經濟強國

  英國《金融時報》則指出,中國匯率GDP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已成定局。應該説這是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面對這種匯率GDP排名世界第二,則需要一種清醒的認知。

  儘管中國的GDP在世界即將排名第二,在人均GDP這個更具價值的指標來看,需要追趕的國家則還有很多。

  文章指出,由於中國在貧富、城鄉和收入上差距進一步拉大,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人均的財富可能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日本民眾反應:缺乏鬥志

  《華爾街日報》報道,對於日本來説,地位的下滑更多的被歸因為缺乏像二戰之後那樣的鬥志。

  現年58歲的小野和義曾是銀行家。他説,日本失去了動力。過去人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努力工作,越努力就越可能成功,不過現在我們失去了這種進取精神。

  28歲的金融業從業人員橫川尚子説,她認為日本長達20年的經濟低迷對她和同齡人來説變得習以為常,讓人産生了聽天由命的想法。

  她還説,當她到韓國和越南等亞洲新興國家旅遊時,日本國內動力的缺乏變得更加突出了。

  中國越來越強的經濟影響力對那些沒出國門的日本人來説一點也不意外。小野説,中國與過去完全不同了,在自由、日常生活方式和經濟方面都是如此。你甚至可以從現在來日本的中國遊客類型上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