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貧困縣試水"時尚體育"之路 農民結緣攀岩跳熱舞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利用山地資源開發時尚體育之路似乎開始明朗。但這些地方畢竟貧困且封閉。一切嘗試都剛剛開始

  本刊記者/萬佳歡(發自貴州安順)

  閃爍刺眼的戶外頭燈被臨時綁在晾衣桿上,新買的大音箱裏奏出節奏生猛的電子樂,這個迷幻的家讓王老闆頭暈目眩。他自己開的農家小旅館變成了臨時夜店,數百個老外在小天井互相搭訕、跳舞。

  “聽不大習慣,太鬧了。”王老闆説。他的老伴穿著苗族傳統服裝,很害羞地笑著往後躲閃,一個老外正拼命想把她拉進舞池。

  如果不是為期三天的國際攀岩交流大會,這個苗語意為“聖地”的格凸河地區不會如此熱鬧。

  從10月27日開始,600多攀岩選手聚集在這個小城,其中十分之一都是圈內知名的國際頂級高手。這幾天,農家客棧人滿為患,小學教室變成臨時客房,草坪上搭起數十個帳篷。

  格凸河地區所在的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已舉辦過多屆全國攀岩大賽,但規模都無法與此次相比。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民們對揹包客和攀岩裝備早已見怪不怪,但他們仍然保持著原生態的生活習慣。景區裏甚至見不到兜售紀念品的小販。

  對於一個正在尋找出口的貧困山區而言,利用山地資源吸引一幫不太在乎物質條件的人前來,可能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遍佈全省的山地資源,為什麼我們不去開發?”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石灰岩山應該被炸掉,然後修路。而對於攀岩者來説,這些山體是天賜寶地。

  三年前,法國高山嚮導Oliver Balma在紫雲格凸河村口看到這裡的石灰岩,就“挪不動腳了”。作為“中國登山高級人才培訓班”的教練。他受自己的學員、貴州體育局員工甘小川及其領導之邀,帶領整個培訓班到格凸河進行實地訓練。在村口,Oliver Balma對甘小川説,“這裡一眼望過去就有上千條可以開發的線路。”

  兩周時間,Oliver帶領學員在景區附近的岩壁開發了38條線路。在那之前,中國登山協會攀岩攀冰部主任丁祥華曾建議,格凸河地區可以把“國家級攀岩公園和世界級攀岩聖地”作為發展目標。當地政府也曾試圖開闢攀岩路線並組織小型比賽。但Oliver直到的到來,才第一次大規模開發了當地的岩壁資源。

  “山地戶外運動大省”是多山的貴州省一直以來的發展目標。早在2004年成立省登山協會之前,貴州省體育局就有大力發展山地和戶外運動的思路。“從體育來説,我們不和別人攀比。貴州既然有優質的、遍佈全省的山地資源,為什麼我們不去開發?”貴州省體育局局長蔡國祥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2006年,致力於培訓“歐洲高山嚮導”的中國登山高級人才培訓班準備在全國範圍內招收學員。首批名額給了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山地資源豐富的省區,並不包括貴州。貴州登山協會得知後,努力爭取了一個名額,貴州體育局員工甘小川才有機會成為首屆8個學員之一。

  局領導通過甘小川邀請培訓班教練Oliver帶領學員到格凸河地區實地訓練。正是這次邀請,讓Oliver看到了使自己“震驚”的地貌。在協助開發了38條線路之後,他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法國同學、法國攀索公司活動的執行總監Erwan。這才有了今年10月27日600多人的聚會—— 攀索岩上之旅在這裡舉辦。這個世界頂級的攀岩盛事自2002年開始以來,首次進入亞洲。

  在此之前,該活動執行總監Erwan考察過許多地方,唯獨對格凸河地區的自然岩壁資源和人文特色非常滿意,“這裡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能讓外國人記住‘這是中國’。他們很在意這一點。”中國登山協會攀岩攀冰部主任丁祥華這樣解釋。

  當貧困縣遇見戶外體育

  1999年春節,丁祥華第一次背著繩子去廣西陽朔攀岩。他一邊往上爬,一邊發現下面公路上的車紛紛停下來觀察自己,當地人好奇地衝他喊:“上面有什麼動物或者寶藏麼?”

  12年之後的格凸河地區,這次國際攀岩交流大會的現場也有很多當地人圍觀。但他們早已知道,這是個時尚的運動項目。曾經的幾屆攀岩比賽,對當地算是個啟蒙。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著“土産攀岩”——為了掏燕窩、採草藥,一些苗族先民練就了徒手攀爬絕壁的技藝,被稱為“蜘蛛人”。

  如今,當地的“蜘蛛人”只剩下五六個。羅登明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格凸河景區開發,掏燕窩被禁止。他攀爬岩壁只是為了向遊客表演,表演費與景區三七分成。在旅遊旺季,羅登明一個月能賺到1500塊左右。

  不表演的時候,他的身份是景區門口一家農家旅館的老闆兼廚子。人們會在進店吃飯時大聲叫嚷:“蜘蛛俠呢?”他便笑容可掬地小跑過來,拿著炒勺,腰上還係著圍裙:“在炒菜呢。”

  雖然有著如此奇特的傳統,但與現代攀岩項目相比,兩者畢竟存在極大差異。如果不去看攀岩選手炫目的設備和斑斕的帳篷,格凸河地區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山地貧困縣。

  這裡只有幾家餐館,而且菜式簡單。很多攀岩者寧願選擇自己用戶外炊具做飯。但這個季節,連水果也很難買到。

  對於當地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物資缺乏等“非常原生態”的狀況,岩友們開始大都覺得這些“無所謂”,因為“玩戶外的人都喜歡自然的東西”,岩壁已足以讓他們“非常興奮、非常享受”。但在連續攀爬幾天后,一些在住處無法洗澡的人還是叫苦不迭。

  格凸河地區所在的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是安順市最偏遠的縣城,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這裡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是3123元。幾年前,格凸河地區的基礎設施甚至比現在還要糟糕數倍:景區門口根本沒有樓房和農家院,只有光禿禿的土坡。“我們那時做活動都會很注重規模,不能給當地造成負擔。”甘小川説。

熱詞:

  • 格凸河
  • 萬仙山
  • 熱舞
  • 農民人均收入
  • 攀岩運動
  • 貧困山區
  • 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