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京門頭溝一位老人13年做7000多雙擁軍鞋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1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孫偉麗)北京門頭溝一位叫李兆嫻的78歲老人身患癌症,心中卻始終不忘擁軍。13年來,她一針一線共縫製出7000多雙鞋墊,送到上千名子弟兵手中。

  老人家裏的一個大箱子專門用來裝做鞋墊的布頭。剛開始做鞋墊時,因為沒有材料,她跑到自家周邊的裁縫店,花幾元錢要來店裏的邊角料。漸漸地,兒女們和左鄰右舍聽説李奶奶為軍人做鞋墊,就隔三差五上門送來小孩的舊衣服、舊牛仔褲。

  老人家裏有一台伴隨她幾十年的蜜蜂牌縫紉機。她先在七層布片上用圓珠筆畫好腳型,然後挂上棕線,踩動這臺老縫紉機踏板,一扎就是半天。軋好的鞋墊上,老人還要用紅線一針一針地繡上“平安”二字。

  “年紀大了眼花,跑錯了線拆開重縫是常有的事。”李兆嫻撫摸着自己頭上的白髮,笑着説。

  2004年3月,李兆嫻被診斷為淋巴癌,在醫院一住就是四個月。住院期間,她每天在病床前支個小桌,全神貫注地投入在針線、剪刀上。回家休養期間,仍堅持飛針走線。

  李兆嫻對子弟兵的特殊感情似乎來自她兒時的經歷。她記得,自己小時候天天看著媽媽、嬸嬸們做衣、縫被、納鞋底兒,支援前線解放軍。“我那時只有四五歲,幫着媽媽搓過納鞋底的麻繩兒。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母親留下的老傳統可不能丟啊。”李兆嫻説。

  1998年抗洪搶險,李兆嫻從電視中看到,一個個年輕的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地跳進滾滾洪流,用血肉之軀築壩固堤,感動得落下熱淚。“我要是做點鞋墊給他們送去,輪流換換,他們也就省得腳底下濕了。”這個念頭一齣,她便沒日沒夜做起了鞋墊,剛做100多雙,洪水退了,接收捐贈工作也告一段落。老人只好把做好的鞋墊整整齊齊地碼在自家衣櫃裏。

  從這以後,李兆嫻一閒下來就做鞋墊,她相信,不定哪一天這些鞋墊就能派上用場。2000年,她從報紙上看到北京市開展“八一”慰問活動,當即把攢了3年的上千雙鞋墊送到門頭溝區民政局,希望民政部門能將鞋墊轉交給駐區的子弟兵。

  門頭溝區雙擁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李兆嫻每年“八一”都為駐區官兵送去親手縫製的“平安”鞋墊,至今已送出7000余雙。她還先後為老八路軍、退役老兵製作了幾十個便民袋,成為門頭溝區家喻戶曉的擁軍模範。

  在門頭溝駐區部隊的戰士心中,李兆嫻的鞋墊是無價之寶。戰士陳永説:“李奶奶的鞋墊有六七層厚,每一層都是老百姓的濃濃親情,我們穿着舒服,心理也格外溫暖。”

熱詞:

  • 鞋墊
  • 八一
  • 老人
  • 住院期間
  • 蜜蜂牌
  • 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