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骨髓庫部分志願者反悔 拒捐幹細胞致公益金浪費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1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合肥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志願者為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昨天是世界紅十字日,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成立8年來,已成功實現26例造血幹細胞移植。但並非每名志願者都能實現最終捐獻,有不少人會反悔初衷而“拒捐”。

  90後想加入骨髓庫

  昨天一早,正在合肥某高校就讀的張欣給記者打來電話,諮詢如何加入骨髓庫。她告訴記者,前幾天在校園裏看到了一張學校紅十字會張貼的宣傳海報。海報的主題是鼓勵同學們踴躍參與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海報説明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意義,特別強調:捐獻對志願者的健康不會有任何危害。

  這與很多同學的固有觀念不盡相同,不少人一聽到“造血幹細胞”這個高深的名詞,就想到了“抽骨髓”和“疼”、“後遺症”,一系列聯想讓他們脊梁骨直髮冷。對於海報上的宣傳,有人持懷疑態度,有人的認識開始轉變。

  “我的血有機會挽救一名甚至幾名血液絕症患者的生命,對我本人又無害,何樂而不為?”張欣相信紅十字會的專業解釋,打算化想法為行動。除了她,班裏還有另外三四名同學也躍躍欲試。

  我省已成功捐獻26例

  2007年4月17日,蕪湖護士趙金霞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南京市民捐獻了97毫升造血幹細胞,成為“安徽省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據統計,我省入庫資料已經超過2萬人份,完成捐獻26例。捐獻者年齡最大的是1967年出生的吳紅,最小的倪壽穩只是個90後,其餘都是80後。

  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安徽分庫將再增加5000份志願者資料,到2016年庫容量力爭突破5萬人份。“5萬份可以説是一個標誌性數字,達到這個庫容量後,對臨床需求的滿足度會明顯提高。”

  有人可能是一時衝動

  這26名被捐獻的患者也許該算非常幸運,因為有不少志願者會以各種原因反悔當初意願,拒絕捐獻。“無效血樣”的具體情況五花八門:志願者的聯絡方式和常住地址變更了;當初參與捐獻乃“一時興起”,後來反悔了;家人不同意,等等。

  “很多晚期的白血病患者唯一的指望就是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來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而普通人群中成功配上型的概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對絕大多數白血病患者來説,如果錯失了一個成功配型的志願者,要想在短期內再找其他的就很難了。”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工作人員介紹,對紅十字會的日常工作而言,則造成了財力和精力的巨大浪費。每採集、入庫一份血樣,需要耗費五六百元,而這筆錢來自寶貴的公益金。

  對捐獻缺乏科學認識

  該工作人員説,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不少人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缺乏科學認識。

  比如有人認為捐獻後會影響自身造血功能,實際上人體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地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至兩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就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感情上講,我們都反對志願者中途無故退出,但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要從理性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志願者中途反悔甚至退出,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同樣應該受到尊重。

  □本報記者 付艷/文 鄭成功/圖

熱詞:

  • 造血幹細胞
  • 公益金
  • 志願者
  • 造血幹細胞移植
  • 庫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