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新領導班子組成後,總結出"深化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經濟增長新方案。國外的專業機構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選擇。
近一個時期,政府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為市場鬆綁上,力圖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黃金環境”。中國人從來都不缺乏創造力,寬鬆、良好環境的形成,必然帶來企業能量的爆發。
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政府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潛能正集中獲得釋放。
儘管今年前兩個季度我國GDP增速似有下滑,但一切盡在掌握,中國經濟在政府鋪就的軌道上,繼續隆隆向前,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和"穩定器"的角色也不會改變。
為了自救,空置中的商業地産的開發商們紛紛通過吸引大牌入駐,來擺脫困境。低租金、免租金、補貼裝修費……這真能為其帶來期待中的高回報率?真能拯救過熱的商業地産?
"李克強經濟學"這一新名詞近期迅速躥紅。李克強這位師從厲以寧的首位經濟學博士總理,實踐的是一套異於前人的經濟學。有人總結説,這套學問的核心支柱是: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杠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近些年,中國經歷了"毒奶粉"、H7N9、光伏"雙反"等重重挑戰,政府的正確決策使得這些挑戰非但沒有成為拖累我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反而加快了我國經濟轉型的腳步。
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區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是實現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路徑。上海自由貿易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便是國務院先行先試,著重打造的兩個促使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發動機。
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將擴至全國範圍。"營改增"最直接的效果是為企業減負。同時,它打破了服務業發展的稅制瓶頸,有助於不少企業利用這一稅改新政拓展業務、擴大市場。"營改增"正發揮著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