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桃花源”式教育能走多遠?

    遠離城市的喧囂繁華,逃離升學和考試的壓力。近日,武漢7對父母放棄城市的優質教育,在鄉下找了一所廢棄的小學,自己教孩子誦經讀典、練習書法。7對家長坦言,此舉實屬無奈,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條能夠保護孩子們天性的教育之路。家長説,“很多人以為教育就是上學考試。而我們認為,讓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勞動、讀書,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們可以在自然中學習,從模倣父母中學習。”[詳細]

眾説紛紜

網友

    不想孩子在應試教育中長大

    十分欣賞homeschooling家長的精神,只可惜在中國這方面的資源與觀念遠未及西方發達國家。一位家長説中國大部分學校教育的真實情況:規範是“聽話”,價值是“高分”,技能是“考試”。心酸,真不想孩子也這樣長大!

    家長、學生難以參與教育系統的管理決策

    選擇在家教育孩子的朋友越來越多,説明家長、學生難以參與教育系統的管理決策。學籍和升學管理應該鬆綁。

網友
律師

    義務教育法第58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7對家長欲為孩子搭建成長“桃花源”

    上山下鄉,回歸私塾模式,這得絕望到什麼程度?救救孩子,需要政府改革的勇氣,也需要家長觀念的更新,只有社會能接受多元的價值論,即便孩子當伐木工人,飯店迎賓員,只要誠實勞動,生活幸福,家長也能滿意,就不會都去學奧數了。

教授
網友

    逃離不是辦法,適應社會才是正解

    即使給了孩子一個純潔的童年,他還是要去面對這個社會。余以為,與其在未來毀他“三觀”,不如引導他適當地去理解和適應。

    不能為了反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對這些家長的做法有異議,首先,四書五經這些東西不是説沒有精華,但是糟粕更多!其次,現在是工業文明時代,不接觸現代文明太荒唐,為了反對一元化的教育走入另外一個一元化有點讓人無語。

網友

深度看點

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愛因斯坦的《論教育》提出:教育是要培養“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問題是什麼樣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使人變成“狗”。愛因斯坦指出三點:一是過分強調競爭制度,二是青年人負擔過重,三是誘惑人們“以習俗意義上的成功作為人生目標”,即做人上人。

——@思想聚焦 網友

我們的教育需要這樣的民間探索

    看過、聽過不少這樣的案例。現行教育中的問題人所共知,如果只是如文中家長所説的“逃離”和“無奈”下作出的選擇,沒有持續資源的“準備功”,還是讓人擔心。但我依然祝他們走得更遠,因為我們的教育需要這樣的民間探索,也應該存在有別於學校教育的其它教育形式。

——劉銳鋒 數學高級中學教師

家長的代價會不會太大?

    有得也有失。可以因材施教,孩子的個性得到保護,避免社會上不良習氣的侵擾。但是孩子終究要融入群體,成為社會人,與他人的交際合作能力也需要從小培養。父母做老師,威嚴感與準確性會不會打折扣?家長的個人空間完全讓度給孩子,代價會不會太大?不過,這幾位父母著實勇氣可嘉,令人敬佩。

——@彤言有忌 網友

觀點PK

支持 45963 贊同,呵護孩子天性,糾正應試教育思維

    家長有選擇如何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權利。現行的學校教育模式存在多重弊端,“桃花源”式教育給予了孩子一個單純、自由的成長空間,是教育方式多樣化的有益嘗試,不僅加強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同時從小就糾正了孩子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 [詳細]

支持 45963 不贊同,孩子與現實脫節,難與社會對接

    這種嘗試具有風險性。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父母未必能完全勝任,同時半封閉的教育環境與現實脫節,孩子缺少了與同齡人相處中獲得的集體意識和社交能力,社會化過程受阻。在這個適者生存的社會,“桃花源”裏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被淘汰。 [詳細]

贊同,呵護孩子天性,糾正應試教育思維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不贊同,孩子與現實脫節,難與社會對接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專家解讀

吳龍貴(媒體人)

尋找“教育桃花源”是本能訴求

    在以“升學率”為主導的功利教育模式下,我們正在培養越來越多的考試機器,而非身心、人格和創造力全面發展的人。更重要的是,現行教育體制像一架高速運轉的龐大機器,每個人都身不由已地按照固定模式亦步亦趨,失去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與時間。人們的共同感受是,現在的孩子們學習時間越來越多,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做題的能力越來越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卻越來越弱,營養越來越豐富,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在這樣的現實之下,尋找“教育桃花源”成為家長的一種本能訴求。

鄧海建(媒體人)

不要拿孩子的未來成全大人的夢想

    即便這7對父母都是教育專家,也不可能包辦孩子的義務教育,更遑論高中、大學?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突出表現為分工的精細化。就譬如不能因為食品安全風險就退回到刀耕火種的洪荒年代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孩子天性在城市受到戕害,就一定要回歸到教育的“自給自足”狀態。這種因噎廢食的邏輯看起來詩意十足,效率何在?質量何在?最起碼,考慮過孩子將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嗎?不要拿孩子的未來,成全大人的夢想。“被下鄉”的10個孩子,與那些被按在琴棋書畫上的孩子,又有什麼兩樣呢?

曾穎(作家)

“桃花源式教育”暗寓的焦慮

    “桃花源”式教育存在著與《義務教育法》相牴牾的司法風險、與當下學籍制度缺少接軌接口的前途風險和孩子與社會的對接的環境風險。盲目地替未成年孩子做主,未必是對孩子好。但是,我們應該從這群寧願放下手中的工作而選擇自辦教育的家長們的行為中,看到人們對教育的焦慮和不安。需要更多的人來投入研究和探討,無論教育方式還是教材的編寫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探索,都應有其存在的空間。這其中也包括“桃花源”式的教育試驗,它至少讓教育主管者知道,家長們對教育究竟有什麼期待和焦慮。

調查話題:我們的公共教育欠缺什麼? 調查人數: 24536

如果有條件,您會考慮將孩子送往桃花源式“私塾”嗎?

  • 會,可以給孩子更自由的成長環境
  • 不會,學校的教育更正規和系統化

對於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學校教育,您的態度是?

  • 支持,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人口壓力等因素下的較優選擇
  • 反對,灌輸式教學壓制了孩子的天性,分數高於一切
  • 説不清,“應試教育”有利有弊

您認為現在的公共教育欠缺什麼?(可多選)

  •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 因材施教,鼓勵創造和個性發展
  • 技能教育,提升孩子的實踐能力
  • 人格教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體格發展,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 其他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