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剛出獄農民造出風力電動車 上學時就是物理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通體藍色,1米高、3米長,車頭裝著風扇,車尾裝著尾翼。如果唐振平自造的這輛風力電動車能開進城,“回頭率”想必會接近100%,遠比蘭博基尼之類拉風——雖然全車造價才不過萬餘元。老唐説,他的工作現在已經處於瓶頸狀態,最盼能有汽車設計方面的專家來評點一下他獨立設計的“風力發電”驅動模式。“我現在已經向專利局申請專利了,如果能成,希望它最後可以走向市場。”

  一輛拉風的

  風力小車

  記者駕車抵達京津高速德仁務出口時,老唐已經提前幾分鐘等在這裡了。這短短的幾分鐘,三輛剛剛駛出高速路的汽車相繼停下,司機們圍在老唐的小車前評頭品足,蹲下來四處敲打,不約而同地拿出手機拍照。見聚攏的人越來越多,收費站的兩名員工過來要求司機們駛離,剛剛走近,卻也立即被這輛車吸引了。

  從高速路到永樂店鎮半截河村大約三四公里,記者駕車跟在老唐車後,看看時速表,已經超過了50公里。每遇行人車輛,必有人目不轉睛地盯住小車,有的司機還要減速慢行,仔細觀察一番。但在這條路上,大貨車頻繁往來,和它們一比,藍色小車有如三歲頑童站在姚明面前,記者也不禁捏了把汗。

  記者提出試駕一下。老唐於是讓記者坐進駕駛室,很顯然,駕駛室的空間對老唐的身材而言剛剛合適,而記者坐進去就略顯跼踀。左腳油門、右腳剎車、方向盤下的按鈕控制著倒擋,左手邊貌似電子錶的東西原來是時速表,再加上轉向燈、剎車燈,小車雖小,卻五臟俱全。儀錶盤上最醒目的是兩塊電流錶,記錄著兩塊用作動力的電池工作狀態。一腳油門下去,車子平穩起步,但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顛簸劇烈。狂飆了一陣需要轉彎,記者忽然意識到,這輛車只有一人多寬,轉猛了怕是要翻車,只好立即減速。

  停穩了車,老唐蹲在車頭,指著風扇葉片説:“這就是風力發電機,只要時速超過40公里,它就可以工作。踩油門的時候,電力輸出,車子前進,收油門時,汽車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向前,風力發電機就將風力轉化成電力,存儲到電池裏。”他説,一邊行駛一邊補充電能,續航里程大約可達到200公里左右。“但是這可不是永動機,能發出的電肯定小于行駛中耗費的電,所以出門前一樣還要把電池充滿。”老唐原本想將車尾兩個尾翼上裝上太陽能充電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但目前資金已經基本耗盡,這個思路也只能停留在思路上。

  一個經歷坎坷的

  技術發明人

  生於1957年的唐振平是位物理狂。從童年至今,他最大的樂趣就是拿著各種玩具、機器,拆了裝,裝了拆。“小時候我是在長安街邊上一個中學里長大的。我父親是學校的校工,小時候的印象裏,除了教室學生,就是學校裏那個大煤堆,我總在那上面玩。”他説。後來父親響應國家“不在城裏吃閒飯”的號召回到了通縣鄉下,也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幸運的是,上中學的時候,唐振平遇到了一位因成分不好而被下放的物理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引導下,他對物理學的興趣與日俱增,每天放學後就和老師混在一起,在他的帶領下,找來一切可供拆卸的機器設備,在零件、機油和改錐、鉗子中尋找樂趣。

  唐振平現在仍然非常懷念這位老師,更懷念他在上世紀80年代的短暫輝煌。他給記者找出了一張國家專利證書,這是他當時發明的一種控制電路斷電的裝置,獲得了國家認可。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他萌發了一個設想:用電代替汽油驅動汽車。

  “那時候交通不便,車太少,而且在農村地區,從車站到村裏,距離非常遠。我就想做一個‘手提可折疊摩托車',後來發現,如果用汽油發動機,提著它上公交車實在太危險,不如改成用電的。”這個念頭就如被盜夢高手深植在了潛意識最深處,從此成為唐振平一個永遠揮之不去的理想,儘管在這時,電動車還遠遠沒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

  甚至是幾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也沒能打斷他的這個念頭。上世紀90年代,他曾經開過一家公司,但由於不懂法,加上過於輕信他人,他的公司被發現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非法出售普通發票,由此被判處了無期徒刑。在獄中,唐振平維修機械的天賦被獄警發現,於是很快成了一名專職維修工,負責維修監獄內的很多生産設備。就算在這個時候,唐振平也會儘量尋找機會滿足自己的小愛好:哪怕是一個報廢的電動剃鬚刀,他也要拆下裏面的電機,做成一個電動車模型。

  去年夏天,因在獄中表現良好,唐振平被提前釋放。費了一番週折安頓下來之後,他的造車念頭又開始發酵了。很快,他研究了多年來的技術發展,並在朋友的資助下,製作出了第一輛原型車。和許多民間發明家、民間科學家只想獲得“國家承認”不同,從最初的一刻,早就在商海中打過滾的他就認定,這項發明有沒有價值,還是要看它能否在市場上獲得推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一項前途未卜的

  造車技術

  “在國際上,已經有風力發電汽車上過路了,但是沒能真正在市場上推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製造界專家對記者説。他説,唐振平的探索確實具有一定價值,但是否能申請到專利,即使申請到專利,能不能具有經濟價值,“現在還很難判斷。”

  他認為,汽車製造行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對於哪些技術能夠推廣、能夠獲得經濟利益,有非常明確的判斷。“比如説純電動車技術,在全世界都在倡導清潔能源的大背景下,現在也才剛剛開始推廣,而且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一種技術,能否走向市場,不僅僅取決於它是不是獨創、具備全新理念,更在於它的經濟性和市場推廣前景。”

  他説,網上經常會看到各種千奇百怪的自造汽車,但其中絕大多數都不能量産。以國外的風力電動車為例,風力發電裝置能夠發出的電量可以供車輛行駛的準確距離,與車輛自重會有很大關係。現在車子本身因不太考慮舒適性、安全性等必要性能,這個距離可能會比較長,但今後推向市場,這些就是不得不考慮的內容,而這些參數的變化,就會直接影響到風力電能的實際效用。“風力所發出的每一度電,需要多大、多重的裝置來收集風力?行駛100公里需要多少度電,收集對應的風力有沒有其他條件?加上維修便捷度、充電是否方便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老唐這種風力轉化電能的思路是非常好的,但能否市場化,不純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技術應用方面的問題。”他説。

  一種值得鼓勵的

  創造精神

  老唐開始上路試驗樣車後,曾經招來了當地交警。記者了解到,通州交通支隊民警曾專程來到半截河村,提示老唐注意交通安全。按照法律規定,老唐的樣車本不具備上路資格,而至今尚未考取駕照的他駕車上路,本也屬於應予行政拘留的違法行為。老唐説,為了避免麻煩,他很少開到外面的公路,基本都是在村子行人、車輛稀少的道路上進行試驗。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無論能否真的具有市場價值,像老唐這樣的民間創造行為都應該、也必須獲得鼓勵。“在16世紀以前,全世界的發明創造中,包括中國的所謂四大發明,絕大多數都是民間發明家完成的,這些創造都是來自民間的個人創造衝動。科技發展到今天,民間自發的創造,能夠獲得科技界普遍認可的機會,恐怕已經越來越小,100個發明中可能有99個都會失敗,但無論這些發明人提供的是一種産品還是一種思路,這種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竹立家説:“民間科學家、發明家經常會被嘲笑,比如説‘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人還想造飛機?'之類。但是,其實人類精神的進步,就是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人,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望。在他求知的過程中,也許能夠帶動整個社會層面的逐漸進步。一個沒有創新慾望和創造精神的民族沒有多大前途。當然,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鼓勵,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並非他們的發明創造都要由國家出資幫助,這種鼓勵和支持,更多應該體現在精神和輿論的肯定上。”

熱詞:

  • 老唐
  • 造車
  • 風力發電機
  • 農民
  • 造汽車
  • 造飛機
  • 風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