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一個大學生村官的另類堅守:主動申請紮根農村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9日 03: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大學生村官這個群體中,李海也許算得上是一個另類。

  放棄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當一名沒有工資、沒有補貼的編外村官。考上公務員之後又主動申請回村,選擇繼續紮根農村。

  這麼多年來,他被人質疑過,也被人批評過。村民曾經懷疑他是“飛鴿牌”,周圍人也曾説他是在“作秀”。讓大多數人沒想到的是,這個他們並不看好的小夥子,在村官的道路上,竟然走到了現在。即使有機會高升離開,他也沒有走,而是從村民口中的“飛鴿”變成“永久”,一直堅持走自己選擇的那條路。

  兩次選擇

  至今為止,那兩次是李海生命當中最重要的選擇。

  如果沒有第一次選擇,也許李海還在北京的某棟寫字樓裏做著白領的工作,過著安逸的日子。但是,那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辦公室的工作就是寫材料,很單調,很無聊。”2007年3月,工作不到一年的李海辭了職,回到自己曾生活過的湖南婁底漣源市安平鎮水平村。

  很多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你一個北師大的畢業生,怎麼也得到北京、長沙那樣的大城市去闖蕩,去貧窮偏遠的農村圖什麼?”

  “我就想在農村幹一份事業。”李海説。

  自從走進那個偏遠的小山村,李海心裏的這個理想就沒有變過。

  當然,也許還可以追溯得更遠。

  上大四時,李海曾跟隨一個扶貧工作隊在水平村做過社會實踐,當時,路、水、電都不通,靠天吃飯的閉塞山村觸動了他,“用所學的知識幫助鄉親們改變命運”,這是李海最初的想法。

  剛回村工作時,村裏還沒有正式招聘大學生村官,對於這個有激情的小夥子,鎮裏只能給安排村主任助理這樣的“官”。

  沒有編制,沒有下派單位,甚至沒有工資和補貼,李海就這樣開始了自己充滿爭議的“編外村官”工作。

  2009年10月,李海考取湖南省漣源市的公務員。但經過思考後,他選擇回村工作。為此,李海甚至還和鎮政府的人有過“不愉快”。

  “自己回去,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有一些工程還沒完工,自己放心不下;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那裏多為村民做一些事。”李海説。

  2011年5月,李海在村民選舉中當選為村委會主任,終於成為一個有“身份”的名正言順的村官。

  不做“飛鴿”做“永久”

  “一個學生娃能成什麼事?只怕是‘飛鴿牌',待不長。”這是李海初入農村時,村民們對他的評價。

  那個時候,“作秀”和“撈政治資本”是伴隨李海最多的詞語。

  如果説不在乎這些評價,那肯定是假的。李海説,他更願意通過努力來改變村民的看法。

  不過真做起來也並沒有那麼容易。雖然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但真的要開展具體工作時,李海還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人生地不熟,自己對農村工作也沒有經驗。”

  為了讓村民看到自己的決心,李海乾脆把戶籍和鋪蓋卷一起“搬到”了水平村。為了適應這個自己選擇的工作,他開始走訪村民、拜訪有威信的長者、請教村幹部,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村務工作。

  在村裏,沒什麼大事,但是能有機會做些小事,李海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有一次,李海在路上碰到一個家庭困難的單身漢。“他聽説過我,説家裏有點困難,能不能幫他爭取點補助。”李海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向上反映這個村民的情況,為他爭取到400多元補助。

  還有一次,在老支書的“指點”下,李海把在長沙務工的水平村青年聚集起來,帶著他們到富裕的示範村參觀,讓那些長期在外的年輕人第一次有了“也可以回去建設家鄉”的念頭。

  而真正改變村民印象的一件事,則是李海帶著村民種金銀花。

  動員村民積極種植、協調土地流轉、採購種苗、成立合作社、請專家指導……這些“閃電式”的動作讓很多村民有些瞠目:“原來這孩子真的能幹事啊。”

  當然他做的還不止這些,調解村民矛盾、輔助村民修橋築路、設立創業基地……每天的忙碌讓李海在村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漸漸地,對於李海,村民的質疑少了,讚賞多了。

  “現在走在村裏,村民都會跟我打招呼,有時也會邀請我一起吃飯,跟我嘮嘮家長裏短,説説有什麼困難。”這樣的時刻,李海覺得自己是真正的水平村人。

  這個當初村民口中的“飛鴿”,終於沒有飛走。李海説,他願意做“永久”,選擇紮根在村裏。

  讓貧困村成為過去時

  讓李海高興的是,記憶中那個“啥都不通”的貧困村已經是過去時,一些變化在這個小村莊里正悄然發生。

  為了讓水平村徹底改變貧困面貌,李海曾經提出一個“文化興村、科技旺村、産業富村”的概念。

  面對這樣一個“空洞”的理念,村民可並不容易接受。

  先是修建文化樓。李海希望村民能有一個豐富精神生活的地方,改變思想觀念。但村民卻不買賬,“還是先飽‘肚子'、富‘袋子'要緊”、“錢不如分給每個村民,修文化樓有什麼用,又當不了飯吃”……

  為了轉變村民的觀念,李海和村幹部們與村民反復溝通,甚至還&&拿出1萬元用於文化樓的建設。

  幾個月後,當400平方米的文化樓拔地而起,村民們眼前一亮。沒有多少人想到,那個原本窮得“很多人連媳婦都娶不起”的地方,竟然有了村民自己的活動陣地。在那棟樓裏,不僅建起了農民文化娛樂中心,還辦起了農民科技培訓學校、團員青年之家,還配備了電教室、廣播站和漣源市規模最大的農家書屋。

  有了文化樓和科技培訓還不夠,李海覺得還要讓企業來盤活水平村的經濟,才能真正讓村民致富。

  湖南回春堂藥業有限公司是李海最先“拉攏”的企業之一。通過一年多的談判和協調,李海最終説服該公司在本村設立中草藥基地。

  “村裏大多是留守婦女和老人,有空的時候就打打牌,光靠種點莊稼沒什麼收入。”李海説,中草藥基地的設立既可以帶動村民的就業,又可以讓村裏大量閒置的荒地得以充分利用。

  去年,中草藥種植基地正式施工,現在已開發了300多畝。在李海的“鼓動”下,回春堂藥業公司還出資為水平村修建了1.3公里的路。

  當然,李海並不滿足,他希望將來能引進更多的企業,“徹底改變村裏的面貌”。

熱詞:

  • 李海
  • 大學生村官
  • 飛鴿
  • 水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