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他改變了他們的家庭命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廖樂年為廖水光修了新房,讓他結束了蝸居危房的日子。南方日報駐村記者 張由瓊 攝

  幾個住宿的學生今天有早課,晨讀在飯廳進行。英語韻律伴著鳥叫,反射到老宅房頂,混響得別有韻致。

  這天天暖,廖文敏穿著針織衫,黑T恤,牛仔褲,著裝和她的性格一樣清清爽爽。如今,這個19歲的姑娘開始接“師姐”廖惠茹的班,當起小管家,打點翠軒公祠裏裏外外的事。

  廖樂年今天特批文敏幾小時的假,去看望一位老人——73歲的廖水光。2010年,廖樂年為他修了新房,拉了電線,終於讓他結束了蝸居小溪邊危房的日子。

  長教百江繼德堂門口有一條小路,沿著田埂延伸到溪邊的柚子林,這也是廖樂年為方便老人出入而特地鋪設的,柚子林的盡頭便是廖水光的新家。

  廖水光背稍駝,穿著破舊的藍色毛衣,衣服隨意束在長褲內,光腳在田地勞作。28年前,他獨自帶著十多歲的兒子來到長教,填溪建起簡陋房屋,生活一直清苦。

  “這幾年都過著黑燈瞎火的日子,直到老師給我們拉了電線,建了新房。我從沒想過這輩子還能這麼春光(客家話:風光的意思)。”老人一邊泡茶,一邊介紹,新房裏水、電、煤氣、傢具、炊具,一應俱全。房舍設計得溫暖方正,應了廖樂年所説,要給老人建的不僅是一間屋子,而是一個家。

  因為太窮,廖水光的兒子一直未婚。如今有家了,老人盼著在大埔縣西河鎮打工的兒子,早日給家裏添個女主人。“介紹的事兒我就不幹啰,不過結婚擺酒的錢由我來出!”廖樂年聽到老人心願,又拍拍胸脯打了包票。

  生活因廖樂年而改變的不止是廖水光。廖文敏堂兄廖文昌的故事也被村裏人熟知。他原本是個6歲喪父的叛逆小孩,如今是受廖樂年資助的大學生。

  傍晚在文敏家,她奶奶——83歲的余桂芳説起孫子,很是感慨:“文昌爸爸死的時候才31歲,他媽媽只能出去賺錢打工養他姐姐和他。男孩子生性調皮,小時候還去偷別人家西瓜,也不願讀書,幾次把我氣哭。”

  上高中後,文昌到翠軒公祠學習,第一次見到了廖樂年。這個“癲鬼”老師軟硬兼施,把他整得服服帖帖。3年前,廖文昌考上了深圳大學,廖樂年每年資助他5000元學費。

  資助大學生是廖樂年定下的“硬規矩”,前幾年的標準是每人每年3000元,如今物價飛漲,資助金額也增加到5000元。但凡跟他學過英語又是長教“出品”的大學生,每年都能獲得這筆資助,如今已有20多個孩子在受助名單之列,其中部分孩子和文昌一樣,不僅貧困,還來自於單親家庭。許多孩子及其家庭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聊完文昌,文敏家的水剛剛燒開。小姑娘泡著茶,自豪地説:“今年過年我們這些當弟弟妹妹的,還收到文昌哥哥給的紅包!”原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文昌在學習之餘做家教,不僅攢夠了生活費,一有結余還拿回家幫補家計並供弟妹唸書。

  一到假期,文昌必會回到翠軒公祠幫忙。緊接著的這個暑假由於要做實驗,他只有10天假期。但在和記者通話時,他不忘表態,時間再短也會去當志願者,當一天算一天。

  報網

  讀懂廖樂年重要 行動起來更重要

  @angel管:曾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但不用考試不靠它謀生,決心停留在空想層面,以為沒有損失,其實已失去了解更廣闊世界的機會。愛亦如此,説起來頭頭是道,若從未去學習分享,愛也變得狹隘。讀懂廖樂年固然重要,如廖樂年般行動起來更重要。

  @只是徐徐:“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一個平凡、有血有肉的廖大叔,又帶出了一批志願者。我以為,這是他堅持義教之外更能讓當地銘記、讓歷史銘記之處。他們的堅持讓人相信,其實“好人並不遙遠”。

  @暢暢寶寶2009的媽媽:向志願者致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一行列,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為社會多做公益事業。

  林旭娜整理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

  廖樂年慈善義舉

  非常值得敬佩

  ■回聲

  南方日報訊 (記者/雷雨)連日來,南方日報關於山鄉好人廖樂年的系列報道,持續引發社會共振。昨日,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致電本報,對廖樂年慈善義舉表示非常敬佩,也很支持他的義教行為。他希望更多的社會人士關心教育,幫助支持並參與廣東教育的科學發展。

  “你們的系列報道、評論,我們都看了,寫得非常好!”該負責人表示,本報這組報道情深意切、十分感人,真實反映了廣東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省教育廳對於廖樂年的慈善義舉表示非常敬佩,同時也很支持他的行為。廖樂年不僅僅教英語,他還教書育人,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方法也很獨特,“農村教育還很薄弱,這些探索很值得學習。”

  這位負責人指出,“十一五”以來,廣東特別關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我省部署,今年廣東教育要“創強爭先建高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鎮提出教育創強,實際上也意在破解縣域義務教育不均衡發展問題。該負責人最後希望,通過南方日報系列報道,在社會上産生強烈反響,讓更多的社會人士和組織機構關注廣東教育,形成各級政府和社會、企業甚至家庭、個人共同關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每日熱問

  壞孩子為什麼變好?

  “我把他當父親”

  撥通廖文昌電話,他一聽説是關於廖樂年的採訪,欣然答應。小夥子坦言,由於幼年喪父,上高中前他是村中出名的“蠻鬼”(客家話意為“淘氣的孩子”)。進入翠軒公祠學習後,廖樂年和他建立了父子般的深厚情誼,不僅讓他英語口語突飛猛進,也給他涂上了一層全新的“人生底色”。

  南方日報:村裏人説起你,都感慨你變化很大。

  廖文昌:我很小就沒了父親,家裏孩子多,大人照顧不過來,所以我一直很叛逆。我認識廖老師後和他説了很多心裏話。他説他在13歲那年也沒有了父親,動情地給我講了很多關於他和他父親的故事,讓我心靈很安慰。在我心底,我把他當父親。不僅如此,他還教我要多做好事,好好做人。

  南方日報:能否説,他影響了你的價值觀?但社會複雜,你現在也出去讀書了,這些價值觀是否會受到現實的挑戰?

  廖文昌:可以這樣説,他是很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比如,有的家長為了感謝他送他名酒,而條件有限的家長只能送他土雞蛋,還有的家長什麼都不送。但他從不會因為是否有禮物或禮物貴重與否而差別對待學生。他是一個非常公平公正的人,也很耿直,這點我受他的影響很深。現實社會的確會有讓人無奈的地方,我們也許一時還沒能力去改變,但我還是會堅持我的原則和底線,做個真誠、善良、公正的人。

  南方日報:你是否想過廖老師有一天可能會離開?那英語班是否就辦不下去了?

  廖文昌:坦白説我的確有些擔心。尤其是看到他年紀越來越大仍事事親力親為,覺得他承擔得太多,很辛苦。不過我能感覺到,廖老師的影響力正在發酵,但目前讓我説誰能接他的班,我還想不出來。

  南方日報:那你會支持這個英語班嗎?

  廖文昌:只要我能力允許就一定會,而且不僅是支持這個英語班。廖老師説過,希望我們以後有能力也資助大學生,能力不夠就資助中學生或者小學生。我就是因為別人的資助才有機會上大學而改變命運的,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我必定會去幫助其他人。

  曹斯 林旭娜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南方日報,時間為2012年4月11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廖樂年
  • 家庭命運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