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英倫患上奧運恐慌症 倫敦市長:給牢騷者塞襪子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2日 1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們得了奧運恐慌症,並且已到晚期。”這話出自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場合則是他每天在《太陽報》上字斟句酌撰寫的專欄。

  英國人的恐慌症有多厲害?英國各種報紙、社交網站上充斥各種牢騷,這牢騷連隔岸的《紐約時報》都看不下去,跳出來揶揄道:“英國人正在進行一項他們自己喜愛的運動:抱怨。”而倫敦市長更是忍無可忍,“那些滿腹牢騷的人應該嘴裏塞上襪子。”他在專欄中大喝一聲。

  交通惶恐,民眾忙“避運”

  約翰遜市長列出的一堆“症狀”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倫敦民眾對交通情況的抱怨。他説:“即使我們的交通系統運作正常,即使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全都準時抵達,‘我們'還是對交通倍感焦慮。”

  林德塞一家就是“恐慌症”患者。他是位室內設計師,若不是6周前的那個清晨,他都感覺奧運跟自己並沒多大關係。那天清晨,林德塞在倫敦市區的國王十字火車站下車,手裏被塞進一張紙,那是鼓勵倫敦人在奧運期間步行的傳單。傳單由倫敦市長辦公室、倫敦運輸署、以及鐵路公司聯合印發,附上倫敦市中心街道圖,並註明從國王十字車站步行到附近主要地鐵站所需的時間。“我第一反應就是,奧運期間恐怕上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林德塞説。

  為“奧林匹克家庭”成員開闢專車道,這是國際奧委會對主辦城市的要求,是慣例。既是慣例,倫敦也不例外,他們劃出奧運道路網(Olympic Route Network),從6月初開始陸續在街頭設置醒目標誌。這張網將比賽場館、比賽路段以及“奧林匹克家庭”成員下榻處接連起來,總長近300英里,倫敦市內109英里,倫敦之外170英里。

  這張網的受益人包括18000名運動員和裁判、28000名記者、25000名贊助商和特邀嘉賓以及國際奧委會成員。即便身為“大家庭成員”,還是會收到倫敦奧組委關於“綠色出行”的建議。媒體交通指南就註明,凡是在班車廣場周邊步行15分鐘可達的酒店,班車將不會停靠,建議大家步行。

  至於“大家庭”之外的,所受影響顯然不計其數。倫敦交通局告誡所有人,出門前先上網看看他們發佈的交通熱點圖,不然很可能寸步難行。倫敦街道難比北京,十里長街不拐彎,街面寬闊賽過倫敦的廣場,這裡街窄彎多,雙向共四車道已是難得的大馬路,不少道路甚至還是單向單車道,再辟出專用道,其他車只能靠邊等著。據奧運承辦局自己所做的“戰略環境評估”,奧運會將給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嚴重擁堵,導致汽車尾氣排放量急劇上升,因而可能違反歐盟的空氣質量標準並招致鉅額罰款。

  當局不樂觀,民眾走投無路,紛紛逃離倫敦。6月份外幣兌換公司Travelex委託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1/4受訪者選擇在奧運期間到海外度假,而奧運開幕前5天將是英國人“避運”高峰,會有400萬人涌出國門。

  體育新聞,奧運排第七

  “國外的運動員和記者要進來,國內的人想出去,到時候的希斯羅機場……”林德塞搖頭苦笑著説,“我不敢想象機場的壯景,所以我只能躲進英國鄉村。”

  正在黑池舉行的高爾夫大滿貫英國公開賽成了他們的“避運”勝地。“這裡有英格蘭人、世界第一唐納德,有英國人最愛的麥克羅伊,還有全世界球迷都喜歡的老虎伍茲,這應該比奧運會精彩吧。”據英國公開賽賽事官方數據,賽前,他們預測每天涌入皇家萊瑟姆聖安妮球場的觀眾會在27000人左右。但實際情況是,正賽首日觀眾為28500人,次日人數在中午之前就突破了30000人。

  説實話,奧運會在英國民眾心裏的地位實在不敢恭維。今天出版的《泰晤士報》就頗“不識時務”,頭版上三塊主要新聞:“蝙蝠俠”殺手,美國在阿富汗的無人機進攻,敘利亞戰事。即使BBC官網的體育新聞分類中,奧運會也僅排第七,足球、板球、F1、網球、高爾夫、橄欖球統統位列這場盛會之前,想來是英國民眾平時最關心的體育項目。而受到賽季安排影響,這一週內登上過BBC電視體育新聞頭條的分別是高爾夫、環法、板球和F1,唯一與奧運會相關的新聞還是網球男單衛冕冠軍納達爾因傷退賽的消息。

  在BBC的客座專家瓊斯眼中,奧運會更像是英國做東,呈現給外國遊客的一場大戲,而與英國人無關。他説:“在英國,作為我們的客人,您會見證國際競技體育的最高水平,先進的設施,豐富的娛樂活動;您會感受到幾個世紀以來在藝術與建築上留存的文化遺産。但請您千萬別問任何英國人關於舉重或是擊劍比賽的看法,沒人會理你。”

  本報特派記者 王彥  (文匯報黑池7月21日專電)

熱詞:

  • 退賽
  • 英國公開賽
  • 衛冕冠軍
  • 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