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亞錦賽替補差引深層憂慮 CBA16年緣何不出人才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1: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男籃亞錦賽小組賽第一階段打完,三場完勝並不能消除人們對中國男籃的懷疑。因為,相對於對手伊朗的主力替補多點開花,中國男籃替補席上的表現著實讓人失望。用一位廣東老記的話説:“男籃除了5名主力,其他人不會打球。若讓替補打,小組賽肯定出不了線。”我們標榜為職業的CBA聯賽已經16個年頭了,依然在靠老將支撐,為何遲遲培養不出下一個姚明,下一個胡衛東呢?

  現象——

  替補疲軟 觀眾跺腳

  “一上主力就拉分,一上替補就被追分。”這是男籃小組賽的真實寫照。

  小組賽最後一個對手阿聯酋隊,基本上就是上個月參加深圳大運會的陣容。在大運會上,以CBA“菜鳥”組成的中國大運男籃,還以85比80戰勝對手,可見這支阿聯酋“學生軍”的實力屬於“草鳥”級別。

  正是因為對手實力太弱,中國隊乾脆將有些體能透支的王治郅“雪藏”了起來,連出場名單都沒有進入。中國隊的開局十分順利,打出了一個12比0的得分高潮。主帥鄧華德看到對手的實力實在太差,逐步將主力球員放在替補席休息,讓替補球員上場鍛鍊。孰料,中國隊替補球員的表現太不給力,甚至在很長時間內被阿聯酋隊打得沒有脾氣。

  下半場,中國隊不得不再次派上主力陣容,重新確立比分優勢。此時,主帥鄧華德也不敢使用全替補陣容,而是採用一兩名主力球員帶替補的陣容,令阿聯酋隊大幅度追分的情況沒有再次出現。

  賽後,中國隊的年輕後衛于澍龍承認,年輕球員在場上的表現確實與老隊員有很大差距,還不具備在關鍵時刻獨當一面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男籃替補的疲軟讓武漢的球迷很不滿意,每當中國替補打出臭球時,球迷們都為對手助威,面對身高比自己幾乎低一頭的阿聯酋內線,替補席上的張兆旭和蘇偉都能夠在內線輕鬆摘下籃板,但二次進攻不是投偏就是被對手干擾。張兆旭在一次籃下強攻中甚至出現連摘三個籃板卻沒有把球打進的場面。看得觀眾直跺腳。

  釋疑——

  沒有好後衛 選材有誤區

  亞錦賽小組賽第一階段結束,中國男籃能否奪得本屆亞錦賽冠軍依然是個大大的問號。從小組賽第一階段看,男籃表現最為出色的球員是易建聯,朱芳雨則是全隊表現最穩定的球員,而最不穩定的,無疑是控球後衛,特別是替補席上的控球後衛。

  “你發現沒有,劉煒或者孫悅在場上還好一點,一旦他們下去了,中國隊就亂了,替補席上根本就沒有能幫助球隊穩住陣腳的後衛。”央視轉播嘉賓張衛平對記者説。

  確實,本屆亞錦賽上,中國男籃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控衛危機。“西亞的本土控衛,包括那些‘歸化’後的外籍球員,在技術水平上比中國球員一點兒也不差。他們此前所欠缺的只是掌控球隊的能力,而現在,他們在整體意識上有所提高,所以更難對付了。對於中國男籃來説,在缺少姚明的情況下,對控衛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前國手張雲松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西亞男籃普遍在進步,而我們在控球後衛的培養上,仍處於停滯階段。事實上,自從出現了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等出色的內線球員後,控球後衛就成了最大的弱點。

  CBA職業化已經16個年頭了,為何培養不出自己的納什和基德?“我覺得首先是在選材上。”前國家隊後衛張雲松説,“在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上,我們有些過於追求高大化了。一些很好的後衛球員,在初中、高中階段,往往因為身高不足就被淘汰了。”“從技術角度看,我們在後衛培養上缺乏一種延續性。”張雲松舉例説,“歷屆韓國隊的後衛都有一樣的特點:追求快速、準確以及具有大局意識。這説明人家在後衛的培養上,無論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階段,一直延續著統一的模式。反觀中國,每個俱樂部隊的後衛特點都不一樣。這就是不同的教練對控衛位置認識不同的反映。”

  爭論——

  有人怪外援 有人罵體制

  中國籃球近來沒出什麼人,已經是籃球圈內的共識。至於什麼原因,卻眾説紛紜,聲音大抵分兩種,一種責怪籃協的外援政策,剝奪了國內年輕球員的上場時間,一種矛頭直指中國籃球的培養體制。

  原江蘇南鋼俱樂部總經理周偉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觀點,他認為中國籃球聯賽應該只找一名外援,這名外援的水平可以很高,如果你肯花錢,把科比找來都沒問題,不過一定要保證國內球員,特別是有潛力的年輕球員的上場時間。他認為,CBA聯賽中,各傢俱樂部最關鍵的時刻,球都是在外援手裏,國內球員沒有機會在關鍵時刻展示自己,長期自信心受到壓制,在國際比賽中,指望這些隊員能頂上來不太現實。周總舉了王仕鵬的例子:“王仕鵬以前在廣東隊也不突出,就是06年世錦賽投進絕殺,把自信心打出來了,你看他現在多有霸氣。所以説,對年輕隊員必須要給機會。”

  亞錦賽期間,記者碰到了一位來自江蘇參加教練培訓班的籃球教練,他也認為外援太多強勢,阻礙了CBA的健康發展。他説:“外援是標,體制是本,這個道理確實沒錯,不過治本是個長期的過程,如何治的問題還需要時間探討,但是治標就不一樣,如果覺得治標的效果不大就放棄嗎?這就相當於一個重病之人我們明明只知道給他止疼藥除了緩解暫時的疼痛外別無它用,但是還是得吃,病人舒服點才能有體力扛過長期的治本過程吧。現在的CBA外援實力越來越高,幾乎已經到了“沒打過幾年NBA你都不好意思跟別的外援打招呼”的級別了,很多人説跟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打才能獲得大的提高,不過大家想一想現實中如果一個小學生跟一群高中生在一起打球,不管打多久這個小學生的進步都很有限吧,因為在場上小孩子根本接不到球,所以在目前CBA外援水平高出本土球員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我覺得限制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為籃協的外援政策找依據。一位在位的CBA球隊主帥認為:“請高水平外援的成本在那裏擺著,如果你有好的本土球員能培養成穩定的得分點或者隊內王牌,那就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既積累了人氣又削減了成本,俱樂部當然喜歡。但問題就是在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再加上傳統的體校模式,培養出來的年輕球員不堪大用,俱樂部為了短期獲利只能聘請高水平外援來保證成績和票房。不過從這就可以看出,外援是標,體制問題是本,與其去探討外援,不如關注如何改變我們國內球員的培養模式,如何讓我們的年輕人有更好的身體、技術、意識和戰術素養,否則你聯賽沒了外援,也就是一群菜鳥在瞎胡鬧,本質上對提高整體籃球水平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