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今年評選活動中,朱光亞、劉金國、楊善洲、吳孟超、張平宜、胡忠、謝曉君、吳菊萍、孟佩傑、劉偉、阿裏木獲"感動中國人物"稱號,節衣縮食資助眾多兒童上學的白方禮老人獲《感動中國》特別致敬。
李長春在賀信中説,這些年來,我一直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的忠實觀眾,每次都深受感動、深受教育,常常為這些模範人物的感人事跡激動不已、熱淚盈眶。
人生為一大事來。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核武器事業是集體的事業,所有的一切榮譽都是集體的。我僅僅是其中的一員,是一個代表。” ——朱光亞 >>網民留言
祖國和人民給了朱光亞崇高的榮譽,稱他是“奮力挺起民族脊梁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而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很簡單:“我這輩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他(朱光亞)感動的力量集中體現在對科學的熱愛,對大自然規律的尊重。我記得愛因斯坦有過一句話就説‘很多人認為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們錯了,是人格。’”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 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 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是這裡的純凈吸引了我。天永遠這麼藍,孩子是那麼的尊敬老師,對知識的渴望是那麼的強烈……我是愛上了這個地方,愛上了這裡的孩子。” ——胡忠、謝曉君夫婦 >>網民留言
在去藏區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動了支教年頭。胡忠下定決心,妻子支持他的決定。這時候,他們的女兒剛剛出生不久。
“作為教師來説,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意義超越了內心對所有物質條件的追求。當自己內心有了一種工作的快樂,對孩子付出,自己感受到了真實的滿足。”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 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術臺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吳孟超 >>網民留言
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吳孟超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吳孟超手術時,用的麻醉藥和消炎藥都是最普通的,縫合創面切口從不用專門的器械。
“作為一個醫生,要一切為病人著想,把病人當做你的親人一樣。要用最便宜、最簡單而且最有效的技術、手段來為病人解決問題、治好病,給病人最大(限度)地減輕負擔。”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 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我從來沒有把我當什麼特殊群體,就是你們用手做的東西,我用腳做,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沒有不一樣。” ——劉偉 >>網民留言
劉偉10歲時因一場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雙臂。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
“活著是你得到所有事物的一個基礎,因為只有你活著,你才可以得到幸福、得到磨練、得到以後你所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裏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我與農民群眾一起勞動是了解基層、了解農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農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況最真實。” ——楊善洲 >>網民留言
楊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今朝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不僅如此,他還帶領群眾修建了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里余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村寨農戶,通電通路。
“我父親經常教育我們,要我們好好做人。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創造我們的生活。不要因為他是一個當官的就靠他拉關係,給我們佔國家的便宜。”
快樂的巴郎,在煙火繚繞的街市上,大聲放歌。苦難沒有冷了他的熱心,聲譽不能改變他的信念。 一個人最樸素的惻隱,在人群中激蕩起向善的漣漪。 “我要掙更多的錢,蓋一所學校,專門招收農村留守兒童,找來最好的老師,給他們最好的教育。” ——阿裏木 >>網民留言
2006年,阿裏木決定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在畢節學院設立"阿裏木獎學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8年來,阿裏木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
“電視播了以後,羊肉串賣的更多了,而且我現在培養了四個徒弟,他們幫我打理,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我跟我老婆商量,爭取十年之內準備在畢節蓋一所留守兒童學校。”
蜀道難,蜀道難,台灣娘子上涼山。 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 “2012年,我希望在大陸成立基金會,結合兩岸更多人力與物力,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 ——張平宜 >>網民留言
為籌建建校資金,張平宜在台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試圖説服潛在的資助者。她帶著積攢的善款,回到大營盤。11年來,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餘畢業生。
“其實我覺得我很幸運,我始終有一群愛我的朋友。我在台灣有一群善良的人,我在大陸也有一群善良的朋友。一個人要珍惜生命當中的每一個點滴,每一份感動。孩子們讓我學會謙卑。”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孟佩傑 >>網民留言
8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倆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為全身塗抹褥瘡藥膏。孟佩傑一直悉心照料養母劉芳英,不離不棄。
“2012年,希望媽媽健健康康的,很多幫助過我和媽媽的好心人,最想説的也是希望他們身體健康。”
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 ——吳菊萍 >>網民留言
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住宅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衝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經好轉,吳菊萍手臂骨折,受傷嚴重,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現在風氣越來越好了,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做好事也不難,做好人也不難。要繼續努力。”
賊有未曾經我縛,事無不可對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 “我常想,我從一個普通農民成長為一個黨的領導幹部,靠得是黨的培養、人民的哺育。黨和人民已經給予我太多了,多的讓我誠惶誠恐,我幹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劉金國 >>網民留言
劉金國擔任領導職務幾十年,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標,可自己的親屬,卻無一跳出"農門";他從不接受各種宴請,從不接受任何禮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葉;沒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車,家屬從未用過。
我因執行公務不能到現場,向大家表示歉意和致敬,我的榮譽屬於200萬公安幹警,來源於廣大人民群眾,我是人民公僕,如有不廉潔,不公正,不負責,不作為的任何一點,定將主動辭職,堅決言行一致,絕不失信於民--劉金國。
10年來,100多位“感動”人物和群體,無數次讓我們淚眼婆娑,怦然心動。 10年來,《感動中國》作為中央電視臺一檔年終人物盤點節目,始終以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大膽創新,不斷進取,在社會上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中央領導同志讚為一部“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被廣大觀眾稱為是“一部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的年度精神史詩”,被專家學者看作“一部記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年度發展報告”。
一檔節目、10次評選,僅是載體。更重要的是,經由這一切,10年中那些你我身邊萌發、舒展、跳動的中國故事,構成了屬於這個時代、屬於當代中國人的“心靈史”。<詳細>
十年來,這個舞臺始終堅持著對感動的執著與敬意。也正是在這一年又一年對感動的尋找和不遺餘力加以彰顯的過程中,這個年度節目書寫下“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挺立起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詳細>
2011,因為有你,中國多了一些前行的動力;因為有你,中國多了一些溫暖的記憶;因為有你,中國多了一些對未來的期待。你,是2011年“影響中國”的人物,更是遍佈大江南北的每一個心懷善念的中國人。<詳細>
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 2011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和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榜上有名。<詳細>
“我是人民公僕,如有不廉潔、不公正、不負責、不作為的任何一點,定將主動辭職,堅決言行一致,決不失信於民!”這是劉金國堅守了幾十年做人做官的信條。<詳細>
在這份凝聚大愛、感動國人的名單中,兩彈元勳朱光亞、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劉金國、“最美媽媽”吳菊萍等入選。同時,《感動中國》將此次特別致敬人物獻給了“白方禮們”。<詳細>
龐井君 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哲學博士《感動中國》所呈現的不僅是中華民族道德血脈、精神價值的歷史傳承,也是對世界、對未來響亮而自豪的宣告。 <詳細>
李舒東 央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十年的《感動中國》,事跡如歌,人氣浩蕩。若問它的意義和價值,我想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概括。 <詳細>
沈衛星 《光明日報》總編室主任作為"央視製造"的一檔大型節目,《感動中國》顯示了一個國家媒體在主流價值觀呈現上的責任擔當,無疑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性平臺。 <詳細>
陸小華 十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推選委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是一個呼喚者,他把人們心中向上的力量、希望的力量、關愛的力量呼喚了出來,這真的是一種內在的共振,內在的呼喚。 <詳細>
張勝友 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感動中國》猶如高擎起的精神火炬,灼灼耀眼,燭照九洲大地,給人們予溫暖、慰籍、鼓舞和前行的力量。 <詳細>
張德祥 中國視協《當代電視》雜誌主編能感動人心的,莫過於人心,莫過於人的良心。所以,每年一次的感動,就是對良心的一次認同,就是對人心的一次校正。 <詳細>
張希賢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導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舉辦十年了。十年裏,你是當代中國人一面鮮紅的文化旗幟。<詳細>
劉昶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偉大來自平凡,感動推進和諧。十年《感動中國》,十年感動你我。 <詳細>
孟靜 三聯生活週刊主筆每個人都不平凡,無論他是恒久的付出,還是一刻的善念善行,都不會晚。 <詳細>
王墨 作家所有被《感動中國》感動的人們,把感動變成行動,不僅能感受於心中,更能行動於中國。如此,則中國將感動長存,感動常新。<詳細>
楊禹 央視特約評論《感動中國》從一家媒體的一檔電視節目開始,歷十年探索和積累,實質上已成為一種有著廣泛共鳴的精神推動力。 <詳細>
朱波 感動中國製片人感動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內心體驗。一個資訊或者一種表達,必須敲中你心靈中僅有的那個地方,而且只是一下,感動才能繞梁三日,餘音裊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