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七個怎麼看》 >

“招工難”引發的思考——怎麼看就業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8月,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尚未消退,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卻開始出現了“招工難”。到2010年春節前後這一現象逐漸波及更多地區,甚至一些內陸省份。2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中有70%預期今年招工“有困難”或“有一定困難”。據廣東省發佈的監測信息,廣東省用工缺口約90萬人。許多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沒米下鍋”,現在好不容易等來訂單又找不到“煮飯的人”。

    對於廣大群眾來説,“飯碗”是天大的事。就業領域裏的“風吹草動”,無不引起社會的關注。從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數千萬農民工返鄉,到目前一些地方出現“招工難”,同時又還有很多大學畢業生陷入找工作難的困境。很多人不禁疑惑:對現在的就業形勢到底應該怎麼看?

     

    ● “招工難”是如何形成的?

    “招工難”現象引發了社會熱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招工難”表明農民工就業難問題已發生“逆轉”;也有人表示,“招工難”只是暫時現象,沒必要大驚小怪……那麼,“招工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招工難”源於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用工需求明顯增加。農民工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從事加工製造業的中小企業裏,這些企業多為出口外貿型,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2009年年初,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企業訂單大幅下滑,經營陷入困境,導致大批農民工集中返鄉。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好轉和世界經濟的復蘇,許多工廠新接訂單持續增加,用工需求相應大量增加。

    “招工難”源於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和創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持,從事農業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同時,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速,就業機會也明顯增加。如果扣除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實際收入與在沿海地區打工相差並不大。於是很多農民工返鄉後便選擇了在家鄉就近就業和創業。

    “招工難”源於東南沿海地區不少企業長期工資低、待遇差,農民工“用腳投票”,主動離開。這些地區的許多企業工人工資十幾年不變,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惡劣的情況比較普遍。此外,農民工在醫療、養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都無法享受與當地居民相同的待遇。特別是“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現在已成為我國農民工的主體,他們對就業環境、工資待遇和發展空間有新要求,對自身權益越來越重視,敢於對條件差的企業説“不”。

    “招工難”源於特定時期用工信息的不對稱。由於企業用工信息與農民工外出務工願望之間傳遞渠道不暢,導致招工單位和農民工的供需高峰期對接不上。今年由於國際需求的原因,春節前後企業用工需求激增,而農民工通常要在家過完元宵節才外出打工,因而這段時間就容易出現“招工難”的現象。

    “招工難”也源於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不適應。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企業急缺大量熟練工和技術工,但是多數農民工缺乏相應技能,造成“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

    但應看到,目前“招工難”現象只是表現在部分地區和部分企業,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國性的,暫時性的而非長期性的,具有區域性、行業性和結構性特點。從總體上説,我國就業人口總體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時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根據人口結構測算,今後一個時期,每年需要就業的城鎮勞動力超過2400萬人,而經濟在正常增長條件下,就業崗位每年只能安排1200萬個左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相當突出。2010年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力將達到15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

    此外,我國農村還有1億多富餘勞動力,每年需要轉移的大約800萬—900萬人;2億多農民工當中還有很多工作崗位並不穩固。做好這些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因此,既要看到“招工難”現象對於促使企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資待遇、維護農民工權益等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意義,也要看到“招工難”並不意味著當前就業形勢已經出現明顯好轉。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並存,凸顯了深層次的就業結構矛盾,今後還會進一步加劇。對於解決就業問題的嚴峻性和長期性,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知識點

    “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當前活躍在勞動力市場上的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群體,目前約有1億人。他們生長在農村,卻不迷戀故土,對農業生産並不熟悉;他們工作在城市,渴望融入城市社會,卻難以紮根城市。與父輩相比,他們找工作不光看工資待遇,更看重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但不少人缺乏技能,同企業崗位的要求對接不上。如何做好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