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張軼超:奔忙十年,為“放牛班”帶來春天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天晚上,顧唐路 3078號二樓教室都會傳出孩子們的笑聲、歌聲和掌聲。

  孩子們在上課。這是外來娃的“班會課”、“音樂課”、“成長課”……為孩子們免費提供課外教育的是非盈利機構——久牽志願者服務社。

  “久牽”的創始人張軼超,自2002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為此奔忙,至今已整整10年。

  走廊裏,張貼著 “久牽志願者服務社”的課程表,比起白天在學校“上正課、寫作業”,久牽的“課程”是這些孩子平時接觸不到的:唱歌、彈古箏、欣賞影視劇,甚至就是一起玩耍。

  唐鎮中學初一(7)班的安徽籍學生班富俊説:“在這裡,我想説啥就説啥,開玩笑也不要緊,老師上課很好玩。”這樣的學習,曾是一些外來務工家庭想也不敢想的事。

  張軼超與打工子弟結緣,始於2001年5月。當時張軼超在復旦大學哲學系讀研究生,為做一項社會調研第一次走進江灣鎮一所民工子弟學校。這裡,墻壁漆黑了就是黑板,粉筆沒有一根完整的,而且還是孩子們從其他學校撿來的。此後,張軼超組織同學當志願者,想走進孩子的課堂。他想象這些孩子會聚精會神地聽講,認真完成課後作業,“我離開時他們依依不捨,就像電影那樣。”

  然而事實並不完全如此。一次一個朋友帶了糖果來看孩子,孩子們快樂地爭搶。這個場景觸動了張軼超:“吃到城裏孩子吃的糖,不等於擁有了一樣美麗的人生。”張軼超發現,簡單的支教活動和捐助不能滿足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更不能幫助他們獲得“實現自我的信心與能力。”

  2002年起,張軼超和孩子們歷經了學校拆除、經費短缺等各種困難,甚至一度暫停活動。2006年,他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得到靈感,輾轉為孩子請來音樂老師,組建了“放牛班合唱團”。那一年5月,只有兩個月培訓經驗的孩子們在中福會登臺表演了三首歌曲,感動了無數觀眾,募集了10萬元捐助。憑藉這筆錢,張軼超租借了教室,堅持下來。2008年,他正式註冊“久牽志願者服務社”社團組織。

  如今的“久牽”,老師是復旦、上外等著名高校的大學生,資助方之一的摩根大通的很多白領也是志願者。張軼超鼓勵孩子們聽哈佛、耶魯的公開課,請知名企業家同孩子座談,為孩子聯絡進外企實習的機會。

  去年,從“久牽”走出來的女孩王新月被聯合世界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當時,張軼超得知聯合世界學院每年在中國招收25名學生,立即張羅送王新月去北京讀託福住宿班,安排英文老師為她“開小灶”,甚至請來瑞士籍人類學博士烏郎幫她強化練習。王新月在眾多重點中學的尖子生中脫穎而出,成了第一個得此機會的外來娃。王新月的成功讓這些家庭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今年聯合世界學院在中國共給了70個學生面試機會,其中7個來自“久牽”。

  如今的張軼超,白天在金橋一所國際雙語學校兼職:“沒辦法,還是要有收入”。“久牽”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投入要二三千元,加上其他費用,張軼超每年需要募集50萬元的活動經費。在旁人眼裏,張軼超為“久牽”著實“放棄”了太多。

  不過和同學朋友聚會,聽他們抱怨老闆摳門、工作忙碌時,張軼超卻很坦然:“世界上只有一件事能稱之為放棄,沒有比放棄自己更可惜了。”

  人物檔案

  姓名:張軼超

  榮譽:“第二屆中國行業領袖論壇”中國最具公益人格創業新銳

  2010年上海世博工作優秀個人

  2010年首屆“青年影響社會”上海十大公益項目評選十大最具影響力公益項目

  上海社區公益創投大賽獲選優勝項目

  2010-2011年度上海市傑出志願者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解放日報,時間為2012年3月14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張軼超
  • 放牛班
  • 孩子
  • 理想
  • 志願者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