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視頻][澳大利亞]日本小行星探測器回歸地球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4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cn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朝聞天下]>>


“隼鳥”號登陸“絲川”小行星模擬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在外太空“流浪”7年的日本“隼鳥”號探測器有望于北京時間13日22時許進入大氣層,焚燬前釋放出可能收納有小行星岩石樣本的密封艙。如果密封艙內確有樣本,這將是人類首次直接獲得月球以外天體的岩石樣本。

  7年前飛往“馬鈴薯”

  造價高達1.38億美元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體積如一輛普通汽車,重約500公斤,太陽能電池板展後長約5米。2003年5月9日,“隼鳥”號搭乘M-V型運載火箭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朝目的地“絲川”小行星駛去。

  “絲川”小行星原本是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專業委員會認定的第25143號小行星,日本為了紀念該國已故“火箭之父”絲川英夫,後來向委員會提出命名申請並獲得批准。“絲川”小行星與地球直線距離約為3億公里,長約540米,寬約300米,表面崎嶇不平,外形就像個大馬鈴薯。這顆小行星是從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存在的天體中分裂出去的,已經有“數千萬到數億年的歷史”,上面的原始沙石將為天文學家研究太陽系形成和宇宙進化提供前所未有的重要信息。

  2005年9月,“隼鳥”號探測器抵達“絲川”小行星軌道範圍,並成功向地球發回一批在近距離拍攝的照片。“隼鳥”號隨後在小行星成功著陸。科學家們期待著“隼鳥”號能從“絲川”小行星表面收集大塊的岩石。但是,目前還無法確定其是否完成了這項關鍵任務。

  發生故障晚回來3年

  “隼鳥”號原本定於2005年12月返航,但由於故障錯過了返回地球的最佳時間窗口,不得不在茫茫太空等待3年,直到2008年再踏上歸途,預計在今年6月13日深夜“到家”。“隼鳥”號項目負責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教授川口純一郎説,在確保成功釋放密封艙的前提下,希望“隼鳥”能在進入大氣層燒燬之前最後“看”一眼地球。進入大氣層後,劇烈摩擦産生的高溫將使探測器主體燃燒殆盡。經耐熱處理的密封艙將繼續下墜,預定著陸在澳大利亞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帶。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派出約40人的回收隊伍。正式回收工作將在14日拂曉展開。密封艙狀如炒鍋,直徑40厘米,高20厘米。

  有望帶回小行星岩石

  《讀賣新聞》説,“隼鳥”是繼2006年美國“星塵”號彗星探測器後,第二個離開地球重力圈後重返地球的探測器。美方希望通過觀察密封艙與大氣摩擦産生的光熱,測定外表溫度,為未來載人火星太空船的耐熱設計提供參考。

  “隼鳥”號若能成功採集“絲川”小行星的岩石,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也將大大鼓舞日本的航天事業。

  日本在發射衛星和航天探測器方面的成就素來令世界矚目,但是近年來也曾多次遭遇重挫,不僅好幾次火箭發射以失敗告終,2003年“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還因失去動力沒有進入預定軌道淪為太空垃圾。如果這次“隼鳥”號能平安飛回,無疑是給日本航天事業注射了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