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歐洲極右翼赴靖國神社拜鬼(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4日 0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13日,東京,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主席勒龐發表演講。

  12日,來自歐洲9個極右翼政黨的15名代表在東京與日本極右翼團體“一水會”約85名成員聚會。媒體驚呼這“史無前例”,是要“建立世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聯盟”。不僅如此,這些極右翼分子無視歷史事實,不斷為日本在二戰犯下的罪行辯護,他們還計劃14日即日本“戰敗紀念日”前一天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近年來歐洲極右翼勢力的誇張令人擔憂。

  8月12日,日本東京四季酒店椿山莊國際會議中心人頭攢動,近百名極右翼分子在這裡聚會,他們來自歐洲9個極右翼政黨和日本極右翼團體“一水會”。該團體多年來為日本二戰辯護,甚至不承認南京大屠殺,而15名來自歐洲的極右翼人士計劃14日參拜靖國神社。

  “排外主義者的聚首”

  這些歐洲極右翼成員9日陸續抵達日本,其中比較著名的與會政黨包括法國國民陣線主席讓-瑪麗勒龐和英國國家黨第二把手亞當沃克。

  另外,奧地利自由黨、意大利社會運動三色火黨、葡萄牙國家改革黨、比利時弗拉芒利益黨,甚至來自東歐的保加利亞、匈牙利、烏克蘭等國的右翼政黨也都派代表與會。

  會議名為“帶來世界和平的愛國者集會”,主題是“民族主義運動的未來”、“日本能向歐洲民族主義運動學習的經驗和成就”。英國《每日電訊報》驚呼此次會議“史無前例”,是要“建立世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聯盟”。而《經濟學人》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排外主義者的聚首,充斥著種族優越論的味道。”

  為日本二戰罪行辯護

  歐洲極右翼政黨以主張民粹、反移民著稱。勒龐本人多次發表美化德國納粹的言論。在日本“戰敗紀念日”來臨之際,這些極右翼分子又“合夥”極力為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辯護,甚至計劃14日參拜靖國神社。

  勒龐強調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參拜靖國神社的活動中。在談到日本甲級戰犯時,勒龐表示,對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也是戰爭罪行,實施這些行動的人也應該被稱為戰犯。“戰犯不是專門屬於失敗者,勝利者中也有戰犯。”勒龐説,“我們沒有任何情結。向前敵國的老兵致敬,不令我感到困擾。”

  法國國民陣線副主席布魯諾格爾尼奇在訪日前就曾表示,之所以要參拜靖國神社,是因為在他看來“靖國神社就如同巴黎凱旋門廣場上無名戰士墓一樣”,參拜“可以表達對在戰火中不幸倒下來的戰士的敬意”。

  日本自民黨黨首參拜

  此前,日本民主黨政府表示不會參拜靖國神社。為什麼歐洲眾多右翼政黨千里迢迢前來參拜靖國神社?

  歐洲問題專家邢驊稱,首先是日本極右翼團體希望拉攏歐洲右翼壯聲勢。此外,歐洲經濟不好,民眾不滿,極右翼政黨抓住機會提出民族主義口號來騙取民眾支持。“這次他們的活動擴展到亞洲,也説明歐洲的極右翼政黨蠢蠢欲動。”邢驊表示,無論是亞洲國家還是歐洲國家都應該對極右翼勢力的活動提高警惕。

  此外,日本媒體還透露,日本最大的在野黨自民黨黨首谷垣禎一,前日表示他將遵照黨魁選舉時所作承諾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目前,自民黨淪為在野黨,自然也希望利用民族主義贏取支持率。

  極右翼勢力各取所需

  這次歐洲極右翼訪日並聲稱參拜靖國神社,不僅讓飽受戰爭侵略之痛的亞洲國家感到憤怒,在歐洲也引發了不小的波瀾。歐洲媒體認為,實際上,歐洲和日本的極右翼勢力集體開會,是一次各取所需的“表演”。

  除了烏克蘭和葡萄牙的國家改革黨之外,其他極右政黨都在歐洲議會擁有議席,此次訪日的不少人就是歐洲議會議員。法國媒體稱,勒龐的國民陣線雖然最近幾年勢頭有所降低,但是在法國政治圈的勢力不可小覷。不久前法國總統薩科齊提出了一個剝奪犯罪移民國籍的方針,就被認為是受到國民陣線的影響。

  此外,日本的《讀賣新聞》談到,勒龐本人按計劃要在明年4月隱退,因此這次來日被看作是他利用參拜來為國民陣線造勢的舉動,同時也讓他的副手格爾尼奇順利“接班”。

  至於右翼大會為何在日本舉行,挪威大學政治學教授、東亞問題專家保羅米德福德稱,“一水會”一直希望能夠組成一個全世界右翼組織聯合體,因此這次會議在日本召開並由該組織舉辦,從某種意義上講順理成章。不過,日本的一些小型的極右翼組織和主流政治走得越來越遠。這次他們利用歐洲極右翼勢力訪日的機會可以提高知名度,但是對日本民眾和政治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本報記者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