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環球要聞 >

美軍網絡司令部引爭議 網絡戰威脅超越虛擬現實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7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美軍正式成立網絡司令部之前,美軍已建立了若干負責網絡作戰的機構和部隊,如“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JTF—GNO)、“網絡戰聯合職能組成部隊司令部”(JFCC—NW)。美軍網絡司令部是在整合這些機構的基礎上成立的,現已將總部設在馬裏蘭州的喬治—米德基地,由國防部國防信息系統局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保障。

  美軍網絡司令部的職能是計劃、協調、組織和實施各類網絡空間作戰行動,包括指導國防部信息網絡的防禦行動,準備和實施軍事網絡空間的全譜作戰行動,確保美軍及其盟國在網絡空間的行動自由,剝奪敵人在網絡空間的行動自由等。網絡司令部一位高級官員認為,較之以往的網絡作戰機構,“網絡司令部任務並沒有更新,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充和重組”。

  美軍網絡司令部擁有千余名信息戰專家,包括工程師、物理學家、分析家、數學家、語言學家、計算機專家和數據流專家等。它由諸軍種聯合司令部、下屬各軍種網絡司令部和作戰部隊共同組成,其中包括陸軍的第9司令部和第1信息戰司令部(地面)、海軍的網絡防禦作戰司令部和信息戰司令部、空軍的第67網絡戰聯隊和第688信息戰聯隊、海軍陸戰隊的網絡空間司令部等。

  最近,美軍網絡司令部還制定了保護網絡空間的“交戰規則”,即網絡戰部隊的作戰條令,並準備與其他國家進行網絡空間軍備控制談判,推廣美軍的網絡戰理念,形成網絡作戰共識。

  美軍網絡司令部的成立在美國國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一是有民眾擔心會侵犯個人隱私。信息時代,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購物、存款到付賬、納稅,樣樣都離不開互聯網。美國的政治生活、經濟運作、商業活動和文化娛樂,也都依賴龐大而複雜的網絡系統。由於網絡司令部匯集各種信息情報專家,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掌握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信息,如果再假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那麼民眾的個人隱私就有可能受到侵犯。

  二是國土安全部擔心軍隊的網絡司令部會搶佔它的地盤。美軍網絡司令部主要負責國防部的網絡系統,美國國內民用網絡安全工作由國土安全部負責。國土安全部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收集並評估威脅美國民用網絡的各種情報,並及時發佈公告,採取適當的預防和防護措施。軍方網絡司令部成立後,與國土安全部難免要爭奪網絡空間的領導權和控制權。

  三是對網絡司令部司令基斯亞歷山大的爭議。亞歷山大此前曾任國防部國家安全局局長。這個局控制著整個美國的間諜衛星網和設在世界各地的監聽站,其職能是負責收集外國通訊信號,監聽範圍包括電臺廣播、電話通訊、互聯網,甚至是軍事和外交的秘密通訊,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政府機構提供可靠情報。選擇亞歷山大出任網絡司令部司令,也加劇了人們對美軍網絡司令部日後行為的擔憂。

  (作者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生部、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

  網絡戰,威脅超越虛擬現實

  網絡戰,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

  美國軍方重要智庫蘭德公司指出,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信息時代的戰略戰將主要是網絡戰

  網絡戰是信息化條件下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基本工具、以網絡攻擊與防護為基本手段的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美軍網絡司令部組建後,從某種意義上説,美國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網軍。這一兵種可以集中利用美國領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預先蒐集、整理和分發網絡情報資源,利用其操作系統後門和計算機芯片上植入的可切入程序,對他國計算機網絡系統實施預先嵌入和侵入,並可隨時利用、控制或癱瘓對方網絡系統,從而使敵方指揮控制系統、通信樞紐、天基系統、武器平臺以及基礎設施等瞬間癱瘓或關鍵節點被控制,進而喪失作戰能力。

  網絡戰是在看不見的戰場上進行的“軟”較量,它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便捷性和即時性等特點實施網絡攻防,具有平時和戰時一體化的特點,不僅戰時是配合陸、海、空、天、電各個領域作戰的重要作戰手段,在平時也可獨立實施並可隨時發動網絡攻擊。

  目前,美軍龐大的國防系統有700萬台電腦,運營著1.5萬個計算機網絡,重要網絡包括海軍網、空軍網、陸軍網、後勤網、倣真互聯網、巡航導彈網、醫療網等170多個,此外,美國國防部還有95%的數據通信使用公用電話系統。因此,美軍十分重視網絡的進攻與防禦。

  2005年3月,美國國防部公佈的《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2009年5月美國政府公佈的《網絡安全評估報告》也認為,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為此,自去年以來,美國加快網絡戰的準備,大幅度增加網絡攻擊武器的投入。

  美軍剛剛成立的網絡司令部隸屬美國戰略司令部,基斯亞歷山大為司令官,編制近千人。網絡司令部將整合全軍網絡資源,統一管理、強化對策,以應對軍事網絡系統所面臨的不斷增長的威脅。按照計劃,網絡司令部將於今年10月全面運作。美國組建網絡司令部對美軍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表明美軍能在新的網絡領域遂行全面攻防作戰,標誌著美軍網絡戰實現了統一指揮,使網絡戰成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

  賽博空間,與實體空間一體化

  美軍不僅要實現對網絡及虛擬現實的控制,更包括對現實世界的控制,這已經超越了網絡戰本身

  2010年,美軍進行了代號為“施裏弗—6”的演習,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對未來網絡戰模式的判斷與應對。

  關於此次演習,美軍對外僅闡述了三項重要目的:一是研究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以應對未來需求;二是探索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對未來威懾戰略的貢獻;三是研究使用綜合手段在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執行作戰的一體化程序。此次演習將太空與賽博空間視為所有防禦作戰和國土安全作戰方面的核心,並高度重視整合太空與賽博空間攻防作戰,以及發揮盟國和商業夥伴在賽博空間方面的作用,凸顯了美軍對二者的倚重。

  賽博空間是哲學和計算機領域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指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絡裏的虛擬現實。賽博空間強調人的活動和思想無界限。從此次演習的主要內容以及賽博空間概念中可以發現,美軍不僅要實現對網絡及虛擬現實的控制,更包括對現實世界的控制,這已經超越了網絡戰本身。

  總體而言,未來的網絡戰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快速發展。一是互聯網軍事化。現代互聯網最早就是從美國軍方內部網絡發展而進入民用的,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根服務器在美國,為美國攻擊和癱瘓他國網絡提供了方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在各領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互聯網有可能成為新的作戰領域,即成為對立雙方攻防的目標。二是物聯網軍事化。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一旦軍事化後,與其聯接的武器裝備和設備設施將完全暴露在網絡攻擊中。三是無線聯接技術。無線聯接技術智慧化和無線植入技術,是實現網絡無限延伸的基礎,是網絡戰拓展到陸、海、空、天、電以及各類武器裝備的主要途徑。

  由此不難看出,賽博空間與包括太空空間在內的各種實體空間正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這意味著網絡戰將不僅僅存在於虛擬現實之中。

  作用有限,但可能引發軍事衝突

  網絡戰既可以作為傳統戰爭的一種補充形式,也可以當作實施軍事打擊的藉口

  關於網絡戰的作用,目前是有較大爭議的。蘭德公司2009年公佈的《網絡威懾與網絡戰》報告認為,網絡戰的實施對象有限,由於實施網絡攻擊的前提是目標系統存在缺陷和漏洞,但在攻擊發起後,目標系統在暴露出弱點的同時,那些缺陷和漏洞也可以得到彌補與修復;其次,網絡攻擊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網絡戰行動“只是臨時性地搞亂或者迷惑系統操作人員”,但這種情況並不可持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網絡戰很難起到決定作用,從美國網絡所遭受的攻擊來評估,其造成的損失不足十億美元,且並不像核打擊那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所以網絡戰的威懾力非常有限。

  既然網絡戰效果未必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可怕,那麼美軍為何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呢?從以下幾個事實中或許能看到一些端倪。

  一是雖然美軍網絡司令部發言人一再強調,其成立初衷只是為了進行網絡防禦,而不是進攻。但面對網絡空間外來侵入和威脅,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美軍網絡司令部隨時可能主動攻擊,先發制人。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奇爾頓上將就曾表示,如果有人攻擊並癱瘓美國重要網絡,美軍將考慮實施軍事打擊予以報復。

  二是由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領導的一個北約專家組曾警告稱,北約成員國所遭受的下一次攻擊“很可能落在光纜上”,為此根據北約憲章第五條,北約可集體實施防禦措施,包括動用武力。

  三是美國海軍近期提出了“網絡中心戰”理論,認為未來的戰爭將以網絡為中心,戰場將由信息網、傳感網和交戰網組成,明確將網絡戰與傳統意義上的真正戰爭結合在一起。

  網絡戰既可以作為傳統戰爭的一種補充形式,也可以當作發動真正戰爭的藉口,這對全球安全來説,無疑增加了新的風險。

  (作者為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員)

  多角度解讀網絡戰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軍事領域遂行網絡戰的空間各有不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作戰系統部分運行于互聯網絡,部分通過專用網絡,還有一部分為戰場空間即時組網;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軍事領域則完全不接入互聯網絡,只通過專有網絡和戰場空間即時組網實現基於網絡的作戰。

  各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應用系統基本上聯接在互聯網絡上,少數運行在專用網絡中。網絡世界的戰爭,既針對互聯網絡,也針對各種專用網絡和戰場空間即時組建的作戰網絡。

  網絡世界的戰爭,主要在以下四個層面展開: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也就是計算機和通信設施的聯網,包括有線、無線通信設施、通信衛星、計算機等硬體設備;二是基礎軟體系統,包括操作系統、網絡協議、域名解析等;三是應用軟體系統,包括金融、電力、交通、行政、軍事等方面的軟體系統;四是信息本身,針對在網絡中流動的所有信息。

  嚴格來説,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打擊應歸為廣義上的網絡戰,它針對的是網絡運行的基礎。各國家和地區在定義網絡戰概念時並沒有將信息基礎設施完全納入網絡戰的範疇,但是,現代戰爭一旦打響,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打擊卻是第一位的。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作戰力量,其全球部署的態勢、全球到達的能力,使其能夠對信息基礎設施實施精確打擊,以達到摧毀或癱瘓的目的。打擊目標包括計算機中心、通信中心、網絡節點、通信衛星等。美軍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足以干擾關鍵的無線和衛星通信,造成網絡斷路。使用電磁脈衝彈更是簡單直接。美軍掌握著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等電子産品的核心機密,通過指令啟動可能存在的芯片內置程序,不管是自毀還是“反水”,都易如反掌。通過無線注入技術,專有網絡也難以倖免。摧毀或癱瘓電力系統亦能使網絡中斷。

  事實上,美國的網絡戰概念就包括了攻擊信息基礎設施的內容。

  與美國相比,因為常規軍事力量能力較弱,俄羅斯很難對美國甚至是歐洲主要國家的信息基礎設施實施廣泛的精確打擊。俄羅斯電子戰能力水平遠不如美國,在網絡核心技術方面也處於劣勢。歐洲主要國家與俄羅斯相比互有優劣。

  值得説明的是,雖然俄羅斯主張制定網絡戰條約,但是網絡攻擊武器並不像核生化武器那樣直接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因此基本上不可能在戰爭爆發後受任何形式條約的限制。這一點不僅對俄羅斯,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一樣,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目前而言,使用常規兵器和電子戰裝備攻擊信息基礎設施的作戰行動並不會受網絡戰條約的限制。

  計算機芯片、操作系統、網絡協議、路由、域名解析等,是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絕大多數網絡運行的基礎,它們大都打上了“美國製造”的標簽。因為最了解系統中存在的漏洞,甚至是“製造”出來的漏洞,美國利用漏洞實施攻擊或控制的能力世界第一。控制了全球13台域名根服務器中的10台,美國有條件“封殺”一個國家的網絡。雖然美國不斷強調網絡上存在的風險,不斷渲染各種針對美國計算機網絡的攻擊事件,但是,通過多年發展和網絡攻防的實戰及演練,不論是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還是鍛鍊出來的人才隊伍水平,培養出來的網絡安全意識水平等,美國都超過其他國家。

  雖然各國家和地區在互聯網絡上擁有各自的應用軟體系統,安全性各不相同,但是,再高的應用軟體系統安全性,面對上述兩個層面的攻擊,也是無能為力的。也就是説,如果對方只是要達到摧毀或癱瘓的目的,在應用軟體系統安全性上投再多的錢也還是溫室花朵,無根浮萍。

  如果信息基礎設施還存在,也沒有被引爆芯片、操作系統中可能存在的“致命炸彈”,只是在互聯網絡中演練入侵系統,“黑掉”網站、竊取數據等技術,那麼,俄羅斯尚有和美國一搏之力。在專用網絡和即時組網方面,俄技術專家正在研製各種計算機病毒武器,特別是“遠距離無線注入病毒武器”,可對敵方指揮控制系統産生直接威脅。

  (作者為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員)

  各國網絡軍備概覽

  英國 早在2001年就秘密組建了一支隸屬軍情六處、由數百名計算機精英組成的“黑客”部隊。2009年6月25日出臺首個國家網絡安全戰略,並宣佈成立兩個網絡安全新部門,即網絡安全辦公室和網絡安全行動中心,分別負責協調政府各部門網絡安全和協調政府與民間機構主要電腦系統安全保護工作。

  俄羅斯 上世紀90年代就設立了信息安全委員會,專門負責網絡信息安全,2002年推出《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説》,將網絡信息戰比作未來的“第六代戰爭”。俄羅斯已經擁有了眾多的網絡精英,反病毒技術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遇到威脅或有需要時,這些人才和技術將能很快地轉入軍事用途。

  印度 基於對網絡技術的精通和利用網絡能夠達到何種戰爭效果的認識,堅持自主研發、軍民合作的原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力求在網絡技術、密碼技術、芯片技術以及操作系統方面自成體系。“閃光信使”高速寬帶網絡以及被稱為“第三隻眼”的海軍保密數據信息傳輸網絡的建成使用,將進一步增強印度軍方應對未來網絡戰爭的不對稱優勢。除完善防禦體系外,印軍一方面將網絡進攻寫入作戰條例,明確指出要建立能夠癱瘓敵方指揮與控制系統以及武器系統的網絡體系,在陸軍總部、各軍區以及重要軍事部門分別設立網絡安全機構;另一方面通過吸納民間高手入伍和對軍校學員進行“黑客”技術培訓等方式,逐步完成未來網絡戰的人才儲備。

  日本 其重要作戰指導思想是通過掌握“制網權”達到癱瘓敵人作戰系統的目的。日本在構建網絡作戰系統中強調“攻守兼備”,撥付大筆經費投入網絡硬體及“網戰部隊”建設,分別建立了“防衛信息通信平臺”和“計算機系統通用平臺”,實現了自衛隊各機關、部隊網絡系統的相互交流和資源共享;成立由5000人組成的“網絡空間防衛隊”,研製開發的網絡作戰“進攻武器”和網絡防禦系統,目前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網絡進攻作戰實力。同時,日本注重與美國聯合發展,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身建設,不斷提升“網戰”能力。

  韓國 在1999年提出了未來信息建設的總體設想,2009年宣佈將組建“網絡司令部”,並於2010年正式啟動。目前,韓國已經擁有了約20萬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龐大的人才隊伍,而且每年國防經費的5%被用來研發和改進實施網絡戰的核心技術。

  以色列 在1998年就將成功入侵美國國防部的青年招入部隊,並開始加大對網絡作戰的研究力度。在巴以衝突、黎以衝突中,以色列利用網絡進攻的方式篡改網頁、攻擊電視臺,以達到影響輿論導向的目的;侵入軍方電腦竊取機密,以確定火力打擊的重點目標和精確坐標;阻斷敵人通信指揮系統,以掌握最佳的作戰時機,這一切都是以軍進行網絡戰真實寫照。

  北約7個成員國 2008年5月14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斯洛伐克簽署協議,將共同出資建立一個反網絡攻擊研究中心,以提高防禦網絡攻擊的能力。由此可見,“網絡軍事化”已經漸漸走向戰爭舞臺的最前沿。

  (作者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