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歐洲高溫農業“中暑” 小麥期貨帶動農産品大漲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0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歐洲農業“中暑” 小麥風暴席捲全球

  湯池

  ●7月份,歐洲乾旱及俄羅斯暫停出口令美小麥期貨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大單月漲幅,也帶動玉米、水稻和豆類等農産品全線大漲。

  ●有國際機構認為,小麥風暴很快會平息。理由包括美國小麥豐收、厄爾尼諾現象帶來更多降水和全球小麥庫存充足。

  ●小麥風暴凸現了發展完善期貨市場的重要性:一是利用價格信號,合理引導生産和消費;二是利用對衝工具,有效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本報記者 湯池

  歷次農産品暴漲都與天氣有關

  近幾十年來幾次農産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都跟天氣異常有關。一般認為,大宗商品中工業品價格週期與需求相關,短期供給彈性不大,而需求週期更多體現的是經濟週期,因此經濟週期中的擴張和收縮以及其不同階段影響著工業品價格;而農産品由於需求變化比較穩定,不會因為經濟週期而增加或者是減少對於農産品的消費,特別是糧食的消費,因此影響價格的因素更多是供給變化,而農産品播種面積穩定而有限,作為整個農産品體系而言,影響總供給的就是單産水平,技術水平對單産提高不具有突變性,決定單産的因素就是氣候,也就是天氣異常導致農産品減産,供給減少導致價格大漲。同時全球農産品市場分為南北半球兩個作物季節,如果南北半球天氣都出現問題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作物年度的話,農産品價格大幅上漲也就成為必然。

  上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糧倉,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前蘇聯地區天氣持續幾年異常至糧食大幅度減産,其中前蘇聯地區減産達到近30%,澳大利亞小麥庫存下降了93%,加拿大下降了64%,美國下降了59%。在前蘇聯轉而進口美國小麥後,CBOT小麥價格大幅飆升。1995年氣候異常也導致全球農産品大幅減産和價格大漲。2006年亦如此,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乾旱至小麥減産,出口銳減75%,此後本來認為沒有問題的北半球也出現乾旱,2007年,澳大利亞又再次出現乾旱,南北半球和連續乾旱導致了2007年後農産品價格大幅上漲,很多農産品均創出了歷史新高。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歷次價格上漲也跟大國大幅進口有關,包括上世紀70年代的前蘇聯進口,1995年的中國進口,2007年的印度大量進口,其大漲身後均有大國大量進口的影子。

  大蒜綠豆 上漲源於供求失衡

  從最近一段時期大蒜、綠豆和薏米等小品種大幅度上漲的原因看,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跟遊資炒作有關,但其內因還在於供不應求。

  大量的工業用地使得種植面積減少;另一方面,相比較而言,農産品價格長期處於低位,城鎮化進程使得農民種植作物比較收益較低,影響其種植積極性,比如南方很多農民本來是種植三季,包括兩季水稻和一季油菜或是小麥,現在基本上都改成一季,單産沒有大幅度提高情況下,供應緊張問題也就在所難免,而國家有保護糧食等大品種的機制,對於完全市場定價的小品種而言,農民利益沒法得到保障,經常出現谷賤傷農情況,農民種植基本上滯後於價格週期,也就是豐收年價低,而歉收年價高卻無貨。

  事實上,除了去年乾旱減産,綠豆、紅豆等雜糧的種植面積也一直在減産。比如綠豆在種植過程中耗費人工較多,採摘完全靠人工,生産成本較高,産量又低,價格又沒法保障,也得不到未來價格信息,農民承擔很大價格波動風險,許多不願繼續種植。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雜糧等健康概念品種需求也在持續上升,供求緊張導致小品種價格不斷上漲。大宗糧食品種因國家為維護糧食安全考慮有保護價和收儲等政策支持,而對於完全市場定價的小品種,由於供求失衡和種植利益下降而導致價格上漲,農民和相關加工消費經營者沒有預期價格信號來對波動風險進行管理,生産經營風險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