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七個怎麼看》 >

同在藍天下——怎麼看教育公平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1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如何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逐年增加,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據統計,2009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適齡人數達到997.1萬人。如何給這些孩子一張安穩的書桌,讓他們像城市的孩子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健康成長,是促進教育公平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早在2001年,就明確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兩為主”政策。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多渠道安排農民工子女就學,在入學條件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把接納非戶籍居住地上學的兒童納入政府管理的範疇。2009年中央財政下撥20億元,專項用於補充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等。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經過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工子女就讀難的問題。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辦學校入學“門檻高”、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學質量低等問題。而且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加快,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如何進一步解決好農民工隨遷子女的上學問題呢?

  強化流入地政府責任。廣大農民工為流入地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流入地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將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指導和督促公辦中小學認真做好接收就學和教育教學工作。建立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保障範疇,對接收農民工子女人數較多的學校給予補助。制定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做到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採取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就學。

  發揮公辦學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辦中小學潛力,合理調整和完善學校佈局,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盡可能多地接收農民工子女就學。降低入學門檻,簡化入學手續,不得隨意設置入學條件限制。對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與當地學生在收費、管理等方面同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加收借讀費及其他任何費用。

  扶持社會力量辦學。農民工子女在短時期內完全進入公辦學校就讀還不太現實,必須進一步發揮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作用。要將農民工子女學校納入民辦教育管理範疇,制定審批辦法和設置標準,在辦學場地、辦學經費、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加強對這類學校的督導工作,規範其辦學行為,促進其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根本上要解決農民工的“身份”問題。2010年6月,廣東省出臺有關規定,實行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政策,只要積滿60分,農民工就可以申請入戶,其隨遷子女就學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應逐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吸納有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隨著很多農民工子女開始進入高中階段,他們接受“初中後教育”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於借讀費用昂貴、戶籍障礙、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課程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難度更大。應研究制定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讓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大門也向他們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