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寧波老城區改造大拆大建 19座歷史建築被拆除 圖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背後利益博弈激烈

  寧波月湖西區歷史文化街區,在改造工程中,大量的歷史建築被拆除。月湖西區二期,93歲的阿婆坐在自己的老宅門前發呆,她的鄰居大部分都已遷離。范傳貴攝

  曾有作家這樣説過: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半寫在故紙上,還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歷史,可供後人其中漫步。

  這種“地上的歷史”,所指應該就是不可移動文物——先民在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上的具體遺産或遺址。

  而現狀也恰恰如此——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近30年來,全國消失了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而其中有一半以上毀於各類建設活動——長此以往,我們真的不知道,後人將從哪看到先人足跡,聽到先人的故事。

  事實上,這一現狀已經引起了高層重視。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執法檢查。檢查報告開門見山:“我國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整體水平,與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地位還不相稱,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全國多個文保問題突出的城市,對多種破壞優秀歷史建築、不可移動文物的現象予以關注。

  一場雨剛剛澆過,浙江省寧波市月湖西區,稀稀疏疏幾座頂構精美的老宅,在霧靄中兀然而立。

  這裡是已經被叫停的月湖西區一期改造工程,兩米高的圍墻將整片工地圍得嚴嚴實實。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35處歷史建築中有19處已經被拆除,一條名為拗花巷的巷子整體消失。與其相鄰的二期改造工程,141處歷史建築中有30處已名存實亡。

  這片經歷了1300餘年風雨的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部分,巷子中殘存的老宅,老宅裏塊磚片瓦的每一個細節,都還透露著曾經的氣派。而如今的日漸殘敗顯而易見,斷壁殘垣上,只有成群的野貓還在延續著熱鬧。

  寧波如今徹底地陷入了尷尬境地。在受到潮水般的質疑之後,月湖西區改造工程被叫停,但已經遷走居民的老街區,保護與修繕任務愈加緊迫。一份能夠擺脫過去“大拆大建”模式、又不會給地方財政添上過大包袱的保護規劃的出臺成了當務之急。

  然而,儘管國家相關領域專家已來調研多次,寧波市規劃局還向市民發出了“獻計獻策”的邀請函,但這樣一份規劃仍遲遲難以出臺。寧波市規劃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府現在束手束腳,都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寧波只是這種狀態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困局,同樣的爭吵與無解,幾乎困擾著所有119個歷史文化名城。

  “波士頓模式”

  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尹稚以罕見的激烈措辭,在微博裏動員全國建築規劃界把“波士頓國際設計集團”轟出中國。這讓這家以改造中國歷史街區著稱的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輿論關注。

  從2005年開始,這家自稱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的“洋公司”不斷介入北京、寧波、重慶等多個城市的歷史街區改造,幾乎成為國內歷史街區改造最主要的一個流派。而他們的改造方案,無一例外地遭到文保界人士痛批。

  在文保人士曾一智看來,“波士頓模式”,是將歷史形成的原有居住形態,通過大拆大建,完全改為商業形態,並遷走原住民,隔斷老街區的歷史文脈。

  而寧波,正是“波士頓模式”的起源之地。波士頓設計總裁朱儁夫曾表示,正是由於在寧波有了“郁家巷”項目的成功經驗,才有機會將項目做到杭州、北京、上海。

  在一個名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更新與發展》的講座中,朱儁夫通過郁家巷改造的案例,詳細闡述了波士頓設計的理念。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要實現歷史街區可達性的目標。

  “就是讓這個舊城實現便捷性、公共性的目標,把一個封閉式的街區變成一個開放性的街區,最後還有,使這個街區能夠多方平衡,實現共贏。”朱儁夫説。

  而這種觀念的具體落實是,在郁家巷改造中,波士頓設計了一個“魚骨狀”結構:“兩邊有一個入口,中間是8米寬的步行主街,兩邊的巷子像魚刺一樣延伸到各街區。也就是説,我們把一個兩百米寬的街區在中間細緻地列開了,很多人能夠進到這個街區來,承擔一個步行廣場的作用,這樣的話每一個房子都能對公眾開放。”

  而開放的目的,是經營。為了這一目標,朱儁夫甚至要求,連設計師都要“懂得商業,懂得以後的運營”。

  而他對經營的提法也毫不避諱,稱:“只有讓大家來共同經營歷史街區,才能更好的經營,更好地保護,讓一些幕後的歷史街區走向前臺,使一些相對比較私密化的空間逐步打開,同時使原來以居住為主的私有化的空間逐步向公共化的空間轉換。”

  這樣的改造思路,遭到了當地文保部門和規劃部門的共同反對。朱儁夫回憶,他們要開發地下空間,這樣地面上的房子基本要全拆,有文保官員對他説:“朱儁夫你這個地下要真做的話,我就把我自己埋在裏頭。”

  而在實現“魚骨狀”設想過程中,針對要將原本窄小的巷子擴成8米寬的主街,波士頓設計也與當地文保、規劃部門僵持了一年。

  文保專家對“波士頓模式”同樣嗤之以鼻。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曾主持起草文物保護法的著名專家謝辰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種拆真古董、建假古董的模式完全就是胡鬧,是完全錯誤的。”

  “有些地方官員講,我要改造什麼什麼。遺址能改造嗎?文物能打造嗎?這口號就是錯的。”謝辰生説,保護就應該原址原樣修復,根本就不應該改造、打造。

熱詞:

  • 歷史街區
  • 歷史建築
  • 歷史文化街區
  • 歷史文脈
  • 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