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海峽兩岸 >

[視頻]《四書》要重回台灣高中課本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22: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的確看來"四書"對於像江教授這樣一代人來説,真的是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比如説江教授作為我們的訪談嘉賓,可能在平時的節目當中,也會不自然引經據典,也是出自於"四書",可見真的是爛讀于胸了。其實按道理來説,多學一些中華文化古籍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通過一些台灣媒體報道也看到説,有一些台灣的家長們他們卻不太贊成這樣的做法,因為他們認為"四書"是一些古籍,已經對於現代的人來説,沒有什麼現代意義了。遊教授,我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些家長的説法。

  遊梓翔:當我們的教育部門決定要做這件事的時候,當然也看到很多家長,很多老師有不同意見。其實他們多數人表達不同意見的人,他們真正原因其實多數不是認為"四書"不具備現代意義,多數有人別的原因。其中一種原因是認為,如果要在高中加一堂課,勢必不是排擠了另外一堂課就是增加了一堂課,這樣會增加孩子負擔,所以很多人是用這個理由表示不同意見。另外當然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只要聽見"四書"就認為可能跟大陸有些關聯,於是意識形態作祟,就想要反對,這是另外一種人。講到"四書",到底有沒有現代意義呢?其實剛剛江教授有提到,《論語》中説的合而不同,我們再看《孟子》,孟子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另外《大學》裏面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另外《中庸》裏面説的,我們作為一個君子,要登高自卑,行遠自邇。類似像這些句子,你就算拿到西方最先進的學問裏去比對,這些句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其實"四書"在全世界角度,用國際全球化的角度看來,都是相當具有國際價值,國際競爭力。另外我記得,當奧巴馬在美國召開一個會議的時候,還曾經引用過一句孟子的話,他説: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如果這條路我們見之不用,則茅塞之矣。他還用過這樣一句話。這句話他等於用來説明中美之間溝通要把那個茅塞給打開。我自己在學校教口語傳播,《論語》的最後一句話是説:不知言無以知人矣。你不懂一個人的説話,你就不懂那個人,這個在我的專業裏,也是西方學者都同意的。所以,如果把"四書"當中很多語句拿來仔細思考,多多琢磨一下你會發現,它相當具有現代意義,而且在中國這麼早的時候,就有這麼好的思想家提出這些思想,不學真是可惜,所以它當然有現代意義,而且台灣很多家長都認為,對學生品德修養,還有文字技巧都有幫助。所以,很多人是贊成把"四書"恢復成必選課程的。

  主持人:真的是像遊教授所分析的,以"四書"不適應現代生活為依據來反對"四書"納入高中課程,聽起來真的是站不住腳。當然,我們看到有反對的,但同時也有很多家長是支持的,比如他們就説,中華文化的典籍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僅僅作為選修課是不行的,應該加重這個比例成為必修。那麼對此江教授您又是怎麼評價?

  江岷欽:對許多家長來説,能夠讓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就像《論語》所説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個當然很重要。尤其現在在台灣非常強調品格教育。四書五經坦白説就是品格教育當中一個很重要根本大綱,透過這裡你可以了解什麼叫品格。比方講,在提到對父母親的孝順裏面,孔子講到説,一方面要無違,不是無為的為,是不要違背父母親的意思。第二講色難,也就是説要和顏悅色,很多人説久病無孝子,諸如此類。但是在孔子看起來,如果子女對待父母親不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和顏悅色,這個就相當相當不容易。尤其現在人生孩子生得很少,從小這些小孩子們都嬌生慣養,對父母親都好像禮貌不太夠。所以你看,很多家長都憂心忡忡説,這樣的孩子一旦長大以後,在家裏面沒大沒小,出去社會恐怕要吃更多的虧。所以從《論語》裏面可以把人倫的道理,把這些倫理道德觀重新再學習的話,透過必修過程,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從小受到比較好的社會化程序,讓自己在為人處世上都能夠進退得宜。這好像《倚天屠龍記》,一本小説一樣,當中記載的小小張無忌在冰火島的時候,他的義父一直強迫他背很多很多武功秘笈。小時候他不太懂,但是後來他學習長大以後就了解,這些原來對他生命當中非常有幫助。我想四書五經也會具有這樣的功效,有些不一定都很深奧,有些非常淺顯。所以,可以從比較淺顯的地方做起,必然會有所幫助。因此很多家長認為説,光只是選修不夠,這個誠意不太夠。如果現代跟古典做一個結合的話,應該列為必修,而且分量增加。唯有如此才能夠為一生所用。其他的科目或許考試有用,但"四書"對一個孩子來説是終身受用。對一個終身受用的課程,當然要花更多時間,這是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為人處世上,能夠更加圓融,更加為社會所接納,一個很重要考慮點所在。

  主持人:的確,像剛才所介紹的,作為學生考高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應該具有優秀的思想品德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剛才兩位嘉賓分析的時候也談到,就是陳水扁時代的"去中國化",很長一段時間是讓台灣的高中課本內容跟中華文化是相脫節的。現在將"四書"又重新列為高中必選課,會有助於對以前的"去中國化"來撥亂反正嗎?遊教授。

  遊梓翔:其實雖然有的政治人物希望透過某一些手段來達到他的政治目的,例如"去中國化"這樣的做法。不過這樣的做法是很難成功的。為什麼呢?因為類似"四書"這些思想精神,不是只有在學校課本裏有而已,很多家庭的父母在他的家訓當中,在他的用詞用語,字裏行間當中,其實都受到了"四書"的影響。我們前面有提到過馬英九,馬英九的父親其實在給他兒子有一個遺囑,那個遺囑遺願當中其實也有振興中國邁向大同這幾個字。換句話説,很多父母在他的生活當中教育給他的子女。所以,要想用一個政治手段來改變文化的精神,是非常困難做到的。不過,過去幾年確實因為"四書"沒有列入,而造成我們高中課本裏面,"四書"的比重降低。雖然這樣,我們的高中課本裏其實還是充滿著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台灣一共有7家出版社出版高中的國文課本,其中有幾篇文章是7家都選的。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例如説韓愈的《師説》,例如説諸葛亮的《出師表》,例如説范仲淹《岳陽樓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或是顧炎武的《廉恥》。這些,文章每一本都有選,所以其實這些中國文化的內容仍然充滿在我們的高中課本當中,我們事實上每天講的還是中文,他也不敢去掉關帝廟跟媽祖廟,事實上那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他只是一個政治性的,部分的"去中國化"。不過值得憂心的是,在他"去中國化"之後,等於學生先學別的文章,"四書"反而變選修。在中國古代的教育裏面,"四書"是地基,其他是上面,在後來才學的。所以,等於不學地基,學去學別的內容,於是有一點不夠穩固的感覺。所以這一次改成必選,我是認為至少能夠讓學生們利用這個課的機會,把自己的基礎打好,再去進修別的文章,可能對於了解整個中國文化精神會更有幫助,所以這次的做法我相信是很多台灣的國學專家或者是很多的老師家長會大聲叫好的。

  主持人:其實眾所週知,"四書"是中國一部非常優秀的典籍,儘管其中有一些部分和現代生活相脫節,但是其主要精髓對於當代生活來説,還是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相信在老師正確教導之下,台灣的同學會對中華文化了解和學習,會對他們起到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非常感謝兩位嘉賓對以上話題所做的介紹和分析。謝謝。

  江岷欽:謝謝。

  遊梓翔:謝謝。

  主持人: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這一期的《海峽兩岸》,再會。

  

(編輯:韓淩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