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2010譚資 >

社會轉型民眾普遍焦慮 經濟增長未帶來國民從容心態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的迅速增長,並沒有帶來從容的國民心態。焦慮像野火一樣,以每一個個體切身感受到的方式蔓延。如何化解從農民到企業主的普遍焦慮?讓國民重拾曾經的雍容氣度?

    普遍焦慮的救贖之道

    “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英國人莎士比亞説。

    肇始於28年前的改革,其原初旨意是通過門戶開放,引入市場,盤活經濟,給民眾以經濟實惠來緩解內外壓力。然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其演化的歷程與結果往往是開啟者始料所未及。

    當代世界的遲到者

    在十九世紀上半葉被強行挾裹和拖入的中國現代化轉型之路,充滿了艱辛與屈辱,過程也是波譎雲詭,蜿蜒曲折。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運動到再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再到清末新政,從學習器物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文化,無論體制內體制外,官方還是民間的各界精英,始終充滿了強烈的焦慮感。他們或以激烈的方式對抗西方,或以謙卑的態度學習西方,而再不見“天朝上國”平和從容的心態了。

    改革28年後的今天,我們突然發現從未曾與世界如此接近過。經濟發展讓4億人脫離了每天支出1美元的貧困線;年均近兩位數的增長,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國、製造業中心;全球500強企業中超過一半以上把亞太運營中心設在中國,唯恐在“與龍共舞”的大潮中,跟不上“龍”的步伐和節奏;它有3.5億人擁有移動電話,每天有近億網民上網沖浪;它把載人飛船成功地送上太空;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它築起了一條通天的鐵路……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它還雄心勃勃地計劃要把5億多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為他們提供工作、住房、培訓;它還承諾要給每一個普通人一個富足的“小康”生活。那個操著濃厚四川口音的“世紀老人”,若還健在的話,恐怕也感到驚訝:當年為國人尋找溫飽的改革,會誕生一個如此生機勃勃的國家!

    充滿焦慮的轉型

    然而,物質上的成功似乎並沒有給這個東方國度帶來應有的自信與平靜,焦慮反而像野火一樣,與這個時期經濟增長的速度同步,並以每一個個體切身感受到的方式蔓延。

    下崗工人在為下一個月全家的開銷著急;農民在咒罵化肥的漲價;公司白領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穿行在擁擠地鐵裏,競爭的壓力幾乎使其崩潰;政府公務員在抱怨工資太低;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為了讓僱主了解自己,有些甚至甘願接受“零工資”的試用;擁有財富的私營業主也毫無歸屬感,因為政策的更改隨時可以讓他們上演暴富驟窮的故事;一些官員也喜歡在外商銀行裏開戶,並熱衷把子女送到西方國家接受教育,為將來準備好一條退路。

    “西方社會200年的現代化轉型,在中國被壓縮在30年內進行著。”一位西方評論家感嘆地説。

    當經濟增長引發的只是膨脹的物欲,傳統社會信任結構的肢解,貧富鴻溝與隔膜的加深,而並沒有帶來個體想要的自信與尊嚴時,我們或許應該如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而社會學常識也告訴我們,一個充滿普遍焦慮的社會,不僅易引發有害的聚合行為,且其本身脆弱不堪的神經,可能隨時會因風吹草動而中斷中國的轉型之路。

    這一尷尬是怎麼形成的?是一個社會的轉型必然帶來的陣痛嗎?是價值觀的多元和意識形態的模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缺乏信心造就?正本清源,厘清這一問題,或許是這個古老民族擺脫焦慮心態,在經濟騰飛中重拾過去的雍容氣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