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德足球專家為中國青訓支招:充足設施是前提條件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3日 0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德國足球近年來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該國在青訓體系方面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U17、U19國家隊在近幾屆歐洲和世界青年比賽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成年國家隊隊員的平均年齡更是只有23歲。那麼,德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方面的哪些經驗值得中國足球借鑒?中國足球的青訓體系還存在哪些不足?昨天,在北京大學體育部、博奧聯盟國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發起主辦的第2屆中德足球論壇上,來自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德國隊信息分析科隆團隊的專家,以及德甲沃爾夫斯堡隊教練利特巴爾斯基等人傾囊相授,為中國如何搞好足球青訓獻計獻策。

  國內足壇不少專業人士反映,目前導致後備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場地等硬體設施,孩子沒地方踢球,所以就談不上足球人口的擴大。有的教練就説,現在北京有好幾十塊設施先進的高爾夫球場,但很難找到免費向孩子開放的足球場,一些大城市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

  對此,科隆大學校長托卡斯基介紹説,充足的設施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前提條件。德國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實施了一項“黃金計劃”,投資數百億馬克,建造了6萬多個體育設施,其中包括供學齡前兒童和學生玩耍和鍛鍊的場地。後來在1975年至1992年間,德國再次投入200億馬克建造體育設施,這些設施距離社區和學校比較近,很方便青少年使用。

  目前,在中國註冊的青少年球員只有4萬多人,近鄰日本有60萬人,德國有200萬人。中國目前只有大約一百支青少年球隊,且多為俱樂部梯隊。而德國的男子青少年球隊多達10萬多支,女子青少年球隊有6000多支,這些球隊每年參加各自級別的比賽,都有詳細的積分統計。

  德國隊信息分析科隆團隊的教授佈施曼向記者透露,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隊出現老邁的跡象,水平開始下滑。2002年,德國足協要求職業俱樂部必須建立青訓中心,完善人才選拔體系,以便為國家隊輸送“新鮮血液”。近幾年,德國在青訓方面的投入都在6000萬歐元以上。近十年的常抓不懈使德國足球終於見到了成效,許多球員不到20歲就成了俱樂部的主力,並獲得了代表國家出賽的機會,在歐洲和世界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出席論壇的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曉華表示,足管中心已將後備力量的培養列為工作重點,2009年開始實施的“全國校園足球計劃”有47個布點城市,覆蓋了2700多所中、小學。不過,目前的瓶頸是缺少優秀的基層足球教練。日前,足管中心從一些省市選拔了40多名基層教練赴歐足聯接受培訓。“這還遠遠不夠,需要長期的努力。”林曉華説。

  作為1990年世界盃冠軍隊的成員,利特巴爾斯基希望職業俱樂部的教練能深入基層。他説:“我曾在日本聯賽踢球和執教。當時,我每週都到學校中和孩子們交流,通過足球傳遞樂趣,讓他們從這項運動中獲得認同感。所以我也建議中國的教練能抽出一些時間,到校園裏和孩子們一起踢踢球。”

  本報記者 高煒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足球人口
  • 德甲
  • 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