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恐怖勢力翻新襲擊手法 胸部盲腸植入炸彈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1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日,6名自殺式襲擊者對位於阿富汗昆都士市的一處美國軍隊招待所發動襲擊,共造成10人死亡,襲擊者全部被擊斃。

    “911”事件發生以來,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呈現出不斷擴散、持續上升的態勢。形形色色的恐怖襲擊事件顯示,國際恐怖勢力在動蕩地區和國家以一定規模的準軍事組織形態存在,借助互聯網及其他一些手段,向歐美國家滲透,形成多形態、多層次、多支點的恐怖威脅模式。面對恐怖主義新的威脅形態,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恐怖勢力形成四個支撐點

  本土恐怖威脅的國際化極大地擴展了國際恐怖威脅的範圍與程度

    “911”事件後,國際恐怖勢力的代表——“基地”組織老巢在南亞依然存在,庇護恐怖主義的極端勢力塔利班武裝捲土重來。雖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已進行了8年多,但效果並不明顯。不僅阿富汗塔利班再度控制了大片農村地區,還帶動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興起,甚至出現了“泛塔利班”運動的苗頭。這些極端勢力的再度坐大,既對南亞整體安全局勢構成嚴重威脅,也為“基地”、“烏伊運”、“東突”等恐怖組織的發展提供了生存空間,對周邊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穩定構成威脅。

    在伊拉克,隨著美國全面撤軍日期的臨近,暴力衝突與恐怖襲擊更加頻繁,成為國際恐怖勢力的練兵場。利用教派衝突、民族矛盾、反美主義,國際恐怖勢力已成為伊拉克及其周邊面臨的最主要的安全威脅因素。

    在阿拉伯半島,沙特阿拉伯與也門的“基地”組織分支合併成立“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實力大增,迫使美國加大對也門反恐援助的投入。

    在索馬裏,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的極端組織接收越來越多的外來恐怖分子,並開始向外擴張,派人參加在也門等地的恐怖活動。

    目前,國際恐怖勢力的四個支撐點已基本形成,這些區域的國際恐怖勢力與其他地區國家的恐怖組織形成相互呼應、相互支持的全球恐怖網,對國際社會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隨著國際恐怖勢力的發展演變,許多原只是針對本國進行恐怖襲擊的恐怖組織擴大打擊範圍與目標。如阿爾及利亞恐怖組織“薩拉菲呼聲與戰鬥組織”加入“基地”組織後,改名為“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恐怖襲擊擴大至整個非洲馬格裏布地區;索馬裏“伊斯蘭青年運動”宣稱效忠“基地”後,不僅對其他地區的恐怖活動給予支持,而且已把恐怖襲擊指向烏干達;“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針對美國的聖誕炸機未遂事件説明,這一地區的恐怖組織也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剛剛在挪威破獲的恐怖團夥證實,藏匿在南亞的恐怖組織有能力在歐洲謀劃恐怖襲擊。

    近幾年來,西方國家挫敗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企圖顯示,各類恐怖組織成員來源的多元化,以及受“基地”組織全球恐怖理念的影響,是本土恐怖組織國際化的重要因素。這種本土恐怖威脅的國際化,極大地擴展了國際恐怖威脅的範圍與程度。

  襲擊手法挑戰現有安全措施

  恐怖分子可能獲取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成為國際社會新的擔憂

    最近,也門“基地”分支在互聯網上辦雜誌,教授製作炸彈以及進行恐怖襲擊的技術,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它日益成為國際恐怖勢力利用的工具。一方面,“基地”頭目利用互聯網發佈視頻與錄音講話的力度加大,宣傳與影響更加廣泛。“911”事件後最初一段時間,本拉登、扎瓦赫裏的講話大多通過半島電視臺播出,節奏與頻率相對較慢,提及的國際事件相隔較遠。轉到互聯網上後,整個節奏與頻率大幅加快和提高。另一方面,互聯網逐漸成為恐怖組織招募人員、策劃襲擊的場所。恐怖分子往往使用加密的聊天室,特殊的語言形式,討論如何進行恐怖襲擊,並組成恐怖小團夥。此外。網絡還為恐怖學校培訓“獨狼”式個體恐怖分子提供了平臺。激進分子可以通過網絡接受訓練,學習製造恐怖事件技能,發動恐怖襲擊。

    “911”事件開創了恐怖襲擊新方式的先河,此後各種新形態的襲擊方式與手段不斷出現,持續挑戰國際社會現有的反恐措施。單一恐怖襲擊向多種恐怖手段並用發展是一大特徵。2008年11月26日,10名恐怖分子襲擊擁有千萬人口的孟買,造成195人死亡,至少370人受傷,震驚世界。孟買恐怖事件中,恐怖分子多點同時攻擊,並且將爆炸、佔領建築物、劫持人質與武裝襲擊多種手段並用,令孟買反恐力量難於應對。同時,恐怖襲擊方式的花樣也在增多,體內植入炸彈尤其難於發現。

    去年8月底,一恐怖分子藉口投誠,接近沙特阿拉伯反恐主管、內政部助理大臣本納伊夫親王時,用手機引爆藏在直腸的炸彈,致使納伊夫親王受傷。同年10月,英國安全機構監控網絡聊天室時發現,“基地”計劃將炸彈植入自殺式襲擊者體內,男性襲擊者可將炸藥藏在盲腸附近或臀部內,女性可放入胸部。空中恐怖襲擊的方式也日趨多樣。今年1月,印度情報機構官員稱,恐怖組織擬大量使用滑翔傘進行襲擊。

    恐怖分子還就地取材,製作各種炸彈,德國和美國在挫敗有關重大恐怖襲擊圖謀時,發現恐怖分子購買一些日用化學品;今年5月1日美國時代廣場恐怖襲擊事件,使用了禮花彈、汽油等。

    恐怖分子可能獲取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襲擊,已成為國際社會新的擔憂。1995年,“奧姆真理教”在日本東京地鐵用“沙林”毒氣襲擊,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911”事件後不久,美國炭疽桿菌事件,證明是一種生物恐怖主義行為。如果恐怖分子獲得並使用核武器進行恐怖襲擊,將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災難。

  加強反恐協調應對新挑戰

  堅持聯合國安理會在國際反恐鬥爭中的主導地位與作用

    美國以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為核心的全球反恐戰略,導致了“越反越恐”的怪現狀,奧巴馬總統上臺後不得不收縮反恐戰線,將重心放在確保本土免遭恐怖襲擊上。其他眾多面臨恐怖威脅的國家,大多也是採取“各掃自家門前雪”的策略。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日趨多元化、形態多樣化,致使國際社會總體反恐面臨困境。

    國際反恐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因素很多,但關鍵體現在幾個方面:其一,由於國際社會未能就“恐怖主義”定義達成一致,致使“一方恐怖分子是另一方自由鬥士”的偽命題長期存在;關於“恐怖主義産生根源”觀點與認識的不同,也使各國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上難以産生合力。其二,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在反恐中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對於聯合國在反恐中的作用是合則用之,不合棄之。加之西方國家試圖利用維和行動染指非西方國家內部的民族宗教事務,將維和行動與所謂促進世界民主化混為一談,導致後冷戰時期極端民族主義的氾濫,給民族宗教極端分子以暴力謀求分裂和國際干涉以可乘之機。其三,一些國家仍保持“冷戰”思維模式,堅持意識形態及國家利益偏見,特別是“雙重標準”,使一些恐怖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得以擴展,給國際反恐鬥爭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國際反恐應摒棄錯誤觀念、尋求長遠有效的戰略。堅持聯合國安理會在國際反恐鬥爭中的主導地位與作用。恐怖主義是一個全球性的威脅與問題,歷史經驗與教訓説明,單靠一個或幾個國家,難以徹底剷除恐怖主義威脅。因此,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制定全球性打擊恐怖主義的總體戰略,並根據不同地區與國家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把促進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眾生活,同提高這些國家與地區打擊恐怖主義的能力相結合,使之在打擊現存恐怖主義與剷除恐怖主義根源上取得實效。

    國際反恐之路任重而道遠,國際社會不可能消除每一個仇恨根源,也不可能阻止每一種暴力行為。但是,通過各國努力,共同建立一個更包容、更公正的國際社會,就可能逐步有效遏制恐怖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