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河北魏縣德孝治縣破養老難題 提幹部需孝道證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6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魏縣位於河北省最南端,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到漳河南,回到解放前”曾在魏縣流傳甚廣,一大二窮三亂是其真實寫照。誰能想到,只幾年時間,魏縣21個鄉鎮全部建起高標準敬老院,全縣建成村級互助幸福院252個,還評選出孝賢媳婦2500多名,星級文明戶12000多個。魏縣的老齡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先後被評為“河北省老齡工作先進縣”。魏縣的敬老院和光榮院分別被評為“省甲級敬老院”、“省甲級光榮院”,老年公寓則獲得全國“星光老年之家”等諸多榮譽。

  日前,記者隨全國老齡辦調研團到魏縣採訪,了解這一貧困縣是如何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的。

  想當幹部 先過德孝關

  “魏縣破解農村養老難題,全都緣于大家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的古老故事”,魏縣縣委書記齊景海這樣告訴記者。

  據專家考證,“孔融讓梨”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而在魏縣,德孝文化的印記隨處可見。河湖、公園、街道,到處能見到“勤政”、“益民”、“禮賢”等飽含德孝思想的題詞。勤廉文化公園、益民山、墨池禮賢臺等一批德孝文化主題公園裏總是人頭攢動。縣委、政府機關大院,設置了刻有“勤政為民”、“德為先”等反映德孝思想的文化牌匾。

  在魏縣,想當幹部,必須先過德孝關。2008年5月,齊景海上任伊始,便在全縣領導幹部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用好幹部,德孝是第一關。”為此,縣裏建立了幹部德孝考核機制,出臺了《縣委常委會關於加強自身建設的若干規定》,要求縣委常委會成員&&做孝敬老人的模範,&&尊老愛幼、和諧鄰里、勤儉持家。

  根據“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縣裏規定,擬提拔幹部必須由父母、岳父母(公婆)出具孝道證明,凡考察對象不孝敬老人的,一律不予選拔任用。各行政村“兩委”換屆時,也叫響了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進村“兩委”班子的口號。各單位還普遍建立了“個人德孝行為”管理檔案,把每一位幹部職工的德孝情況作為晉級評優的重要依據,在全縣形成了“百善孝為先、幹部做模範”的濃厚氛圍。據介紹,已有3名科級幹部、8名股級幹部,因德孝行為有瑕疵未被重用。

  齊景海堅持認為,德孝作為主要標准考核幹部,符合中央幹部選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也認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勤政為民。

  養老敬老 農村不再難

  城市化,民工潮,使我國農村延續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衝擊。如何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無疑已成為農村老齡工作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化解農村養老問題的過程中,魏縣找到了一個支點——德孝治縣。

  魏縣在縣、鄉、村三級都建立健全了老齡工作機構,實現了老齡機構全覆蓋。縣裏設立老齡辦,鄉鎮建立老齡工作站,村村設有老齡服務站,並創造性地在農村的每個村增設了一名由縣民政局直管專職老齡服務員。

  有了“德孝治縣”的金字招牌,他們探索並實施了“四項措施”,多渠道籌措資金,有效破解了幸福院建設中的資金難題。他們充分利用農村閒置資産合計130萬元;積極號召有經濟實力的人士進行捐款、回報社會,為農村幸福院籌集資金60余萬元;倡議幹部職工捐贈實物,共收到一大批捐贈的電扇、煤氣灶等生活用品。同時縣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出資100萬元,連續撥付3年。據介紹,到2012年底,該縣每村都將建成一所高標準的農村幸福院,實現全面覆蓋。

  位於縣城西7公里的王營村,全村638戶,6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356名,其中空巢、留守、獨居老人146名。2011年10月,村裏建起了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共8套72間,現有36位老人入住。村委會負責水電費用,縣民政局為該互助幸福院配備了床具、床上用品、傢具電器,方便老人生活和娛樂。

  互助幸福院作為居家養老的補充形式,一般建在本村,老人進院不離家,符合農村老人戀土守家的心理。老人的一日三餐費用由子女提供,兒女們經常送米送面送菜,看望老人,老人們既享受了集體生活的快樂,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德孝立縣,使全縣家庭代際關係日趨和睦,家庭贍養糾紛、財産糾紛等日趨減少。2010年,全縣31名不贍養老人的村民,主動承擔了贍養老人義務;53個婆媳關繫緊張、經常鬧彆扭的家庭,在爭創敬老好家庭中,實現了和睦相處。在魏縣,尊老、敬老蔚然成風,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城鄉尤其是農村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已經不再是難題。

  德孝治縣 帶來人人尊老

  每週看望一次夫妻雙方老人;每半年陪老人進行一次體檢、給雙方老人買一套新衣服等;條件具備的,要為父母辦理養老保險等等。這是魏縣縣委要求幹部職工開展感恩回報活動的重點。

  魏縣明確提出了“德孝治縣”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緊相結合的理念。他們在大力開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堅持以提高人的道德素養為前提,以弘揚德孝文化為切入點,努力做到德孝進萬家、人人知德孝,把一人孝敬父母,變為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尊敬老人。

  在城鄉居民德孝宣傳中,重點開展體貼關愛活動,要求城鄉居民堅持每天給老人住所打掃一次衛生;每週給老人洗一次澡;每月給老人改善一次生活;每年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各個鄉鎮(街道辦)廣泛開展了“孝賢媳婦曬被子”、“傳統節日送水餃”等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教育引導學生堅持做到每天向父母或老人問一聲好,每週幫父母或老人做一次家務,每學期向父母寫一封感恩信。這些“孝親敬老”的行動成為全縣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同時,由縣老齡辦、縣委宣傳部、縣婦聯等組織開展的“星級孝賢家庭”、“十佳孝親敬老模範”和“十大孝賢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影響和帶動群眾看先進、學榜樣。

  據統計,2008年以來,全縣青少年學生撰寫感恩書信6.8萬封,職工帶老人體檢、旅遊超過3000多人次,普通群眾為老人拆洗被褥3萬多人次,孝親敬老、崇尚文明在魏縣蔚然成風。

  本報記者 梁 捷

熱詞:

  • 孝治
  • 孝文化
  • 河北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