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三大球牽“洋”補牢:是否必須選擇“洋帥”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點眼:擾攘了兩個多月的中國男足“選洋帥”即將塵埃落定——56歲的西班牙籍教練卡馬喬最快將於本週末來京與中國足協簽約,從而頂替高洪波成為中國男足的主教練。與此同時,中國男籃在斯坦科維奇杯上遭遇慘敗,外界對更換現任外籍主帥鄧華德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至於排球方面,為男女排國家隊聘請外籍主帥的建議從來沒有間斷。

  事實上,中國體育界近20年來在各項目國家隊層面聘請外籍教練已經不是新鮮事,外籍教練的涌現也確實給中國體育軍團創造過不少輝煌的成績。但在三大球集體項目上,關於“外帥”話題的爭論一直沒有消停過。三大球國家隊的成績要上去,到底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選洋帥”之路?

  現階段,三大球項目是否必須選“洋帥”?

  張喆:與眾多個人項目相比,三大球集體項目在組織和指揮上具有更多不可控的因素,必須由一個經驗、能力、情商都相當高的專業團隊來率領,才有可能在國際賽場取得理想的成績。從這個需求的角度來看,來自三大球發達國家的高質量外籍教練確實比中國本土教練更具優勢。

  張健強:中國籃球有段時間被稱為“洋務運動”,就是2004年開始到2008年這段時間。美國名帥哈里斯和有歐洲“凱撒”之稱的尤納斯,組成了男籃在雅典奧運會的超級豪華教練組。此後尤納斯執掌男籃,澳大利亞人馬赫執掌女籃,都在北京奧運會取得過成功。實際上,過去幾年,不管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主動接觸美國籃球的行動很多。哪怕在2009年,廣東籃球隊打全運會時,也主動邀請NBA教頭鮑勃希爾擔任顧問,效果非常好。可以肯定,高水平的洋教頭在中國籃壇是一直備受尊敬的,而且業內也非常認可他們的作用。

  楊敏:三大球項目中排球是唯一沒有聘請過洋帥的。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女排便進入多事之秋,去年更經歷了三換主帥的陣痛。眼見中國女排不僅徹底退出世界一流強隊行列,目前要穩住亞洲一姐的寶座還有不少暗涌,危機當前,聘請洋帥江湖救急也不失為良策。中國男排在過去的10多年一直無法重返亞洲一哥寶座,如果聘請洋帥,興許也有一線生機。

  張喆:中國足球請洋帥最早。從1992年開始,國足先後聘請過6位來自歐洲的外籍教練。如今,中國足協為了衝擊巴西世界盃,最終把目標鎖定為西班牙人卡馬喬。國家隊前6任洋帥在先後5次衝擊世界盃資格的歷程中,只有米盧一人曾取得過成功。放到國奧隊的層面,中國足協也先後讓霍頓、杜伊和布拉澤維奇三名洋帥帶領衝擊,但成功率為零。如果僅僅以成績來衡量,洋帥並非是中國足球即刻見效的萬靈良藥。但是,如果從提高三大球的整體水平的長遠目標來考量,洋帥不僅要請,而且絕不能只服務於龍頭的國家隊。必須用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配合三大球整個青訓體系來全面引進外籍教練。

  怎樣才是選

  “洋帥”的恰當時機?

  張喆:從過去20年曆史來看,中國足球往往是在經歷了一次標誌性失敗之後、即將面臨新一輪成績衝擊的時候,就會啟動“洋務運動”。但這個時機其實並不合適,因為帶國家隊的優秀外籍教練都會在世界盃年結束後才會比較集中地出現在市場上,但中國足球歷次選洋帥的時間點都會滯後至少2年。例如這次換高洪波,如果是在去年南非世界盃後就啟動,那麼可以選擇的餘地會比較大。但中國足協一直拖到今年亞洲盃結束後仍未動手,直到如今20強賽迫在眉睫才倉促完成,對國足整個備戰計劃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張健強:2008年奧運會之後,中國籃協也秉承體育總局培養本土教練的思路,有一些非常冒險的,甚至可以説是冒進的舉動。比如把郭士強放在主教練位置上,但導致了2009年亞錦賽的失利。

  我想,除了足球之外,其他的項目應該很少遇到過類似的行動。就是在預選賽開始時,才啟動選帥的程序,而且還傳聞不斷。而且足球每一次選帥,都搞得像偵察與反偵察一樣。

  楊敏:對於中國女排來説,三年前已錯過一次聘請洋帥的良機。如果中國排協當時能夠組建一個以洋帥為主,國內名帥為輔的班子,也許能避免這兩年頻繁換帥給隊伍帶來的元氣大傷。我贊成張喆的看法,不僅要聘請洋帥,還需要組建一支專業的教練團隊。如今離倫敦奧運僅一年時間,要在這個時間再次更換主帥,即使是帶領過巴西男排和巴西女排奪得奧運金牌的吉馬良斯,也許也對千瘡百孔的中國女排愛莫能助。等倫敦奧運會結束後,中國排壇是時候認真地考慮尋覓優秀洋帥的問題了。

  張喆:從國際慣例來看,一支國家隊如果要換帥,該國足協都迅速圈定最青睞的目標,然後以高效完成。但中國足球歷次選洋帥都是由中國足協自行組織一個“選帥小組”,在非常不透明的狀態下進行,而且進度極慢。這次中國足協先後被爆出與裏傑卡爾德、裏皮、克林斯曼等人有接觸,但由於目標不明確,行動過於拖遝,這些名帥先後都已經入主他國。

  張健強:籃球搞過兩次“所謂”的公開競聘,一次是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折戟之後。另外一次就是2009年,尤納斯離開,然後主教練面臨真空。但兩次其實都是帶有“演戲”的行為。同是“暗箱操作”,相比之下足球這種選帥方式,還是挺有意思的。

  選“洋帥”的條件標準

  應該是什麼?

  張喆:選一個外籍教練,涉及的條件包括薪金、能力、經驗、聲譽、性格、年齡等方面,成功與否很多時候是近乎于賭博。中國足協這麼多年選的外帥沒有一個是類型相同的:施拉普納是“性格派”、霍頓是“學院派”、米盧是“經驗派”、哈恩是“聽話派”、福拉多和杜伊是“廉價派”,結果只蒙對了一個米盧。2005年帶國青的克勞琛本來是比較成功的,但可惜又和中國足協的理念相左而淺嘗輒止。老布雖然名頭夠響,但年齡太大精力不足又導致他最終功虧一簣。可見,這麼多年來中國足球雖然從未放棄過選洋帥的努力,但從來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明確的發展風格。

  楊敏:能夠在中國任教而且出效果的洋帥,我看在性格上必須貫徹中西,既有西方人的豪邁與專注,也需要有東方人性格中的靈活與變通。放眼國際排壇,歐洲的洋帥進入中國女排之後最大的障礙恐怕是他們很難理解國人的“女排情結”。在亞洲找個洋帥吧,估計輪到中國排協乃至國人不幹了,畢竟韓國、日本、泰國近30年來均是我們的手下敗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這三隊的訓練方式、方法以及選材標準均或多或少地先進于中國女排,如果在教練組中能夠覓得一兩名這樣的人才,對於中國排球的長遠發展來説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張健強:我對這次中國足協提出“名帥”説比較感興趣。所謂的名帥,據説是按照國際足聯提供的一份名單來按圖索驥。但選來選去,最終只來了一個卡馬喬。如果論帶隊的成績,卡馬喬在西班牙國家隊和皇馬都是失敗的,最終在西甲末流球隊下課,似乎他只有“名氣”,與“名帥”距離還比較遠。假使中國足協要堅定“走技術流”的發展思路,那麼卡馬喬以往所倡導的“暴力美學”也與之格格不入。

  是否有錢就能請來“名帥”?

  張健強:錢很重要。因為在職業體育的領域裏,錢意味著個人價值。一個名帥過來,能有一份高薪,這對於他下一個工作很重要。你想,如果世界級的教練,想要依靠中國足球或者中國籃球來證明自己的話,是不是有點難度?錢的多少,自然就是他們衡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反而名氣不大的教練,卻可能因為中國市場的影響力,而做痛快選擇。目前中國男籃主教練鄧華德,就是通過中國男籃的平臺,為自己贏得很大的名聲。

  張喆:想請所謂“名帥”,錢固然不能少。但有錢卻未必一定能請動“名帥”。據説中國足協接觸過的名帥,開價都不低於1000萬美元,這個錢有萬達支撐,其實並非不可接受。但這些名帥最終選擇不來中國,絕非全與錢有關。首先這些名帥本身就很有錢,除非中國的出價是其身價的數倍以上,他們才會完全出於經濟目的而來。

  另外,名帥們還要考慮來中國執教的成功率,如果他們的評估風險值太高,他們絕不肯輕易赴險以自損身價。當年米盧不過30萬美元左右的年薪,但他卻取得了突破。如今卡馬喬整個團隊入主國足,坊間傳其年薪達3000萬人民幣左右,錢是翻了不少番,但成效如何還需長遠來看。

  楊敏:我認為無論三大球項目的哪一個“名帥”,真正願意到中國來執教的並不多。願意到中國執教的,必須有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因為中國的媒體筆鋒下不留情,一旦成績上不去,再有名的洋帥也逃不過全國上下的口誅筆伐。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外籍教練
  • 巴西世界盃
  • 斯坦科維奇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