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研究人員將“超級細菌”源頭指向印度 引起印方強烈不滿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0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廖政軍 人民日報駐加拿大記者 李文政

  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佈甲型H1N1流感疫情結束,一場“超級細菌”風波又悄然襲來。英國發佈的一份最新醫學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細菌具有超級抗藥性,並將這些“超級細菌”源頭指向印度,還以其首都命名新發現的超強耐藥性基因,引起印度方面強烈不滿。有業內人士呼籲,儘快商討如何解決抗生素濫用問題。

  “超級細菌”預警

  “超級細菌”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出現了感染這類細菌的疑似感染甚至死亡病例,加拿大相關省份已要求為“超級細菌”感染暴發做好準備。

  8月11日,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已經在南亞地區和英國引發多起相關病例。在這些細菌中發現了攜帶有被命名為“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NDM—1)”的超強耐藥性基因,使得這些“超級細菌”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

  《柳葉刀》的研究報告認為,由於發現的數十名英國“超級細菌”感染者中有部分人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過醫學治療,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這類攜帶“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基因的細菌可能源自南亞地區,特別是印度。報告最後建議英國的病患慎重考慮前往有關地區就醫。

  有報道稱,“超級細菌”可以通過飲用水等途徑傳播,引發腸道感染等病症。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出現了疑似感染這類細菌甚至死亡病例。截至目前,英國已發現約50名患者感染了這類“超級細菌”,倫敦和諾丁漢的醫院證實已經收治了一些攜帶“超級細菌”的病人。與此同時,加拿大聯邦衛生局通報,該國已發現兩例“超級細菌”感染病例,不過兩名病人均已出院。由於這種細菌具有特強抗藥性,加拿大相關省份已要求為“超級細菌”感染暴發做好準備。

  在有病例發生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醫務官普雷迪證實説,病人在感染“超級細菌”前曾經在印度就醫。他告誡公眾,醫院是最易受傳染的地方之一,在醫院環境下,有很多很活躍的對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細菌。任何到國外求醫的人都應考慮相應風險。加拿大已要求國內醫院注意那些近期到國外求醫和整容的病人,在必要時對病人進行“超級細菌”測試。

  印度很不高興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庫馬拉薩米醫生説:“我不同意報告建議人們不要在印度進行外科手術的內容。”

  超級抗藥性基因被命名為“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感染病例據稱曾在印度接受治療,種種説法將“超級細菌”與印度聯絡在了一起,這引來印度的強烈抗議。印度衛生部12日發表聲明稱《柳葉刀》的研究報告是一種“惡意宣傳”。聲明説,上述研究報告中只是推論“超級細菌”可能源自印度,但其結論沒有充分的科學數據來支撐,因此“完全不合理”。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15日報道,包括印度最大私立醫療機構阿波羅醫院在內的各界人士紛紛譴責報告的“不負責任”,認為其將最新細菌感染事件與印度聯絡起來是“不科學”和“不合理”的。有印度衛生部門高官認為,有必要找出上述報告背後的“別有用心”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柳葉刀》的研究報告共有31位參與研究人員,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庫馬拉薩米醫生等8名印度人。不過很顯然,庫馬拉薩米本人試圖同報告的立場“保持距離”。他對媒體表示,報告的最後定稿工作主要由英國加的夫大學沃什教授負責,不少內容是後來添加的,他本人並不知情。“我不同意報告建議人們不要在印度進行外科手術的內容。”他説:“報告中涉及的樣本太少,並不足以用於推論結果。”

  對此,印度衛生部下屬的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卡托奇也表示,人類已經在自然界發現多種“超級細菌”,況且,美國、英國、希臘、以色列等國都曾有發現。因此,斷言目前發現的“超級細菌”源自印度是不公平的。卡托奇還説:“一些西方醫學家在沒有搞清事實真相前便武斷地認定某種新出現的細菌起源於印度,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他説,目前印度醫療機構也在全力研究這種“超級細菌”,並試圖弄清其傳染機制。

  具有“政治動機”?

  印度醫學界人士認為,有關研究報告是那些對大批西方人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不滿的人蓄意製造的。

  此次事件令印度震怒的原因更在於《柳葉刀》報告的矛頭直指印度的醫療旅遊産業。印度一些憤怒的議員已經在國會發起了議案,稱這是“跨國公司的一個陰謀”。印度衛生部發表的聲明也稱,該項研究是由歐盟及生産相關抗生素的跨國制藥公司贊助,多位作者都存在“利益衝突”的問題。

  數據顯示,外國人到印度進行醫療旅遊的數量每年達110萬人次,其中大多來自西方國家,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醫學技術比較先進,而且成本低廉。例如,在印度完成一個心臟搭橋手術僅需6500美元,而在美國則需要3萬至5萬美元。目前,印度的醫療旅遊産業年收入約為120億盧比(約合2.6億美元)。

  新德里麥克斯私立醫院資深顧問馬哈揚認為,來印度進行醫療旅遊的患者感染這種細菌的機會微乎其微。他表示,通常只有加護病房內使用呼吸器或病危患者才會感染這類細菌,前來接受選擇性手術的外國病患感染機會微不足道。

  卡托奇則暗示,《柳葉刀》的研究報告及西方有關報道具有“政治動機”,是那些對大批西方人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不滿的人蓄意製造的。他還表示,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計劃在國際場合對研究結果提出反對意見。

  不過,這場風波也為濫用抗生素問題敲響了警鐘。據印度《每日新聞與分析報》15日報道,印度醫學教育與研究理事會呼籲業界儘快商討如何解決抗生素濫用問題。該理事會主席泰迪稱,這場風波的最大啟示是需要出臺一項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政策,確保合適的抗生素作為處方藥應用,而不總是使用高級的抗生素。他説,一旦某種細菌對高級的抗生素産生極強耐藥性,未來將無從選擇——正如“超級細菌”可能導致的局面一樣。

  (本報新德里、渥太華8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