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CBA繁華背後尷尬現實:外援更強 年輕隊員難成長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0日 1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精彩一季”CBA聯賽啟幕

  繁華背後的尷尬現實

  近乎瘋狂的“軍備競賽”,促成多名重量級外援加盟;沒有NBA的日子,各路媒體對本土賽事密集追蹤……沒有哪個賽季,CBA能像這般引人注目。

  昨晚,2011-2012賽季CBA聯賽在佛山華麗啟幕,早早被冠以“最精彩”光環的新賽季正式擂響戰鼓。只是,繁華背後,困擾聯賽多年的尷尬現實仍在延續——僅靠外援支撐的聯賽,難以成為中國籃球發展的健康土壤;這個並不職業的“職業”聯賽,僅有表面的勝景還遠遠不夠。

  超級外援“搶地盤”

  從肯揚馬丁、J.R。史密斯到剛剛簽約的布魯克斯,這些曾經在NBA也響噹噹的名字,本賽季集體寫入CBA豪華外援方陣。與其坐視NBA停擺,不如先到CBA淘金,在中國籃協公佈的外援名單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球員上賽季都還在NBA效力。

  超級外援的到來,使得CBA的觀賞性和關注度大幅提升。對於球迷而言,曾經只能在電視前看到的球星,現在花幾十塊買張球票就能一睹真容。擁有大牌外援的球隊過招,NBA級的球星對抗將成為最佳票房保障。

  然而,從整個中國籃球的發展來看,大量高水平外援涌入或許是一把“雙刃劍”。畢竟,外援對於聯賽水平的提升僅僅起到促進作用,而非決定性因素。本土球員的培養和成長,才是中國籃球健康發展的基礎。

  “國內球員能在與高水平外援的對抗中找到更高的攻防標準,但俱樂部對大牌外援過分依賴,將難以兼顧國內球員的培養和使用。”籃管中心競賽部部長白喜林坦言,外援擠壓本土球員成長空間,的確是CBA面臨的一大挑戰。俱樂部花了大把銀子,誰都希望物有所值,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們很難改變依賴外援的現實。

  隨著更多高水平外援前來“搶地盤”,這種擠壓勢必進一步加劇。失去了CBA這方平臺,本土球員,尤其是年輕球員很難快速成長。長此以往,聯賽“造血”功能羸弱的局面將無從改觀。籃協本賽季提出的聯賽口號——“蓄力倫敦”或許還能實現,而更長遠的“蓄力”恐將受到影響。

  “燒錢”容易賺錢難

  史密斯300萬美元,馬丁265萬美元,錢德勒200萬美元……引入高水平外援,也意味著不惜血本的瘋狂投入,諸位大腕球星的薪金令人乍舌。

  本賽季,為了不在激烈的軍備競賽中落於人後,各傢俱樂部紛紛砸下重金。僅財大氣粗的新疆隊,就豪擲8000萬元投入備戰。當人們逐漸對CBA形成“不差錢”的印象時,卻忽視了絕大多數球隊入不敷出的現實。在這個所謂的“職業”聯賽裏,只有投入,鮮有産出。若非投資人心甘情願“賠本賺吆喝”,俱樂部根本無法生存。

  造成CBA球隊連年虧損的原因,無外乎單一、畸形的創收模式和薄弱的商務開發。在盈方獨攬經營大權的局面下,各傢俱樂部無從依靠銷售電視轉播權獲得收益,也無法在銷售衍生産品上尋求財路。除了來自籃協的賽季分成,只能依靠門票、冠名和少數場地廣告創收,這顯然難以滿足球隊龐大的開銷。

  按照過去幾個賽季估算,一支CBA球隊每個賽季的開支平均為2500萬元左右,而大部分球隊的總收入不足1000萬元。隨著外援投入的進一步加碼,這種收支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

  對於每一個CBA投資人而言,都已嘗盡“燒錢”容易賺錢難的滋味。面對如此有限的經營空間,他們中的大多數只能懷揣一顆摯愛籃球的心,將球隊投入直接換算成“廣告費”以求心理平衡。一旦失去了這份熱情,又或者其他實業受到影響,俱樂部很可能面臨變賣、解散的結局。至於像姚明這樣沒有其他實業的窮老闆,就只能節衣縮食,少虧算賺,盼著經營分權早一天到來。 記者 谷苗

熱詞:

  • 外援
  • CBA球隊
  • 年輕隊員
  • CBA聯賽
  • 本土球員
  • 聯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