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尼姑30年收養24個“尼娃娃” 基本都是棄嬰孤兒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泉港8月29日電 題:“阿姑”釋金禪和她的24個“尼娃娃”

  作者 蘇巧鳳 陳龍山

  晨光熹微中,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還在安靜地沉睡,位於泉港區的清源庵早已炊煙裊裊。

  清源庵旁的廚房裏,今年22歲的梅芬正忙碌著燒柴、洗菜,為家裏23個兄弟姐妹們做早飯。庵裏的佛廳裏,幾個年紀大點的孩子誦經唸佛,行禮如儀,年紀小點的孩子也像模像樣地學著磕頭跪拜,煞有其事。

  孩子們正在進行的是他們的早課,也是每天的必修課,在清源庵這個共同的家裏,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出家為尼的釋金禪,孩子們都親熱地喊她:“阿姑”。

  “現在庵裏共收養了24個孩子,其中3個是男孩。最大的27歲,最小的年僅10個月,有的是別人深夜抱到庵前丟棄的,有的是區里民政局把遺棄在各個醫院的孩子送到這裡的。”

  阿姑2歲時被人送到庵裏,由師父玉參法師撫養長大,她一直記著這份恩情,從1982年開始收養孩子,勞碌半生,全心全意地守護著這些孩子。

  阿姑説:“每次收養孩子的經歷都讓我心驚膽戰,最近的一次收養是去年農曆九月初九,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邊邊被遺棄在庵門口,體質很弱,要不是及時收養,都有生命危險。”

  早飯過後,庵堂熱鬧了起來,不時傳出陣陣小孩的嬉鬧聲。梅芬和2個姐妹在刷洗碗筷,幾個孩子或三五成群在院子裏玩耍,或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西遊記》。17歲的梅煌因為患有腦癱,腿腳嚴重畸形,只能半跪在地上看。

  “這些孩子基本都是棄嬰孤兒,邊邊患有白化病,9歲的清松有先天性心臟病,5歲的阿弟患有腦癱,還有一些孩子出生後有明顯缺陷。”阿姑表情凝重地説道。

  雖然健康狀況不佳,但孩子們還是天真活潑。不一會兒,家裏的2個小活寶清霞和清紅回來了,這天她們倆一起去幼兒園報名。清紅是早産兒,剛出生時候只有3.2斤,清霞出生後手臂不能動。遠遠地還沒進家裏,清紅清脆的嗓音就從門外傳了過來:“阿姑,我回來了。”

  清霞和清紅馬上就要讀中班和小班了,幼兒園知道庵裏情況困難,為2個孩子減免了伙食費。這學期,她們的學費分別為人民幣750元和600元,保險費也從50元漲到了60元,一向省吃儉用的阿姑對此心疼不已。

  阿姑介紹:“目前在學校讀書的孩子有4個,2個讀幼兒園,2個讀小學。還有6個孩子初中讀完就去莆田仙遊佛學堂唸書。此外,阿弟和邊邊因為體質弱,經常感冒需要治療,幾個早産兒每個月都要打針,這麼多小孩開銷還是很大。”

  家裏人多,經濟拮據,阿姑就和孩子們一起種花生、地瓜來補給。周邊的好心民眾也偶爾會送一些菜和水果過來,香客們也會留一點香火錢,還有一些社會各界的捐款。如今,阿姑和孩子們住的宿舍就是一些善心人士資助而建的。

  在庵裏,筆者見到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好心大叔,他之前幫清源庵做木工活,得知庵裏的情況後就經常過來看望孩子,他説:“在清源庵裏做事少收了幾萬元都不要緊,因為這些孩子太苦了。”

  阿姑老了,孩子也慢慢長大了。長大後的孩子捨不得這裡的家人,都選擇留下來照顧更小的孩子,阿姑的得力助手也多了起來。大點的幾個孩子,每人都照顧著一兩個弟弟或妹妹,幫阿姑分擔壓力。

  即便是身患腦癱的梅煌,平時走路只能用手撐地拖行,她也堅持把阿姑給她的愛傳遞下去。阿姑説,梅煌是個堅強又心地善良的孩子,庵裏很多小孩都是她搖著搖籃長大的。

  看著弟弟妹妹們一天天長大,阿姑一天天衰老,幾個大孩子都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他們均表示:“這個家承載著太多關愛,這份凝聚的愛還要一直傳遞下去。”(完)

熱詞:

  • 阿姑
  • 收養孩子
  • 棄嬰
  • 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