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

科學防洪這樣實現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7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雨情罕見,汛情緊急,今年入汛以來,全國23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幹流部分河段超警,淮河、西江幹流和太湖超警,25條河流發生了超歷史紀錄的大洪水。

  關鍵時刻,科學調度,攔洪削峰,一場場洪水安然俯首。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目前,三峽、丹江口水庫分別攔蓄洪水76億立方米和71億立方米,全國重要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抗洪減災效益顯著。

  應對暴雨洪災,有力有序科學防控是如何實現的?

  從“人海戰術”到自動測報

  高科技成“耳目尖兵”

  “7月26日14時,長江三峽水庫水位156.88米,入庫流量42000立方米每秒。”

  “7月26日8時,漢江丹江口水庫水位漲至154.75米,超過汛限水位5.75米。”

  ……

  在北京,國家防總指揮中心會商室的電子大屏幕上,一條條信息實時滾動。如今在北京、在長江防總、在每個防汛決策部門,輕點鼠標,流域複雜的雨情、水情和汛情就能盡收眼底,決勝千里。

  洪水預報調度、水文自動測報、異地會商等一系列現代化信息系統,成為實現科學防洪的技術支撐。

  7月中旬以來,長江上遊突降暴雨,長江幹流告急。根據自動化測報、洪水數據模型、電腦演算,長江防總7月18日作出判斷:7月20日8時,三峽大壩將迎來1987年以來的最大洪峰,入庫流量達每秒7萬立方米。

  “水量預報精確度達到了幾百立方米以內,水位預報達到厘米以內,準確率達到99%。”長江委防辦主任吳道喜説,準確的預報成了防洪的“尖兵”和“耳目”。

  吳道喜説,傳統的水文監測基本上是“人海戰術”,而如今,從川藏高原到上海浦東的長江入海口,135個監測報汛水文站全部實現自動化測報,從開始測流到數據傳至國家防總,僅要25分鐘,時間是過去的1/10。

  7月份以來,淮河上遊先後出現3次大範圍強降雨,淮河水位不斷上漲,上中游幹流水位超警。關鍵時刻,又是準確的預報:“21日20時,淮河王家壩將迎來第一次洪峰,洪峰水位28.45米,相應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洪水如期而至,淮河大堤毫發未損。

  淮河防辦常務副主任徐英三説,王家壩水文站1988年前測流靠的是小木船、流速儀,測一次流就要花五六個小時。而如今,先進的測流設備投入使用,時間減少至兩三個小時。

  “現在的實時監測水位,每6分鐘得到一次最新的數據。”徐英三説,淮河流域已經建起5000多個監測站,有了這些“千里眼”,每天約有三四千條信息匯集發回淮委。目前淮河上空基本形成了衛星、雷達監測系統,可以全天候監測雨層的分佈和強度。

  從“人海戰術”到自動監測、電腦測算、研究洪水規律,在今年汛期,正是有了這樣一次次及時、準確的預報,為防汛科學研判、科學決策提供了支撐,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今年以來,全國共緊急轉移群眾830多萬人次,雖然有6座小型水庫因超標準洪水垮壩,但由於組織群眾轉移及時,無一人傷亡。

  從千軍萬馬到從容應對

  水利工程攔洪削峰

  武漢龍王廟,地處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是長江著名險段之一。7月24日,江水漫上了龍王廟的觀景臺,市民紛紛來此戲水納涼。龍王廟管理站站長閘東山説:“1998年大水,這裡險情不斷,搶險人員全都上了堤。如今有了三峽,龍王廟加固了堤防,水大人不慌。”

  這份從容來自國家對長江防洪的大力投入。1998年以後,國家投資近300億元加快長江幹堤加固,使3900公里標準化堤防“強筋壯骨”,建設了三峽、丹江口、五強溪等一大批骨幹控制性水庫,大中型水庫完成除險加固。長江流域形成以堤防為基礎,以三峽工程為骨幹,水庫、分蓄洪區、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洪體系。

  這次長江大水,三峽工程科學調度,削峰滯蓄效益明顯。長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説,這次三峽大壩攔蓄洪水已70億立方米左右,將洪水下泄流量控制在4萬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40%,控制下游荊江河段不超警,有效減輕了中下游防洪壓力。僅沙市和武漢就減少10萬人力巡堤查險,可以節約上千萬元防汛經費。

  蔡其華説,目前攔蓄的70多億立方米洪水,相當於一個半荊江分洪區容量。如果沒有三峽工程的攔截,將使長江幹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線超警。

  下泄流量4萬立方米每秒,這個數字背後經歷了無數水利專家反復的演算、論證。按照三峽調度權限,25000立方米每秒以下洪水不至於帶來災害,就由三峽總公司調度;超過這個流量,可能影響上下游,就由長江防總調度;超過56700立方米每秒,影響面更大,由國家防總調度。

  有了水庫,科學調度洪水,削峰錯峰有了更大空間。在漢江,7月19日,丹江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達27500立方米每秒,下泄僅190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93%,避免長江和漢江洪水“兩江夾擊”;安康水庫削峰攔洪5.36億立方米,使洪峰推遲5小時,為3萬名群眾安全轉移贏得寶貴時間;重慶通過對彭水電站預泄騰庫,避免了彭水縣城被淹。

  在淮河,19項治淮骨幹工程的建設,對降低淮河干流水位,減輕淮河防洪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利部淮委主任錢敏説,王家壩閘經過堤防加固後,保證水位由原來的29米上調到29.3米,降低了蒙洼蓄洪區的啟用幾率,減少了蓄洪區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損失。

  過去抗洪千軍萬馬,現在從容有序應對。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説,1998年大洪水時,長江幹堤出現了9000多處險情,670萬群眾和數十萬軍隊參加抗洪搶險。而今年到目前為止,長江沿線現在有63萬人在搶護搶險,並且主要為了巡堤查險。

  從“逃避洪水”到“給洪水出路”

  科學理念提升防洪能力

  每一道洪水調度指令,都來自科學的防洪預案,而每一個科學預案,都離不開科學的防洪理念。

  “人給洪水留通道,洪水才能給人留出路。”蔡其華説,長江防洪按照“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方針,兼顧左右岸,協調上中下游。水多的時候攔下來,不緊張的時候泄下去;超出河道能力,用水庫進行攔蓄調節;水庫攔蓄能力也超過了,再用分洪區,避免重點地區遭受洪水淹沒。

  蔡其華説,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僅有221億立方米。一味蓄洪,防洪庫容肯定很快就會被填滿。洪峰過後,三峽水庫要抓緊放水至汛限水位,為下一次洪水騰出防洪庫容。

  一方面用好工程措施,一方面加快蓄滯洪區建設。目前長江幹流已建和規劃安排了蓄滯洪區40處,蓄洪容積達627億立方米;長江中下游1400余處圩垸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水面面積2900平方公里,實現了從圍湖造田到退田還湖的歷史性轉變。

  淮河干流先後繼續實施了10多處堤防退建、拓寬和河道疏浚工程,8萬多畝土地退田還河,正陽關以上排洪通道由400至500米拓寬到1.5至2公里,使洪水下泄速度大大加快。

  過去沒有防洪設施,面對洪水,只能逃避;有了工程措施後,開始去攔截洪水;如今,逐漸認識到,人類要與洪水和諧相處,要科學調度、管理洪水。從逃避到管理,是對洪水規律不斷認知的過程,也是防洪理念不斷提升的過程。

  協調上下游,主動出擊,舍小保大。持續暴雨,長江大水,湖南臨湘市黃蓋湖堤壩告急!從7月16日4時,臨湘市爆破開閘,向7個低窪地帶主動蓄洪約3750萬立方米,恢復黃蓋湖調蓄能力,保住了黃蓋湖大小堤垸26個,近10萬人、29萬畝耕地和養殖面積安全。

  攔蓄洪尾,利用雨洪資源。湖南省防指根據氣象、水文預報,適度承擔風險,雙牌、歐陽海、水府廟等承擔灌溉任務的大型水庫及時攔蓄洪尾。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大型水庫累計提供灌溉用水15.4億立方米,灌溉耕地471.35萬畝。

  當前,防汛正處於“七下八上”的關鍵時期。長江、太湖仍在超警戒水位運行,黃河、海河、遼河等北方河流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大。迎戰新一輪的暴雨、洪水,堅持科學防洪,讓我們應對洪水更有信心,更加有力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