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第十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 >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簡介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30日 1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大 賽 簡 介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 自2002年首次舉辦以來,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九屆,吸引了兩岸210所高校,840名學生走進演播室參加節目錄製,參加過海選的學生上萬人。這種參與也帶動了每個參賽學校和參賽家庭的共同關注。在這些參賽隊員中有一些人因為參加了這個大賽,畢業後成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成員。還有學生成為了兩岸高校的交流學生。可以説,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真正成為了兩岸學生交流交往和展示自己的重要平臺。     

  在傳播力與影響力上,大賽每屆交替在大陸和台灣舉辦,通過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和台灣中天電視臺面向全球同步播出,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已成為兩台的品牌節目。長期以來,倍受國臺辦、廣電總局、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讚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曾對大賽做出批示:“雙方媒體節目合作是個好辦法,要創新途徑、形式和內容,把兩岸交流的氣氛搞旺。”

  在社會文化意義上,“海峽兩岸知識大賽”也已成為兩岸目前規模最大、最富觀賞性、最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它不僅承擔了中國傳統文化普及的作用,更促進了兩岸學生的互相了解,通過參加比賽,兩岸學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其內容與形式上,經過前九屆比賽,大賽試題已累計上萬道,內容多取材于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華,涵蓋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科技、生活。兩岸文化交流交往等各個方面。在歷屆大賽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如今大賽越來越重視“寓教于樂”,使大賽呈現出更加靈活多樣、富有趣味的特點,加深了兩岸學生對中國文化同根同源的認識與認同。除此之外,為擴大影響,前三屆大賽還將賽場設在了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巴西、日本等國家,一時間在海外掀起了爭學中華文化的熱潮。

二、節 目 亮 點 :

1.立意高遠,定位準確

  作為首個為海峽兩岸青年構架文化交流橋梁的大型知識競賽,“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最初由國臺辦、廣電總局、外交部、教育部、中國和統會等單位共同發起,由中央電視臺和台灣中天電視臺共同承辦。歷經九年,大賽一直得到國臺辦、廣電總局、教育部等政府部門的全力支持,這也是“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得以繼續發揚的最堅實後盾。另外,節目一開始就定位在兩岸青年人當中,並一直穩定在大學生中間,他們都是未來社會的主流群體,這也契合了中央“加強台灣青少年工作”的對臺政策。

2.兩岸落地,影響力1+1>2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輪流由中央電視臺和台灣中天電視臺承辦,是迄今為止兩岸唯一一檔由大陸官方主辦、兩岸落地播出的電視節目。2003年,台灣當局一紙令下,大陸媒體無端被“封殺”。但是,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突破重重障礙,堅持在兩岸舉辦、播出,真正成為了兩岸聯絡的紐帶、文化的橋梁。兩地播出,“1+1>2”的宣傳效果,也使知識大賽成為對臺宣傳的品牌節目。據統計,前九屆大賽,每屆的平均收視都穩定在0.3以上,第一、二、三屆在一套白天的重播中,曾達到了6點多的高收視。椐中視傳媒的統計數據,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呈現出“社會知名度較高、媒體關注度較高”的特點,總體關注得分為61分,與同類型節目(欄目)比較,特別是在CCTV_4中依然是處於高等級關注度節目。(注:目前整個央視欄目統計關注度最高得分為87分)。

3. 促進交流,為兩岸學子搭建互訪平臺

  本賽事長期以來承擔著兩岸學子在兩地參觀互訪的重任,每年比賽結束後,兩台都會組織參賽學生參觀遊覽,使得台灣學子對大陸的建設成就,能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加強了台灣青年對祖國大陸的認知。

4.銳意創新,新舉措層出不窮

  九九歸一,迄今為止舉辦的九屆大賽中,除了舉辦的宗旨和訴求始終不變以外,每一屆大賽都會與時俱進,融入時下國際最新益智類節目元素。再加上年年翻新的比賽賽制和層出不窮的新創意,使“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每一年都煥發出新的活力。(詳見附件1)

  例如:2010年“第九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就融入了國際最流行的益智類節目“Minute To Win It”(美國)的經典元素。在大賽播出後,CCTV-1、CCTV-3分別推出了類似的節目或環節。

 

三、各 方 關 注 :節 目 反 饋

  自從“海峽兩岸知識大賽”開辦以來,屢創兩地收視新高,同時也得到兩岸相關領導認可和指示。

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中央電視臺簡報》第3期“兩岸媒體聯手舉辦《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引起轟動效應”的信息上批示:

  “雙方媒體節目合作是個好辦法,要創新途徑、形式和內容,把兩岸交流的氣氛搞旺。”

張銘清(時任國臺辦主任助理兼新聞局局長)—— 

  用知識競賽的形式、快樂的形式、競爭的懸念來普及人文的知識,得到大家的歡迎,我覺得確實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而且也創造了很高的收視率,更是一個寓教于樂的一個證明。各位也參加了這樣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也學習到了知識,而且通過電視這個媒體的放大,使更多的人獲得了知識。而且他接受了以後他還可以傳播,所以可以幾何級數增長,所以比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在座的學習的意義,對全世界華人華僑的子女的教育意義是無可估量的,所以它的意義非常重大。

四、歷 屆 大 賽 沿 革 與 發 展

第一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2年)

  第一屆大賽首次將新聞發佈會設於人民大會堂。在世界各地設有6個分賽場,分別是:北京、台北、加拿大溫哥華、澳大利亞悉尼、法國巴黎、巴西聖保羅和日本。並榮獲2002年度全國對外宣傳政府獎“中國彩虹獎”專題節目特別獎。

第二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3年)

  第二屆比賽是唯一一屆由兩岸中學生參與的比賽,最小的年僅12歲。初賽分別在北京、台北、加拿大溫哥華、澳大利亞悉尼、法國巴黎、巴西聖保羅和日本等海內外分賽進行。本屆大賽榮獲2003年度全國對外宣傳政府獎“中國彩虹獎”專題節目特別獎。

第三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4年)

  第三屆大賽在圍繞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和兩岸建設成就進行考核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兩岸交流交往的內容;大賽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表揚。

第四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5年)

  為貫徹中共中央常委李長春的指示,第四屆大賽與往屆最大的不同是共舉辦了16場比賽。這種規模無論在大陸還是台灣都是極為少見的。

第五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6年)

  第五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突破各種障礙,首次將主賽場設在台北,成為海峽兩岸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第六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7年)

  第六屆大賽移師廈門舉辦。首次改變傳統知識大賽的記分模式,將遊戲、文化融入整個大賽中。

第七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8年)

  第七屆大賽在台北舉辦,並首次增加了外景比賽,改變了以往單純在演播室比知識、比記憶的競賽模式,使選手們親身體驗了台灣的人文風情。

第八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09年)

  第八屆大賽為歷屆賽程最長的一屆比賽,並在台灣的著名風景點進行競技。兩岸大學生從台北出發,穿越山嶺體驗東台灣山水風情,不僅競逐智慧,還盡情展現才藝,競賽全程既競爭又合作,更加深了大陸學生對台灣的認識,增進了兩岸學子的友誼。

第九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2010年)

  本屆大賽開創了“三新”:即“選手標準新、賽程形式新、題目內容新”的原則。創新性的將一名大陸選手和一名台灣選手組成一組進行比賽。並首次提出主題口號“讓知識動起來”,使得嚴謹的知識在歡樂的遊戲當中得到全面考核。比賽結束後,兩岸學子共遊世博園區,感受上海世博會帶來的民族自豪感。

五、第十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

  第十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將在全國9大賽區進行海選。將囊括100余所高校的30000余人參與其中,最終選拔60名精英選手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通過7場激烈角逐,最終爭奪本屆大賽的冠、亞、季軍。並在總決賽中,貫穿“十年”概念,融入大賽十年回顧元素,邀請部分往屆選手傾情回歸,講述他們與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的故事。與觀眾一同回憶大賽十年路,展現兩岸十年情。 本屆大賽將邀請兩岸著名學者擔任評委,增加比賽的權威性。

  賽題創新方面,除時事題、兩岸文化題之外,還創新推出“全腦思維題”,內容涉及智商、情商、能力、膽識等多方面,全面考核選手“全腦思維“。此題型可增強比賽懸念性,立體化展現選手的綜合素質及個人風采。

責任編輯:吳衛平

熱詞:

  • 海峽兩岸 知識大賽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