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9日 02: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周,因沒有角膜可移植,30多歲的農民工小鄧在愛爾眼科醫院無奈被醫生摘除了左眼球。像小鄧一樣,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 而絕大多數人卻可能永遠等不到角膜源。

  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説,從2000年紅十字會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成功捐獻角膜的志願者累計120例,缺口巨大。一有捐獻便給早已排隊等候的患者移植,所以兩大眼庫常年處於“零庫存”狀態。

  捐獻眼球必須是本人自願、無償,任何人不得強迫。應辦理以下手續:

  向武漢市紅十字會指定的捐獻點(如愛爾眼科醫院角膜捐獻登記接受站)提出口頭申請→捐獻登記接受站工作人員與申請人溝通,確認係本人真實意願→家人知曉並同意→申請人簽署“捐獻志願者登記表”→正式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志願者臨危時本人或家屬與捐獻登記接受站聯絡→捐獻登記接受站工作人員到現場複印死亡證及相關醫學資料→獲取眼球(角膜)→善後工作。

  如因種種原因,志願者不能親自填寫,也可請親屬或朋友代填,但志願者必須蓋章(或手印)。如家屬不同意而志願者執意要身後捐獻眼球,則必須要辦理有關法律手續。志願者一旦去世後,所在醫院或親屬應儘快通知眼庫摘取眼球,提供簡要病情。

  “角膜移植後遺容會不會受影響?”這是諮詢者最常問到的問題。駱鋼強介紹,移植所需的角膜是包裹在眼球前壁的一層透明膜,就像隱形眼鏡片一樣。原則上捐獻角膜無需摘除眼球,但由於眼球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取下角膜,血水外溢,影響捐獻者遺容。如果將水分吸幹,眼眶又會癟下去,也不美觀。因此慣常的做法是摘除眼球,用義眼填充,常用的材料有玻璃珠、棉球等,保持外觀不變,看上去就像睡著了一樣。

  有下列疾病者眼球不能作為供體移植,但可捐獻眼球作為教學科研。主要有:某些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狂犬病、破傷風、麻風、白喉、病毒性肝炎、腦炎、脊髓灰質炎等;惡性腫瘤已侵犯眼組織者以及白血病,何傑金氏病等;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變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化膿性眼內炎等。

  鏈結

  資料照片:2004年2月21日,湖北巴東縣中醫院46歲的護士王飛越因肺癌去世,生前,她通過本報表達了希望捐贈眼角膜的願望。在本報記者的見證下,她實現了自己的遺願,成功捐出了角膜;她走了,目光依然明亮。 記者金思柳 攝

  60歲的楊爹爹已經等了2個多月了,可是還沒有任何眼角膜的消息,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楊爹爹患上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今視力下降嚴重,醫生告知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了,只能做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炎把楊爹爹折磨得夠嗆。一把年紀的他每天要買菜、做飯、接送上小學的孫子。由於視力模糊,做家務都得摸著做,因為看不清楚,身上經常被磕得青青紫紫的。接孫子上下學,他完全靠眼縫中微弱的光線和對路線的熟悉,即便如此,仍會冷不丁被地上的石頭絆倒。

  農民工小鄧比楊爹爹的情況更糟糕,因為他復明的希望徹底破滅了。5月,30多歲的小鄧因啤酒瓶爆炸,被碎屑劃傷左眼,3天后眼球上方出現白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白點越來越大。一個月後,他被愛爾眼科醫院確診為真菌性角膜潰瘍。醫生説,由於就診太晚,真菌已長到角膜深處,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必須儘快進行角膜移植。可是等了20多天,沒有出現一位角膜捐獻者。多方聯絡其他眼庫,也都沒有合適角膜。

  8月份,鄧磊眼睛開始流出牙膏狀液體,醫生示意再也不能等了,必須摘除左眼球,因為他的感染已波及到眼內,如果不摘除眼球會引起更大範圍的感染。如今他的左眼已經裝上了義眼(即假眼)。

  兩大眼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駱鋼強介紹,武漢市約有盲人20萬,其中近50%屬於角膜病。這意味著,從理論上,除了已失去手術機會的盲人,約8萬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復明。據各大設有眼科的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但我們的眼角膜庫長時間都是‘零庫存'狀態,來一個角膜就用一個,完全供不應求。”

  武漢市紅十字會目前指定的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有兩家,一家是同濟醫院,一家是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同濟眼科李貴剛教授介紹,同濟眼庫2003年10月1日掛牌成立,至少可容納一百對眼角膜,但一有新鮮角膜捐獻,馬上就被使用了,已成功實現角膜捐獻80余例。而愛爾眼科醫院捐獻接受登記站從2009年8月成立至今,登記的捐獻眼角膜者僅86例,實現捐獻36例。也就是説,10年來,有120位武漢人成功捐出了自己的角膜。

  因為角膜資源緊缺,一位捐獻者的一對角膜至少要供兩個患者使用,也就是説,每位患者只能復明一隻眼睛。駱鋼強説,除非患者情況緊急,不馬上做角膜移植,眼球就會潰爛、壞死,或危及生命,才可能“因禍得福”,使用兩片角膜。為了更好地利用角膜,醫務人員還嘗試將角膜分層、分片。但由於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角膜移植無法保證一次成功,移植過程偶有損耗。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進去,武漢市120位志願者的角膜約使240人重見光明。

  駱鋼強説,目前,捐獻遺體、器官、組織使用的是同一份登記表,其中以勾選方式註明願捐出角膜、某一器官,或遺體的全部。12年間,共有7000人登記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他們都同時選擇了角膜捐獻。

  武漢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病科主任曾慶延介紹,由於供體緊缺,捐獻的角膜只能優先給那些重症患者(嚴重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和登記靠前者。因此,有些患者同時在全國多個城市排隊登記,哪邊先等到角膜就去哪做手術。患者一般需要等待三個月才能有角膜安排到手術。

  角膜捐獻者鳳毛麟角

  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之所以還不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傳統觀念是重要原因之一。有時候本人願意捐獻,但是家屬並不同意,最後關頭打了“退堂鼓”。駱鋼強表示,有很多志願者前期簽寫了角膜捐獻協議書,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了。

  駱鋼強説,角膜移植費用只需1萬多,除去醫保報銷部分,個人只承擔幾千元。同時,角膜移植的技術也非常成熟。這意味著,從經濟和技術的角度,多數患有眼疾的人都可以重見光明,但角膜短缺成為當中唯一障礙。“武漢每年因各種原因死亡人數達五、六萬,但角膜移植僅完成不到50例。這折射出人們生死倫理的傳統觀念仍然較重。”

  愛爾眼科捐獻接受登記站工作人員明維回憶,曾經有一位家住仙桃患了食道癌的楊先生在生前簽下了角膜捐獻協議書,其妻子也表示同意。但是當角膜捐獻接收站工作人員接到其妻子的電話,前去取角膜時,受到了楊先生其他親戚的阻攔。其親戚認為,死都不能留個全屍,這對死者是最大的不敬。醫生耐心勸説,可家屬仍然不同意。最後,醫生只好放棄。

  除了觀念原因,一些人對眼角膜捐獻的流程不熟悉,導致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膜白白浪費,這也讓醫生感到十分遺憾。據了解,孝感曾有一名簽了眼角膜捐獻協議書的老人去世,由於家人未仔細閱讀捐獻説明,在去世4小時之後,老人的家屬才通知醫院。當醫生趕到時,距死者去世已近8個小時,經醫生檢查,由於捐獻者年齡偏大,去世時間又較長,角膜已經渾濁,不適合臨床需求最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醫生説,取眼角膜的時間越快越好,夏天在去世後6小時內,冬天要在12小時內。

  記者伍偉 武葉 通訊員劉曉鴻 裴霓裳

熱詞:

  • 武漢
  • 眼角膜
  • 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