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兵馬俑坑第三次發掘繼續 陶俑滑稽部分有啤酒肚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0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日,考古人員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百戲俑”坑清理一件無頭陶俑。 新華社發

  9日是第七個世界文化遺産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佈了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以及百戲俑坑第二次考古發掘的成果,秦兵馬俑軍陣排列、兵馬俑的彩繪保護、遭遇水淹火燒破壞的年代順序等謎團,隨著考古發掘的推進逐步揭開了神秘面紗。

  目前,考古發掘還在繼續。

  一號坑發掘成果

  2009年6月13日,秦兵馬俑一號坑在沉寂了20多年後,開始了第三次考古發掘,發掘區域200平方米。

  記者來到秦始皇兵馬俑的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從考古人員那裏了解到,經過3年的努力,從這裡一共發掘出了310多件文物。其中出土陶馬12匹,陶俑120余件,戰車2乘、戰鼓2處。更是發掘出了6個栩栩如生、色彩艷麗的彩色俑頭,對於之前發掘出土的陶俑顏色脫落的問題,在第三次的發掘中,考古人員也是採用了先進的保護技術來確保秦兵馬俑的原貌。

  秦兵馬俑的彩繪顏色種類繁多,其中紫色更是尤為的珍貴和罕見,這次出土的陶俑身上就有這種神秘的“中國紫”,經過專家的分析研究,發現這種紫色主要成分是硅酸銅鋇,考古學家推定秦俑是最早使用它的實物。

  新發掘證實大型軍隊兩側翼衛存在

  “秦兵馬俑之父”、秦兵馬俑博物館前館長袁仲一告訴記者,一號坑考古發掘主要是補充原來沒有發現的東西,並印證以往的推測。此次發掘成果之一是印證了對秦兵馬俑軍陣的排列:“以前推測兵馬俑是大型軍陣,軍隊的兩邊有翼衛,防止敵人從兩邊偷襲。現在通過發掘可以發現,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北,證實原來的推測是正確的,大型軍隊兩側有翼衛的存在。”

  彩繪秦俑本來就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許衛紅表示,一號坑其中一件皮質漆盾、三件籠箙均為秦兵馬俑坑的首次發現。許衛紅説:這種漆盾應該是實用的,士兵用於防護,紋飾勾勒得非常細緻。以往人們認為秦人打仗非常勇敢,基本不拿防護的東西,其實,他們一定程度上還是注意保護的。

  針對公眾對彩繪陶俑的種種期待,許衛紅説,其實是一個誤區:“所有的秦俑都是有彩繪的,保護技術的發展,才能決定彩繪保有的面積多少,出現色彩斑斕的兵馬俑的説法是不準確的。”

  與前兩次發掘的區域相比,正在進行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有火燒、水淹、鉤斫的痕跡。許衛紅推測,按照時間順序,應該是水淹在先,其次人工破壞,最後遭遇火燒。根據一號坑隔墻的地基下沉情況來分析,原來3.5米的隔墻只剩下1.7米,説明曾經有過嚴重水澇。

  發現焚燒痕跡 項羽“嫌疑”最大

  通過央視轉播鏡頭在發掘現場中可以看到,在幾座被黃土包裹的兵俑中,夾有一座被黑色物質所包裹的兵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考古隊隊長申茂盛解釋稱,這種物質是木炭,是焚燒過所遺留下來的。此外,在坑內部的墻上和已經發掘的兵俑的表面,也發現了大量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

  在解釋兵俑表面因焚燒造成的顏色各異的現象時,申茂盛表示,這是因為兵俑被焚燒之前曾被人打碎過。“因為位置不同,所以著火的火勢大小不一樣,所以形成了顏色不一樣的現象。”

  究竟是誰焚燒了兵俑?目前來看,西楚霸王項羽的嫌疑最大。據記載,項羽設鴻門宴的地點據此地僅有五公里,他與秦始皇也結有仇怨。申茂盛稱,這種説法可以站住腳,而這也是目前考古學界的主流意見。 綜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新網

  百戲俑坑發掘成果

  記者9日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獲知,考古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目前在俗稱的百戲俑坑內新發現了20余件姿態各異但破損嚴重的百戲俑。從陶俑的色彩、紋樣、姿態和手勢等方面看,完全超出了之前出土的陶俑類型,和兵馬俑形成了鮮明對照。

  參與考古發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于春雷説:“去年8月份以來,考古人員開始對俗稱的百戲俑坑進行考古發掘,經過清理一至兩米的填土層、巨大的夯土層後,我們主要對第三過洞進行了發掘,新發現的陶俑破損嚴重,估計總計有20余件,它們應該是南北分兩列,面面相對,其中北邊的較肥碩,南邊的較瘦小,加上原來發掘出的百戲俑,整個百戲俑坑截至目前應有30余件。”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殘破的陶俑橫七豎八地“躺”在坑底,周圍是火燒土等遺跡,身著制服的考古人員則在細心地清理、保護著一塊塊的陶俑殘片。讓人注目的是,一個無頭陶俑個體十分高大,專家測量其在無頭的情況下達2.2米,其腳掌也相對其他陶俑顯得較大,換算到現在的概念大概有54碼。

  雖然原來出土百戲俑都是上身赤裸的造型,這次讓人意外地發現兩件上身著衣,衣服上有泡釘、太陽紋等,但是目前仍無法清楚有何具體內涵。

  北京大學教授趙化成説,百戲俑坑目前主要發掘的是第三過洞,其內的陶俑應當是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角牴、幻術等表演娛樂性質的“演員”。

  百戲俑的出土還提出了其具體從事的何種娛樂的問題。專家認為,古代弄丸等屬於拋技,也有蹬技、摔跤等種種娛樂,新出土的一件俑就是右手抓左小臂,至於其意則不清楚。據新華網

  探秘百戲俑坑:

  鮮活靈動的“地下娛樂雜技團隊”

  提起秦始皇陵,人們第一反應是氣勢恢弘的地下兵馬俑軍陣。其實,陵園內還有著一支“地下娛樂雜技團隊”,這就是“百戲俑坑”。

  百戲俑坑平面呈“凸”字形,東、西兩端各有一斜坡形門道。坑體東西長40米,西端寬16米,東端寬12.3米,坑內有兩道土隔墻三個過洞,該陪葬坑總面積約800平方米。

  1999年,考古人員曾對該坑最北邊的過洞進行了試掘,試掘面積不足70平方米,在發掘中,在坑建築棚木層上出土了一個大銅鼎,銅鼎口徑70厘米,通高61厘米,重212公斤,是目前在秦陵地區發現體積、重量最大的青銅鼎,被稱為秦陵第一大鼎。

  令人驚喜的是,百戲俑坑陶俑,有的身高超過了姚明,被稱為“秦巨人”。與一、二、三號坑出土的兵馬俑完全不同,它們既不穿鎧甲,也不披戰袍,只是下身有裳(古代稱上衣為衣,下身衣服為裳),上身赤裸。

  目前已修復好的幾件陶俑,舉止神態各異,個個滑稽可笑。在衣著上,全部赤裸上身,有的還有“啤酒肚”,腰間係著小裙子,為當時雜耍打扮,而從其造型上,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摔跤的大力士,透出鮮活靈動的氣息。

  據北京晚報

  數字

  秦始皇陵佔地共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迄今為止,在秦始皇陵園內共發現181座大小、內容、形制都各不相同的陪葬坑,在發現的3個兵馬俑坑中,一號坑是最大的一個,面積為14260平方米,裏面放置6000多件陶兵俑、近200件陶馬,還有幾十輛戰車。整個空間相當於一個可容納上萬人的劇院。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僅是考古學界的瑰寶,同時也受到了世人的矚目。秦兵馬俑已先後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海外的觀眾就超過了2000萬人次。

  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也被認為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據北京晚報

  背景

  1978年4月

  秦俑館一號坑開始第一次發掘,出土陶俑1087件。1979年第一次發掘停止,同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放。

  1986年

  一號坑第二次發掘正式開始。但限于當時技術設備不完善等原因,發掘工作只進行了一年。

  秦兵馬俑一號坑在沉寂了20多年後,開始了第三次考古發掘,發掘區域200平方米,目前已經出土車馬器、兵器、生産工具等器物310多件組。

熱詞:

  • 啤酒肚
  • 考古發掘
  • 秦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