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胡錦濤指出,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取得了初步成效。會上,胡錦濤就下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提4點意見。
教育部從今天(22日)起圍繞我國當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連續召開5場新聞通氣會,首場通氣會第一次重點聚焦“學前教育”,這表明:從今年起“學前教育”無疑被擺在一個前所未來的高度。
從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到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的近30年間,每一次教育政策的風吹草動都牽動幾乎中國所有家庭的神經。
胡錦濤就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出5項要求,要求優先發展教育,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組織實施《教改規劃綱要》作全面部署。
對中國教育制度的不滿,這些年社會上的“聲音”不可謂不大。但是,這些聲音顯然並沒有發生任何作用。當權者還是我行我素,甚至是改革越改越糟糕。原因何在?就在於教育壟斷沒有打破。
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遼寧省大連市、上海市閔行區、江蘇省部分市縣、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肅省部分自治州、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分市縣
探索政府舉辦和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的措施和制度,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省、雲南省
探索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途徑,改進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模式: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貴州省畢節地區、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江蘇省、浙江省
任務是:明確政府責任,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學前教育規範管理,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多種途徑解決擇校問題。探索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探索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系統改革教學內容、教育方法和評價制度,探索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有效途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任務是: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加快基礎能力建設。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機制,推進城鄉、區域、校企合作。積極推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完善就業準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任務是: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落實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改革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查處力度,完善高等學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任務是: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完善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促進社會力量多種形式興辦教育。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保障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財務、會計和資産管理。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
這些試點地區的任務是: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實現形式。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教育協調發展。統籌編制符合國家要求和本地實際的辦學條件、教師編制、招生規模等基本標準。統籌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保障教育投入穩定增長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制度。探索建立督導機構獨立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
對策:學前教育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改綱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
對策: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對策: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宿需求。
對策:多方面保證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制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等等。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對策: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生基本的技能,而且是要通過職業技能的教育建立他們的價值取向,建立他們的職業認同,這種教育的背後才是我們職業技術教育真正應該得到發展的方向。走雙軌制道路,一方面加強政府的投入,另外一方面要給予企業鼓勵和要求。
對策: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依據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推薦錄取。
對策: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2012年達到4%。嚴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投入。
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依據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的,推薦錄取。
《綱要》提出: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宿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産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在多個方面保證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制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等。
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事端;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強校園和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
完善教育經費監管機構職能,在高等學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産管理專業化水平。公辦高等學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
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特製定本規劃綱要。
我們這次特別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因為三十年來,我們國家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改革開放,也就是説教育發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
到了2020年,我想未來大家在兩個方面將有明顯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個時候,幼兒的入托可能不像現在這麼……
從2004年到2008年,我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從4000多億元增加到9700多億元。財政教育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從14.9%提高到16.3%,這一比重已經高於世界……
2006年,我們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技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在這個科技規劃綱要裏明確提出,教育和科技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首先,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要進一步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加強對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組織教育等多領域專家學者開展重大戰略專題調研,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社會研究機構進行平行調研,委託有關國際組織開展專項研究。二是廣泛徵求意見。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各界人士發表意見建議210多萬條。三是反復論證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後,數次在較大範圍徵求意見,共收到近5000條意見建議。文本前後進行了約40輪大的修改。
我們要始終抓住教育質量這個關鍵,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明確教育質量標準,健全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把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如果説教育公平主要解決的是“有學上”,那麼教育質量主要解決的是“上好學”,這兩件工作應當是下一個時期,今後十年我們工作的兩大重點。
據參與撰寫綱要徵求意見稿的專家介紹,我國過現階段教育領域裏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差距:一是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二是東部西部之間的教育差距;三是在同一個地區之內學校之間的差距;四是不同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和其他群體之間接受教育的機會差距。由於這些差距的存在也使社會産生了對教育的一種不公平感。其中詬病最對是是擇校問題。
我們現在強調轉變政府的職能,明確政府管理的權限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的權利和責任,形成不同的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這首先要把責任劃分,哪些是政府的、哪些是學校的,來推進學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政府來説,需要做什麼,我們在文本中特別強調,要改變目前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模式。
這次特別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三十年來,國家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改革開放,也就是説教育發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説明這次我們特別重視的原因,在20字的工作方針中,我們把教育改革創新作為重要內容,作為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也就是總理講的,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則的話就很難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