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

抗癌十七載 功標鐵流源——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臧克茂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9日 16: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解放軍裝甲兵60年鐵流滾滾,伴隨一個閃光的名字:“臧克茂”。 

 

  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控制工程系教授,多年擔綱坦克炮控系統研究,攻克多項尖端科技難題,使我軍坦克火炮瞄得更快、打得更準,戰技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央軍委為他榮記“一等功”。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臧克茂是在與癌症搏鬥17年中收穫如此輝煌的,他主持完成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20項,堪稱武器科研戰線的“鋼鐵戰士”,他為國防教育奮鬥55年,是全國和全軍的“優秀教師”。

  志願書上三句話

  臧克茂1951年考上浙江大學。落後就要做亡國奴的切膚之痛,讓他認準為國效力一條路。1955年大學畢業,臧克茂在志願書上連寫三句“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被安排到剛組建的哈軍工。由於表現優異,次年他就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曾為我國第一艘潛艇設計改造推進電機,曾到大連造船廠給工人授課,曾隨“華羅庚小分隊”到田間為農民講解“優選法”……1966年,哈軍工撤編,臧克茂和戰友集體轉業。

  1979年,聽説裝甲兵工程學院派人到哈爾濱選拔教員,他趕緊報名,在幾十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再次穿上軍裝。那一年,臧克茂47歲。

  一切從頭學起。為補習裝甲裝備知識,臧克茂廢寢忘食。當了解到我軍坦克炮控系統快速精確瞄準性能與外軍的差距時,他一頭扎進相關研究領域,奮鬥至今。

  1997年,65歲的臧克茂到了退休年齡。作為保留專家,他被要求延後退休。為新武器研究再立新功的激情,又一次點燃!臧克茂攻關奪隘,所向披靡。2007年,臧克茂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地“航母”顯神功

  “全電化戰鬥平臺”研究是臧克茂近年的科研重點之一,已被總部列入裝備預先研究計劃。據介紹,“全電化陸戰平臺”是陸軍裝備發展的趨勢,平臺建成後,將不單單是一台裝甲車,而是一台小型陸地“航母”,既能實現對敵攻擊,又能實行戰場指揮,還能為電裝甲、電磁炮提供能量。西方發達國家近年已把它列入發展規劃。

  “我們就是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與他們拼一拼!”臧克茂説。

  上世紀80年代,我軍主戰坦克炮控系統大大落後於世界水平,瞄準時間長、射擊精度低,成為制約坦克戰鬥性能的“瓶頸”。1987年,臧克茂把這個“瓶頸”作為自己科研的突破口,白天晚上連軸轉,一人當成兩個用;科研經費少,他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出差住最便宜的小旅店,外出查資料就擠公共汽車,在國家專利局的圖書館,他一耗就是一整天。

  眼看科研攻關初見眉目,臧克茂得了膀胱癌。死神面前,他冷靜地作了一個決定:搶在病情無法控制之前攻下課題!

  為了不讓人知道自己患病,每次去醫院檢查,他都特意不用學院配備的教授專車,獨自乘公共汽車前往。穿刺、活檢、理療、化療……頻繁的手術,導致他血小板和白血球數量降到正常人的一半,體重驟降20多斤。為了儘早完成PWM試驗,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1995年,我國第一台PWM炮控裝置終於研製成功。然而,就在PWM裝置即將進行實車試驗時,厄運再次襲來——在一次常規檢查中,臧克茂又被查出前列腺結節,不排除癌症。臧克茂一邊忍著病痛,一邊堅持工作。這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後,臧克茂一鼓作氣,跨越坦克炮控系統直流到交流控制、液壓到全電控制、模擬到數字控制、小功率到大功率控制等重重障礙,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交流全電式炮控系統”和“數字式大功率交流全電炮控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炮控系統的體系結構和控制方法。他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我國多種型號主戰坦克,使火炮瞄準時間縮短47%,命中率提高35%,靜默待機戰鬥時間增加1倍以上。

  近兩年,臧克茂又提出建設“陸戰平臺全電化技術重點實驗室”的構想。該實驗室建成後,將使我國在全電戰鬥車輛和陸戰平臺全電化技術研究領域佔據主動,躋身世界前列。

  身患癌症17年,臧克茂攻克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得國防發明專利5項。

  立身為梯躬身為橋

  從1955年走進哈軍工擔任助教至今,臧克茂已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55年。

  臧克茂説:“作為一名老師,最成功的作品是自己的學生,學生飛得越高越遠,自己越有成就感。”這些年,臧克茂陸續把8名學生送到外校學習,且無私地資助他們學費。

  嚴謹,是臧克茂教給學生的第一課。博士研究生宋小慶寫了一篇3000字論文,交他審改,他居然作出32處修改註解,大到理論表述、論證過程,小到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都用紅線一一標出、認真修訂。像這樣用紅筆寫滿註解的論文,臧克茂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有好幾份。

  立身為梯,躬身為橋。臧克茂的學生,今天有的已走上高級領導崗位,有的成為科研的行家裏手。

  心如冰清在玉壺

  走進臧克茂的家,很難想象這是一位院士的住房:水泥地,鐵管床,40年前打造的五斗櫃,一台29英寸電視機是最時髦的家當。對此,臧克茂淡然一笑:“學院老早就動員我搬新房,我説老房子住慣了,新房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當選院士後,他給自己定下“五不”原則:與提高戰鬥力無關的科研項目不幹,沒有親自把關審查的論文不署名,不是自己研究領域的評審不出席,與裝備科研無關的學會不參加,不隨便接受邀請作學術報告。

  今年初,中央軍委首長委託總裝領導到學院看望臧克茂,並送來1萬元慰問金。沒想到第二天,他就把錢作為特殊黨費交到黨小組,他説:“我是個黨員,黨培養我這麼多年,多交點黨費是應該的。”1997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轉手就把1萬元獎金全部捐給災區;去年被評為全軍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得到10萬元獎金,他把1萬元獎給課題組,剩下的全部充作科研經費。

  可以告慰廣大讀者的是,樂觀執著的臧克茂,在抗癌中也取得了勝利。 (詹自飛、裴景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