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日本新駐華大使:不認為“中國發展了日本將沉沒”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7日 1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7月27日電 台灣《中國時報》27日刊文説,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對於日中關係認為,有看法稱“中國發展了、日本將沉沒”令他無法理解,反倒是利用中國經濟發展,日本才能再成經濟大國。他曾強調,全球化潮流中,日本不能安於躲在美國保護傘下。

  文章摘編如下:

  “民也好、官也好,追究這些並無助於外交。現在日本國難當前,卻沒有危機感,而這個職務是要為國獻身的工作。”新任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上個月被媒體詢及新職,對於日本執政黨排除官僚、從民間覓才,而他卻推崇官僚的這一反差現象,做了這樣的回答。

  對七十一歲的丹羽宇一郎而言,人生固然七十才開始,但也到了必須和時間賽跑的階段,此時爭論民間和官僚孰優孰劣,其實是無濟於事,畢竟他看日本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心中充滿想要儘快解決的迫切感,那是早在民間商社任職時就已存在的念頭。

  六月十五日的內閣會議上,民主黨政府宣佈了一項震撼日本外交界的人事任命,由伊藤忠商事董事顧問丹羽宇一郎出任駐華大使、野村證券董事兼副會長戶田博史出任駐希臘大使,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啟用民間人士出任特命全權大使,一改過去由外務省資深職業外交官出任的傳統慣例。

  延攬丹羽的舉動尤其讓外務省的“中國幫”感到震驚,這是民主黨政權“打破官僚體制”的理念實踐,而由經濟專家出任高經濟成長的中國大使,無疑也更是重要指標。關於丹羽人事的推手,有一説直指外相岡田克己,因為民主黨始終要將“官僚主導”修正為“政治主導”,駐外人事遂成了外務省政治改革的第一步。

  但也有內幕透露,鳩山由紀夫下臺前和即將接任首相的菅直人談妥此人事,原因是鳩山本來就想找一位與中國有合作關係、又熟悉日本政治經濟的專家擔任駐華大使,他在卸任前一天與菅直人共同敲定,隨後菅在首次的首相官邸記者會上吐露口風,“最近我訪問中國,看到在那裏的日本企業,正在為歐美企業打工,很是感傷。”

  “感傷”的菅直人找來日本七大貿易公司之一的伊藤忠商事經營者,一九六二進公司的丹羽,從負責農作物研究的基層做起,然後課長、部長到一九九八年升任社長,當時的伊藤忠商事虧損連連,三年後即創造超越公司史上紀錄的驚人業績,轉虧為盈。但六年社長一任滿,他立刻兌現承諾,轉任會長、退居第二線。

  丹羽是愛知縣名古屋人,祖父經營的“正進堂”是他所居住市街裏唯一的書店,丹羽因此自幼就被稱為“書店的小孩”,養成他日後手不釋卷的習慣,直到進入伊藤忠商事,丹羽還為自己設定每年讀一百五十本書的目標。他非常喜歡閱讀,將讀書與吃飯、刷牙洗臉並列為日常生活必做之事。丹羽甚至為此計劃把住宅搬到郊外,並且選擇電車終點站(也是始發站),因為如此一來,電車從始發站一上車,就能安心讀書。

  熱愛閱讀的丹羽説,讀書有助於促進思考,不讀書的人難以成為經營者。他因而在公司內部開辦培訓幹部的“經營塾”,以及類似讀書會的“青山俱樂部”。此外,丹羽雖然是商社領導,卻是一個喜歡逛街走路的企業人,不僅婉拒公司派給他座車,也經常坐電車、走路上下班,和同事一起吃吉野家便當,然後一頭鑽入古書攤聚集的神田。

  丹羽在名古屋大學法學部就讀時,曾是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指揮,這讓他和一些民主黨的領導高層有著親左派的相倣經歷,思維也不會相去太遠。有媒體評價指出,與日本其它商社相比,伊藤忠商事比較沒有財閥包袱,有點像民間武士集團,至於性格果斷的丹羽宇一郎,則是那個極具武士道精神的大將。

  伊藤忠商事是對中國大陸投資最多的日本商社。丹羽在七月的《文藝春秋》發表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認為中國今年的GDP將突破五萬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或許到二○二○年將達到十萬億美元,那時日本GDP才到五萬億美元,換言之,十年後,比日本經濟規模約兩倍大的市場,將隔海出現。

  丹羽擔任過自民黨安倍、福田內閣的財政諮詢顧問,也熟悉日中貿易且大陸人脈豐沛。對於日中關係,丹羽説,有看法稱,“中國發展了、日本將沉沒”,令他感到無法理解,反倒是利用中國經濟發展,日本才能再次成為經濟大國。

  儘管有很多人不看好民主黨政權或是新任駐華大使的政治判斷,但依舊要勇敢地打開鎖國時代,迎向另一個世界市場的來臨。丹羽曾強調,“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不能安於躲在美國的保護傘下,時代已經發生轉變,現在已經不是和美國處好關係就萬事OK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