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老齡化時代中國長壽者扎堆出現成趨勢 致養老壓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13: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由中國老年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長壽之鄉”評比活動受到中國地方政府的追捧,自2007年活動啟動至今已有24個縣級地方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目前還有20多個地方正申請這一稱號。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社會老齡化的背景下,長壽老人和“長壽之鄉”的扎堆出現將是一種趨勢,這將給中國帶來一種幸福的煩惱:長壽是一種值得欣喜的社會現象,但卻將給原本不健全的社會養老體系帶來較大壓力。

  105歲的廣西老人陳樹旭用“吃得、去(走)得、身體好”來形容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皮膚白皙、精神矍鑠的他還愛好讀書、寫對聯。在陳樹旭所在的廣西岑溪市,像他這樣的百歲老人已經超過100人。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除岑溪外,還有巴馬、東興、昭平等多個“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這個25萬人口的縣,80至90歲的老人就有3160位,而百歲以上的壽星達到76位。最近,緊鄰巴馬的東蘭縣也宣稱,其境內百歲老人人數達到了149人,而該縣總人口只有30萬人,相當於每10萬人中就有50位百歲老人。

  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表示,人類整體預期壽命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的時間裏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已經提高了30多歲,而隨著中國老齡化腳步的日益加快,長壽老人增多更將成為一種趨勢。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佔總人口的13.26%。

  在趙寶華看來,地方政府熱衷申報長壽之鄉反映了地方政府發展觀念的轉變,“過去的發展方式片面追求GDP,往往為了經濟的增長犧牲了環境保護、民生建設等其他方面,而長壽之鄉則設定了人口長壽比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等一套全面的評價體系,強調的是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也有人認為,地方政府申報長壽之鄉,是希望這一榮譽可能帶來的品牌和經濟價值。現在綠色健康的理念日益受到推崇,良好的生態生活環境可以為地方發展營造良好的軟環境,也可以直接拉動旅遊、文化、房地産等相關産業的發展,打造長壽品牌則有望實現這些目標。

  趙寶華坦言,雖然目前中國長壽老人越來越多,但與歐洲、日本等地相比,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等各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指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發生的,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一些地方長壽老人的生活條件仍然較差,有的屬於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較低。廣西老年學學會秘書長齊白鴿説,“我們應探索一種更高水平的長壽,一種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長壽,一種更具幸福感的長壽。”

  齊白鴿説,經濟欠發達、生活質量不高、空巢老人增多、養老機構緊缺,這些問題都將給中國社會帶來考驗,地方政府應將打造長壽品牌與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應對老齡化結合起來,“只有政府、家庭、社會各方共同關注和參與,積極應對老齡化時代所帶來的上述問題,才能讓長壽成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社會現象。”(記者向志強)

熱詞:

  • 長壽之鄉
  • 長壽老人
  • 養老機構
  • 中國長壽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