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關稅新規出臺化粧品難抑漲價衝動 迪奧蘭蔻調價5%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15日起,海關總署對部分進口物品開始執行新的完稅價格和稅率,其中一些化粧品完稅價格上調。

  所謂完稅價格即對某商品的預估價。由於上調完稅價格,從國外購進香水、眼霜、精華液等商品,將比原來多繳100元左右的關稅。以化粧品精華液為例,此前,一瓶精華液的完稅價格為150元,完稅價格提高到每瓶300元後,一瓶進口精華液入境後就要多繳75元的稅。

  化粧品完稅價格上調了,化粧品零售市場價格是否也會跟著上調呢?來自海關的解讀,似乎否定了這種必然性。此次關稅新規只涉及個人入關物品,而非大宗貿易,也就是説,受關稅新規衝擊的主要是海淘族、海外代購族、赴港掃貨族。

  然而,關稅新規實施後沒幾日,就傳來迪奧、蘭蔻等部分産品價格上調5%左右的消息。借關稅上調的東風,行漲價之實,這一舉動充分暴露了化粧品行業遏制不住的漲價衝動。

  每年漲個一成讓你瞧

  據業內人士透露,影響進口化粧品售價的因素有很多,關稅其實是其中較小的部分。相比而言,消費稅30%和增值稅17%要高於關稅,再加上化粧品進口的報關價普遍大大低於零售價,更加使得關稅的影響減小。近年來化粧品成本大幅提高,基礎原料如乳化劑、油脂等價格上漲,高端化粧品在包裝上花大血本,而紙漿等包裝材料也漲價不少,化粧品的市場推廣成本增加了,企業渴望在價格上尋找平衡。而一些知名一線品牌的國內售價不斷上調,更關鍵的因素在於供求關係,它們“想漲就漲”的底氣緣于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以及中國消費者“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漲價”成了一種促銷手段,成了品牌高端的標誌與象徵。

  這些年來,高端化粧品的價格每年平均增長10%-20%。翻閱這兩年一線化粧品的調價記錄,可發現:2011年1月1日,蘭蔻、香奈兒、倩碧、碧歐泉等調價10%-30%;2011年6月初,蘭蔻、碧歐泉、阿瑪尼調價5%-8%;2011年7月1日,雅詩蘭黛、倩碧、MAC調價8%-10%;2012年1月1日,蘭蔻、碧歐泉、歐萊雅調價3%-10%……

  價格年年小步上調,幾乎成為洋品牌的“潛規則”,它們也因此而收益豐厚。貝恩諮詢公佈的《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就稱,奢侈品供應商在2010一年從中國人口袋裏掏走684億元,銷售額最大的化粧品、香水和個人保養品佔169億元。

  另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洋品牌化粧品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約佔到60%和90%左右,利潤份額更是超過九成。與此相對照的是,我國本土化粧品企業有4000多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僅50多家,超過5億元規模的本土品牌更是鳳毛麟角。除少數品牌躋身國內中端市場外,絕大多數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由於洋品牌在定價權上掌握了主動,已使國內進口化粧品價格遠高於國外,有的産品價差甚至達一兩倍,由此催熱了海外化粧品代購。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120億元,其中交易量排名第一的是化粧品。

  顯然,要改變洋品牌獨霸天下左右市場價格的局面,本土品牌需要急起直追;同時,消費者的觀念也亟待轉變,不能一味地追逐大牌,應該理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化粧品。

  網購難防“低價陷阱”

  化粧品價格的高居不下,另一個後果是激發了化粧品網購市場,網購所提供的價格折扣撩動了廣大愛美女性的購物欲。

  艾瑞諮詢近期推出的《2011年中國化粧品網絡購物行業研究報告》就發現,化粧品類産品已經成為網購市場中的第三大類目(前兩大類目是服裝鞋包類和3C家電類),2010年化粧品網購規模為223.6億元,增速達79%;2011年化粧品網購規模達到了372.6億元,增幅為66.6%。預計未來幾年,化粧品網購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到2015年化粧品網購交易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

  就整個化粧品行業而言,目前線上銷售比例佔總體的比例仍較小。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傳統化粧品企業已經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化粧品網購市場中。相比較而言,中國本土化粧品企業的線下渠道較弱,線上渠道就成為了它們突圍的絕好方式。因此,本土化粧品企業對網購的參與熱情很高,部分本土品牌借助網絡渠道迅速崛起。而國際化粧品品牌廠商近年來也紛紛開始觸網,但和本土化粧品企業相比,它們更加看重網絡渠道的品牌宣傳和推廣作用。

  化粧品網購的參與企業裏面,部分獨立化粧品B2C和化粧品“淘品牌”開始醞釀轉型。借助團購崛起的獨立化粧品B2C已經從最初的團購模式向商城模式轉型;同時,由於國際品牌廠商在供貨方面的限制,各大化粧品B2C紛紛開始佈局自有品牌。而化粧品“淘品牌”普遍存在對淘寶平臺依賴性過大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發展,很多“淘品牌”已經自建B2C商城,部分“淘品牌”甚至開始大舉向線下渠道滲透。

  不過,化粧品網購市場的崛起也産生了許多矛盾,“低價陷阱”讓消費者苦不堪言。網上一線品牌二三折促銷大有其在,與實體店面相比,其低價誘惑可想而知。然而,有知情者透露,網購化粧品假貨不少,稍有些 “良心”的網店則玩起 “摻水”的把戲,店主進貨時會特地進一大批空瓶子、空盒子,靠這些瓶瓶罐罐,商品就能一瓶變兩瓶、甚至變三瓶四瓶,還可以把快過期的變成新鮮的産品。比如100毫升的CD香水,只要在瓶口用鉗子一夾,瓶嘴便輕鬆脫落下來,然後加入蒸餾水,於是100毫升就變成了300毫升,裝到新的瓶子裏,外表看不出痕跡,只是香水味道有些淡。蒸餾水可以用來兌香水、爽膚水、精華素,面霜、乳液則是依靠廉價的凡士林。由此可見繁榮的化粧品市場下險象環生,亟待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熱詞:

  • 漲價
  • 化粧品價格
  • 化粧品品牌
  • 化粧品市場
  • 網購
  • 化粧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