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李昌鎬曾放言百戰百勝 韓國圍棋文化重勝負實用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9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年復一年,北漂的棋童執著追尋職業棋手的夢想,年少的心靈提前體味殘酷的競爭,正因為如此,當他們幸運跨入職業門檻後,爭奪勝負的意識變得更加強烈,催生了90後的世界冠軍,令棋壇有“90後來勢兇猛”一説。然而,琴棋書畫,源遠流長,圍棋更是文化的傳承,在勝負之外提升文化修養,做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高手,更值得世人尊敬,就像寫得一手好字、能寫出文學獎作品的泰斗陳祖德一樣。現代圍棋,不可避免要在競技和文化間掙扎,作為棋手又如何看待?成都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四代棋手代表人物。

  雙活

  日本求道派

  重視文化 姿態優雅

  自上個世紀最後十年以來,日本圍棋在世界大賽中的成績每況愈下,成了名副其實的“陪太子讀書”。對此,日本棋手顯得比較坦然,日本棋界棋聖戰、名人戰等傳統賽事仍照辦不誤,日本棋賽的獎金也遠遠超過中韓各自國內的比賽。這是為什麼?因為圍棋在日本不僅是一種競技,同時還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從競技角度來説,日本圍棋落後於中韓圍棋,但從文化層面來説,日本圍棋是領先的。

  日本重視圍棋的文化態度,輸贏勝負,都顯出優雅的姿態。日本圍棋講究棋型,下棋流於形式,講求唯美主義,將圍棋看成一件作品。正因為如此,在更強調力量、速度、效率的現代圍棋中,講究“紋枰美學”的日本圍棋被“殺”得落花流水。但這並不影響日本圍棋文化的傳承,有意思的是,日本現代圍棋一直盛産宿將,許多大棋士都是在三四十歲甚至五十歲後才達到職業生涯巔峰,這是日本現代圍棋的獨特風景,也彰顯出日本圍棋豐厚的歷史積澱。

  在棋盤之外,日本的文學作品中,也能觸摸圍棋的脈動。諾貝爾文學獎作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寫過不少有關圍棋的文學作品,其中以《名人》最為著名,這部作品川端康成花費了16年時間,對名人的描寫惟妙惟肖,生動有趣。川崎誠致,是日本另一位圍棋文學的創作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涉及到日本從江戶時代到今日棋壇的諸多風雲人物,各顯風采。即便在《源氏物語》這部長篇情愛小説中,也有不少關於圍棋的描述。

  在日本,圍棋不同於一般的體育項目,它有“技”的內涵,同時有“藝”的內涵。“技”逞一時之雄,“藝”則流芳百世。菊與刀是日本文化的象徵物,棋道中既有菊的優雅,又有刀之堅韌,無不凝聚著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

  韓國勝負師

  競技實用 提升現代圍棋

  如果不是當年曹薰鉉擊敗聶衛平捧得應氏盃冠軍,韓國圍棋不會有今日的繁榮。韓國圍棋注重競技性和實用性,這是其崛起的原因。

  曾統治世界棋壇十年之久的李昌鎬對韓國圍棋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用常昊的話來説,他比較早從競技勝負的角度發現了圍棋後半局官子的本質,對傳統的技法進行改動,強調圍棋的競技勝負。這從李昌鎬的新書《棋如人生》中可見一斑,他描述説:“內弟子時期,我只要察覺對局中有1%的可能會被對方逆轉,我就會放棄可以大比分贏下對方的棋路,轉而耐心等待。一次老師問我:‘為什麼不走那一步?'我説:‘按我的走法,下100盤保證贏100盤,而且都是以半目取勝。”李昌鎬是圍棋天才,他的出現帶動了韓國圍棋整體水平的提升,韓國圍棋看重競技勝負,強調實用,這在現代圍棋中佔據優勢。

  相比日本圍棋,韓國圍棋的文化色彩並不濃厚,它更多仍是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在發展。但在現代圍棋發展的路上,韓國圍棋仍做出了創意,比如利用多媒體的手段讓圍棋這項相對靜態的體育運動更加吸引人。韓國把圍棋的聯賽冠軍加入娛樂行業,在網上搞“迷你圍棋”,玩家戴著耳機,聽著音樂,圍棋成了一種競技遊戲。另外,韓國國內不少比賽是快棋賽,這符合現代社會節奏快的特點,並且有利於電視直播,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是觀眾歡迎的。

  博弈

  50後聶衛平:

  做好人才能下好棋 做好人的前提是有文化

  上世紀80年代,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連勝颳起“聶旋風”,激勵一代人,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棋聖”稱號。聶衛平曾跟成都商報記者説:“‘棋聖’只有一個,但‘棋聖’不好當。不論下棋、做人,都要有‘棋聖’的風範。”如今,聶衛平早已退出圍棋一線賽事,但他對圍棋的評論仍是字字珠璣,在棋界可謂一言九鼎。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圍棋高手?聶衛平有自己的高見。

  聶衛平説,近幾年中國圍棋成績提高很快,尤其是90後棋手來勢兇猛,甚至能拿世界冠軍。“但作為他們的前輩,他們的老師,我認為他們還需要修煉,我們不能光看表面成績。我當年下棋時還沒有職業化,一直讀完高中,才專心下棋。而現在這些90後的小孩,七八歲就進入圍棋世界,小學讀了一兩年,就不再讀書了。這並非正常現象,從長遠來看,對一個人的發展沒什麼好處。”

  圍棋界不斷涌現新人,出現新的世界冠軍,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缺少大師的年代。棋盤上不斷製造“棋匠”,而非大師。對此,聶衛平表示要成為大師不僅需要成績,更需要積澱,要達到大師的境界和修為並非一朝一夕。聶衛平認為棋手最重要的素質是做人,“我一直強調,做好人,才能下好棋。做好人的前提是有文化。我們的年輕人,不光是棋手,只知道自己有各種各樣的權利,卻不關心身上肩負的義務,不了解他生來就對這個國家有一種天然的責任。”

  在中國棋界,年輕棋手都期望能夠拜師聶衛平,“聶門”也是人才輩出,有常昊、古力等世界冠軍。聶衛平説,收徒首先就要看其品行,“行不端,坐不正,我是肯定不收的,這樣的人我想也不會下出好棋,更不會成為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棋手。”

  70後常昊:

  年紀漸長 才慢慢理解圍棋內涵

  世界冠軍常昊是中國70後棋手的代表,也是聶衛平的高徒。常昊表示:“現在圍棋的競技性越來越濃,不管是專業棋手還是普通愛好者,都比較強調它的競技性,所以使得它的文化性降低了。”常昊也曾思考,為什麼日本能夠出現優秀的圍棋記者,對圍棋人物的描寫非常精彩。但現在生活節奏變快,使得相關圍棋的文化作品也不如過去吸引人。“現在棋手下棋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很大差異,那時候一盤棋下很長時間,現在由於文化多樣性,圍棋強調如何吸引觀眾,在快節奏的社會,一件事放得太長就沒人關心了。”

  常昊認為,圍棋技術的提高,需要的時間不是很長,但若要營造濃郁的圍棋文化、厚重的圍棋積澱,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圍棋不能太注重競技性,因為競技性帶來的兩極化不利於圍棋的長期發展。

  常昊年少成名,但有過世界大賽“六連亞”的悲情,並最終拿到三個世界冠軍,期間對勝負的體味頗為深刻。常昊坦承,自己相比過去水平其實差不多,但對圍棋的理解多了一些,棋下得更全面一些。“過去我下棋強調競技性,因為都是在比賽,而現在下棋的時候已經有些淡化競技了。”

  80後李喆:

  不甘心只會下棋 所以去北大讀書

  中國圍棋有“豹一代”之説,指以樸文垚、陳耀燁、周睿羊、古靈益、李喆等為代表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知名棋手。在這批棋手中,1989年出生的李喆成績不算最好,但卻是獨特的一位。李喆出生於書香門第,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從小成績優異,但在學業和圍棋間最終選擇了圍棋。

  李喆比同輩的棋手更愛讀書,尤其是哲學書籍,棋手們送他“哲學家”的外號。不久前,李喆在下完圍甲後匆匆趕回北京,參加新生報到,成為了北京大學2012級新生。李喆説:“十年從圍棋的競技層面我學到很多,但圍棋之外得到的太少,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欲。北大是汲取知識和精神養分的絕好平臺。”與很多運動員不同,李喆讀書並非“玩票性質”,而是全日制住讀,這或多或少會影響他的職業比賽。“成了學生,不能總是逃課比賽,對局數量肯定會有所下降。”李喆説。

  除了哲學課,中國古代文化是李喆喜歡的課程。李喆坦承,在這裡面學到了更多圍棋的文化內涵,比如中國上古文化流傳的“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一説。“堯為什麼要造圍棋?就是希望兒子丹朱學到更多的本領,但沒有傳位於丹朱卻值得回味。後來的輿論認為是丹朱不賢,所以堯沒有將帝位傳于他。果真這樣嗎?結果很難説,身處統治地位的舜極可能是這種輿論的製造者,畢竟歷史流傳的東西往往是統治者的意志。這些東西遠不是競技圍棋裏學得到的,很有內涵。”

  下了這麼多年圍棋,喜歡哲學,讓李喆更能理解不同的人看待圍棋會有不同的答案。他意味深長地説:“圍棋究竟是什麼,文化也好,競技也罷,但終究沒有人會忘記勝負。”

  90後江維傑:

  這兩年重心仍是取得好成績

  1991年出生的江維傑是中國圍棋界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今年2月,他獲得LG杯世界冠軍時年僅20歲零121天。在7月成都舉辦的首屆“大重九杯”中國圍棋邀請賽上,他從等級分前14位的棋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作為90後棋手的代表,江維傑説:“我內心一直認為,能做一名內外兼修、全面發展的棋手非常不錯。每天面對圍棋,偶爾也會覺得生活單調,我會看看書,偶爾寫寫字,但在這方面沒有花太多時間。”江維傑透露,也曾想過像李喆一樣去讀書,“但如今棋界新舊更替太快,追趕者多,我想這兩年重心仍是取得更好的成績。”目前,江維傑處於職業生涯的上升期,他坦言如今棋手運動壽命變短,所以在有限的出成績的時間會力爭勝負。

  江維傑成長的軌跡與不少棋童一樣,在專心定段的時候,也暫停了學業。説到這個現象,他表示盲目放棄學業衝擊職業並不可取,“如果不是特別有天賦,喜歡投入,我認為還是不能放棄學習,那樣會是很大的損失。”

熱詞:

  • 韓國圍棋
  • 李昌鎬
  • 圍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