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棗莊藝人13年琢磨獨門技藝 小葫蘆雕刻巧奪天工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2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飛龍攝

王飛龍攝

  中新網棗莊6月19日電(高煥成)關羽擒將圖、大鬧天宮、花果山、昭君出塞、大衛的勇士、羅漢圖……一幅幅精美畫面,竟然被雕刻在小小的葫蘆上面。6月19日,當筆者在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各塔埠街道光興裏社區居民趙邦林家裏,看到這些惟妙惟肖巧奪天工的葫蘆時,禁不住讚嘆有加。

  今年48歲的趙邦林,1999年開始對“葫藝”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買來大量的葫蘆和資料,自製了雕刻工具,從最簡單的圖案刻起,其間究竟刻壞了多少葫蘆,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我小時候學習過繪畫,參加工作後又從事過多年的設計工作,對雕刻這門工藝並不陌生,但是如何在葫蘆上雕刻,當初還一時摸不著門道。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終於掌握了刻葫蘆的技法,但同時也發現全國各地的葫藝作品基本上都相似,大都採用傳統的單線描進行雕刻,從技法到內容頗多雷同,缺少創意。”

  趙邦林告訴記者,為了對“葫藝”能有更多的了解,他先後到了蘭州、新疆、北京、天津、聊城等葫蘆産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美術資料,幾易其稿,終於創作出了《水滸》人物系列、《聖經故事》系列等“葫藝”作品。

  這些作品借助葫蘆凹凸不平的表面,將形態各異的人物表現得錯落有致,魅力盡現,畫面有較強的空間立體感,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雕刻葫蘆的“刀法”輕於金石,重於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與筆雕相同。點、挑、劃、拉、刺、勾……輕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氣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在創作中,趙邦林注重從選“胚”開始,品相端正、光滑無斑或有異形的葫蘆成為他的首選材料。然後經刮皮、醋洗、暴曬,表面顏色近於古董畫紙張的土黃色後,才能精心雕刻繪製、著色成品。有時一個小小葫蘆要雕刻好幾天,有時得花費半年時間才能完工。

  2006年9月11日,在山東省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暨2006旅遊商品文化博覽會上,趙邦林的一件直徑30厘米、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水滸108將的“葫藝”作品被評為金獎,他本人也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大師”。如今,他已創作了近千件葫藝作品,獲大獎的就有十多件,不少作品擺放到中國美術館、國家大劇院,並流傳到了日本、韓國、台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被各界人士所收藏。

  記者問及今後的打算,趙邦林説,他將利用自己的特長,開發出具有棗莊特色的“葫藝”旅遊紀念品,讓“葫藝”走進千家萬戶,讓小葫蘆在全國乃至世界工藝品的舞臺上大放光彩。

熱詞:

  • 雕刻葫蘆
  • 葫藝
  • 旅遊商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