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南大學子義賣手工玫瑰數百朵 幫孤獨症孩子圓夢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3: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國外一張著名的孤獨症(Autism)宣傳畫。孤獨症的孩子,和正常人的距離,很遠很遠……

南大法學院的學子,為一位孤獨症孩子籌集到了聽“海豚唱歌”的費用……

  義賣現場。 楊甜子 攝

  你知道嗎?

  孤獨症遠不是“性格有問題” 患者長大後很難自理生活

  昨天,是第五個“世界孤獨症日”。

  孤獨症,俗稱為“自閉症”,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時期(多發病于1歲半到2歲左右)的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這種病最早在1943年被美國醫生凱納發現,但直到現在,都病因不明,無法闡明病因和發病機制。共同的認知是,這是一種由多種生物學原因引起的廣泛發育障礙。孤獨症的兒童,表面看與普通兒童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因為溝通和學習能力的低下,無法認知新事物,如果放任病情發展,他們長大後無法融入社會,無法自理生活。

  雖然我們把這些孩子稱為“星星的孩子”,但現實是,這些孩子非常可憐。有數據顯示,即使及時進行了良好的訓練,也僅有10%的孩子能正常上學,成年後能獨立生活。大部分孤獨症患者需要終身接受照顧。

  對這些“星星的孩子”來説,長大後自食其力,幾乎是高不可攀的夢想。而他們的父母和家庭,也承擔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痛苦和壓力。 揚子晚報綜合報道

  昨天是世界孤獨症日,但對於南京愛德兒童發展中心的5歲自閉症女童小櫻而言更是意義非同尋常的一天。來自南京大學法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在一天之內賣出了400朵手工玫瑰和愛心明信片,順利幫助她籌集到了“海洋天堂”看海豚所需的全部費用。

  5歲女童害怕發聲玩具,只想“看海豚”

  在南京愛德兒童發展中心,5歲的自閉症女童小櫻(化名)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小櫻是個活潑卻有些膽小的孩子,害怕上課的小教室,甚至害怕廁所,害怕發聲玩具。除了自己的媽媽,唯一不怕的就是一直在愛德里做義工的“龔姐姐”。“龔姐姐”名叫龔元,是南京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從這學期開始,龔元和院裏的同學一道在愛德當起了義工。除了給愛德兒童發展中心的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更是和孩子們形影不離地進行交流溝通。

  小櫻的一切“不尋常”都被龔元細心地注意到了。通過和小櫻的耐心交流,龔元發現,小櫻唯一不怕的“叫聲”便是來自海豚。面對誠懇的龔姐姐,小櫻也逐步表達出了十分想看海豚的願望。

  義賣沒開始,400朵手工玫瑰就被訂光了

  龔元和院裏一道做義工的同學專門查閱了資料,發現和海豚的互動對於打開自閉症兒童的心扉有著很大的幫助。為了能夠幫助小櫻和她的夥伴們一道“看海豚”,龔元和法學院的同學不約而同想到了愛心義賣。

  為了讓義賣顯得更加與眾不同,法學院的研究生們決定親手折疊手工玫瑰作為義賣物品。“您的一束花,能直接為孩子買到海洋館的門票,讓孩子們和海豚進行互動。”400朵玫瑰不到5天就被南大的學生老師們預訂一空。“學院輔導員王老師成了我們的‘大客戶’,帶著院裏的好幾位老師一下子就買走不少。”學子們趕緊加班又趕制了一批。

  兩千余元善款幫助小櫻圓夢

  昨天上午,這場名為“攜手關愛,孤獨不在”的愛心義賣在清涼門大街的華潤蘇果廣場如期展開。記者在義賣現場發現,不少人買花時更是慷慨地連價格都不問。儘管一束9朵的揉紙玫瑰要60元,但立刻被一對小情侶毫不猶豫地立馬掏錢買下。

  “我看過電影《海洋天堂》,自閉症的小孩的確需要我們更加愛護。”一位熱心市民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記者了解到,愛德兒童發展中心裏目前有十多位自閉症兒童在接受康復治療和鍛鍊,而此次義賣所得善款2080元,將全部用於小櫻和她的夥伴們“看海豚”接受康復治療的費用。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新聞鏈結

  孤獨症有一種“海豚療法”

  海豚的聲音是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經對自閉症患兒的大腦有一定的“激活”作用。2009年,大連聖亞海洋世界正式掛牌成為境內第一家海豚輔助治療兒童孤獨症康復訓練基地。南京海底世界也在嘗試海豚與自閉症患兒的交流。

  釋疑

  “我不愛與人交往,會不會得孤獨症?”

  不少成人有“孤獨症恐懼”,事實上感覺“自閉”者絕不是孤獨症

  世界孤獨症日在讓不少人對“星星的孩子”心生惻隱之際,也讓不少平時寡言、不太願意跟人交流的人産生了恐懼:我會不會得上孤獨症?

  曾經有一位年輕女孩子發帖問醫生:“我感覺越來越自閉,不想跟人説話,不想工作,不願意見生人……我是不是得了孤獨症?”醫生的回答非常簡短而有效:“你能發帖問我這個問題,就説明你沒有孤獨症。因為你願意把你的苦惱分享給我。而孤獨症患者,是不會感覺自己‘得了孤獨症’的。”

  日常工作壓力的增大讓很多人自感“非常鬱悶,越來越自閉”,但是,孤獨症比這種心理問題嚴重得多。注意心理舒緩,一起去關愛“星星的孩子”吧。

  孤獨症不是寶寶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

  孤獨症最早被發現時,曾被認為是父母親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養過分形式化所造成,經過數十年的廣泛研究,現在已經證實孤獨症與父母親教養方式無關。目前認為孤獨症由於外部環境因素(感染、宮內或圍産期損傷等)發生時,恰好遇到患兒帶有孤獨症易感基因情況時發病。

  美國《雨人》和李連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都是關懷孤獨症家庭的著名影片。本報今日A24版介紹了另一部關愛孤獨症患者的電影《星星的孩子》。

  全國孤獨症患兒已有164萬

  江蘇對0-6歲孤獨症兒童有補助

  過去20年裏,在一些發達國家,孤獨症患者的數量呈現出爆髮式的上漲。自閉症已經成為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數將超過被診斷為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的三者總和。其中,男童患自閉症的幾率是女童的4倍。目前,中國自閉症兒童數約為164萬人,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明確將自閉症列為精神殘疾。若按照每名自閉症患者影響一家至少兩個大人計算,則至少影響到300多萬人的生活與工作。按比率計算,江蘇大約有12萬名孤獨症兒童,但目前就醫的僅僅為其中極少數。

  孤獨症的康復治療經濟負擔相當沉重,在南京,一個月的康復治療通常需要花費3千到4千元。目前,江蘇省規定,對0-6歲孤獨症兒童財政補助,無錫更把年齡範圍擴大到了0-14歲,每年可補助3萬多元。

  新華社 綜合

  如何儘早發現孤獨症?

  以下是孤獨症的四大核心症狀,也是儘早發現的判斷方法:

  1、難以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絡,表現為“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裏”,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即使面對父母,寶寶也不願意與其目光相對,對父母的呼喚置若罔聞。

  2、言語障礙突出,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幾乎終身不語。即使有的患兒會説,也常常沒有“自我語言”而只會模倣。代詞反轉也很典型,如用“你”和“他”來代替自己。

  3、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長時間裏專注于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著迷于旋轉的物體,熱衷於觀看畫面變換頻繁的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等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很難平靜。

  4、有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復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出現自傷自殘,如反復用頭撞地、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孤獨症能治嗎?

  假如把“治好”理解為醫學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兒不再有孤獨症,那麼孤獨症是無法治愈的。但是,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矯治,達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獨立生活,並展示出良好發展狀態的個案卻有很多。南京腦科醫院醫生告訴記者,在他們醫院訓練最好的兒童,已經有順利升入高中的案例。

  從全國和國際上看,有些孤獨症患者在成年後能夠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出來,有的人已經上大學,有的人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但從專家對他們的評述中,仍能夠感覺到他們的舉止透出典型的孤獨症痕跡,不過已不再具有將他們與社會生活隔絕開來的障礙力。能夠達到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極少數(大約只有10%左右),而且與他們一直得到的良好訓練分不開。

  訓練是目前唯一被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良好的訓練能夠使孤獨症兒童逐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甚至可以在接受培訓後從事某項工作而達到自立。如果聽之任之,孤獨症兒童往往會出現愈加嚴重的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障礙而被人排斥,孤獨症兒童的挫折經歷就會越來越多,這就將進一步把他們推向更加自閉的狀態。

  孤獨症最佳干預時間是3-6歲,越早發現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熱詞:

  • 病因和發病機制
  • 學子
  • 孩子買
  • 大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