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超額拒收,醫保看病踢皮球?

    近來,一些手持醫保卡的病人在一些大醫院就醫時,不時會遭遇“推諉”、“歧視”的尷尬,是何原因導致了醫院服務態度如此不遜?近日,北京楊女士的丈夫就被北京一家醫院以“床位緊張”為由拒收,原因是醫院的“醫保額度已用完”。據反映,醫院推諉醫保病人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醫院甚至動員治療一半的病人提前出院,“等有了醫保額度再住進來”。[詳細]

眾説紛紜

教授

    踢皮球,公立醫院“店大欺客”

    公立醫院“一家獨大”,民營醫院成長比較困難,也使醫保機構在醫院面前沒有選擇餘地,本該處於優勢的付費方反而處於弱勢,導致公立醫院“店大欺客”。

    醫保看病難,有現金就能住院

    我不懂什麼是醫保限額,只知道年底住院最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用醫保卡看病,沒有床位,使用現金就能住院。

病人
醫生

    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由來已久,“以藥養醫”的醫療模式導致開大處方、過度醫療的事情時有發生。醫保總額控制是為了防止醫院過度醫療、醫生亂開大處方,但這樣的限制卻讓很多醫保病人淪為“二等病人”。醫院為控制費用,可能拒絕接收某些醫保病人。

掙不到錢還要倒貼,多地醫院拒收醫保病人

    醫院為患者服務,醫保為患者埋單,什麼是合理的醫療價格,醫保應該付多少,醫院應該提供數據與醫保部門協商。此外,醫保政策制定者應該更加專業化,醫師協會等專業組織應該積極與醫保機構溝通,推動制定更加合理的藥品、耗材報銷範圍,讓患者得到更滿意的醫療服務。

專家
職工

    誰不開藥誰吃虧?

     當前的醫保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不鼓勵醫保病人少看病,似乎誰不去開藥誰吃虧,造成有限的醫保資金被浪費,需要治療的病人因資金不足而被拒收。

    層層限額,醫生拒收也是沒辦法

    在醫保制度下,池子越大,風險越小。而總額預付制等於把各個定點醫院分成一個個小池子,醫院又把醫保資金分到每個科室,科室再把額度分配給醫生,池子越劃越小,一旦用完,醫生除了推諉還有別的辦法嗎?

教授

深度看點

規避矛盾的拒收“捷徑”行不通

    實行醫保新政,控制醫保基金流失,保障醫保基金合理使用,其出發點無疑是好的。醫保基金存在一定缺口,地方財政負擔加重,一些醫院因為墊付部分醫藥費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這些都是實情,也是醫保制度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一方面,要控制醫療保險基金支出,減輕財政壓力,同時,要盡可能提升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為參保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為此,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科學、合理、方便患者的措施,有層次、分階段地逐步實現目標和緩解壓力,而不是圖自己方便,把矛盾下放,簡單地回避問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只會加劇矛盾,將問題複雜化,甚至干擾國家醫保制度改革的推進。無論如何,醫改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需要各個方面拿出積極的改革態度,在創新中努力化解矛盾,而不是簡單回避矛盾,不能因簡單化的“一刀切”做法干擾了醫改進程。

——工人日報

醫保資金負擔不應轉嫁給患者

    由於計算的科學性不足,醫保部門給醫院支付的預付額,與患者的實際需求之間並不是始終處於平衡狀態。很多時候,很多醫院的預付額與患者的實際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預付額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為了避免自己為患者承擔醫保資金,避免出現超出預付額的情況,確保醫院自身的利益不損失,不是不接納醫保病人治病住院,就是採取拖延治療的辦法,把這一個醫保資金結算年度的患者拖延到下一個醫保資金結算年度治療,甚至繼續採取過度診療和開大處方,儘快花完預付額,然後就對醫保患者實行自費治療。節約和控制醫保資金增長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由此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不應該把醫保本應該支付的資金負擔轉嫁給患者,讓患者額外增加治療費用,更不能由此給醫保患者帶來求醫無門、住院無門的困境,如此就背離了政策的本意。

——何勇 媒體評論員

總額預付是利大於弊的“雙刃劍”

    “總額預付制”是雙刃劍,施行“總額預付制”,有可能把醫保應當支付的醫療費用轉嫁到患者身上,增加其經濟負擔,這有悖醫保的宗旨。“總額預付制”利大於弊,不能因為其産生的負面作用而予以否定。任何一項改革舉措的推出,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在前進中不斷完善。現在的問題是:醫保部門給醫院確定的預付資金額度如何與患者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相一致?這的確有難度,但可以努力接近這一目標。當前最重要的是,醫保部門應努力將預付資金額度核準得儘量接近於現實;對超過預付資金額度的那部分應具體分析,若是合理醫療本該醫保支付的,醫保部門就應當予以報銷,而不能拘泥于條條框框;還要細化監管環節,完善相應改革配套措施。指望“總額預付制”包打天下,有可能激化醫患矛盾,其結果可想而知。

——于文軍 媒體評論員

專家解讀

李曉(濟南市社保局官員)

醫保機構與醫院的議價能力不足

    醫保病人被拒收,醫保機構也很少有制約醫院的手段。醫保機構在醫院面前缺乏“話語權”,一個主要原因是醫保資金的增長跟不上醫療費用的增長。全社會醫療費用從2007年到2010年每年增長25%,三年翻了一番,而醫保資金則增長緩慢,只有覆蓋人群增加、社會工資水平增加,醫保資金規模才會增加。如果醫保聯合起來,成立醫保協會,就有了與大醫院進行談判的能力。如果醫保病人佔到醫院病人總數四五成,院方就會坐下來協商。如果醫保病人佔到70%,“超支自理、結余歸己”原則就會發揮作用,過度醫療行為就會得到控制;而醫保病人與醫院發生糾紛,醫保機構也會參與維權。

商旸(媒體評論員)

要末端治理,也要過程監管

    對醫保總額進行控制,一是遏制醫院過度醫療,二是防止醫保資金耗盡。但是,制度卻忽視了對醫院使用醫保資金的“過程監管”,不看診療行為是否合理,只管醫保資金是否超支。正是這種“末端治理”直接導致了醫院為逃避“治了病還要倒貼錢”的困境,推諉拒收醫保病人。 因此,要徹底杜絕推諉醫保病人的現象,在總量控制醫保資金的前提下,必須引入對資金使用情況的過程治理,時時監控和評價資金的使用效益。並以此為依據,動態調整醫院掌握的醫保資金,並對有效使用資金的醫院加以獎勵。只有將醫院參與控費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實現制度目標,讓病患最終受益。

華化成(媒體評論員)

限額畸變,增加制度靈活性

    對於覆蓋範圍越來越大、服務水平逐步提升的中國醫保體系而言,要確保整個醫保體系能夠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不至於出現過於嚴重的“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實行醫保費用的總額控制,幾乎是醫保體系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種全球主流的醫保費用控制模式,總額控制在加拿大、英國等國的實踐中,均未出現上述與制度本意相衝突的現象。究其原因,仍在於我國無論是地方醫保部門還是醫療機構,對總額控制的理解都存在過於教條的現象,忽略了總額控制本應有的制度彈性。基於此,在全面推廣總額控制的過程中,制度設計者理應進一步強調製度的靈活性與對現實的適應性。

調查話題:您參加醫保了嗎? 調查人數: 24536

您是否參加了醫保?

  • 參加了
  • 沒有

醫保看病,您遇到過醫院推諉、拒收的情況嗎?

  • 遇到過
  • 還沒有
  • 其他

參加醫保後,您認為醫療保障水平提高了嗎?

  • 感覺明顯提高
  • 感覺沒有變化
  • 感覺下降了
  • 不清楚

您認為現有醫保制度哪需要改進?(可多選)

  • 擴大可報銷兵種和藥物種類
  • 擴大參保人員的範圍
  • 提高個人報銷比例
  • 簡化醫保辦理手續
  • 各地實現異地報銷
  • 醫保基金的監管、使用透明化
  • 其他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