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92.9%受訪者坦言有同輩壓力 主要攀比事業成就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擁有住房時,你是否感到壓力?當同學、朋友都開始結婚生子時,你是否感到壓力?你是否會因為這些壓力,而改變一些態度或行為遵守所謂的“團體準則”?

  如今,不少年輕人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壓力不僅來自父母長輩,還來自身邊的同齡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題客調查網,對1388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9%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同輩壓力。受訪者中,80後佔53.6%,70後佔25.1%。

  調查顯示同輩壓力首先來自“事業成就”

  已近而立之年的北京白領周鑫感到,這兩年在老家過年時參加的同學聚會和往年相比,在氣氛上有了明顯變化。過去,同學們大多在談理想,羨慕周鑫到大都市一展才華。而如今,大家的談資都圍繞著房子、車子和孩子。

  對於自己成為同學會的邊緣人物,周鑫坦言很失落。看著一些同學有車有房、結婚生子,而自己在他鄉沒房沒車、孤家寡人,他只得故作鎮定,在心裏一再默默肯定自己。但這樣的自我暗示似乎沒用,回京後,周鑫很長一段時間失眠、頭疼,“再多的自我肯定都像是自欺欺人”。

  現在周鑫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灰色地帶”,日子過得不比老家同學安逸、寧靜,也不如在北京的很多同齡人瀟灑、絢爛,“很多北京的朋友,通過多年奮鬥或者憑藉殷實的家底買房買車,他們有更多時間考慮愛情和旅行,規劃週末是聚會還是宅在家喝咖啡,而我只能加班,為下個月的房租煩惱。”

  對於這一點,周鑫的大學同學郝佳也深有體會。儘管郝佳在北京有了房子,但自從她去年年初開通微博後發現,和一些同齡人比起來,自己的生活真是乏善可陳。

  “她們似乎每天都在吃大餐,購買奢侈品;她們好像都找到了對的另一半,曬著男友的風度、財富、地位、權勢和對她們的無微不至。”郝佳説,自己身邊不少女性朋友在關注一些同齡人的微博後感到“很有壓力”,幸福感迅速降低。

  調查中,93.1%的人感覺身邊存在有同輩壓力的人,其中80.2%的人感覺這樣的人很多。

  同輩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受訪者首選“事業成就”(78.5%),其次是“買房買車”(72.3%)。其他還有:“結婚生子”(48.9%)、“教育背景”(32.6%)、“戀愛順利”(27.4%)、“身材外貌”(25.4%)、“人生觀、價值觀”(25.3%)等。

  同輩壓力源於整個社會攀比成風?

  湖北省某高校土木學院大四學生李楊覺得,同父母長輩給予的壓力比起來,同輩的壓力對年輕人的影響更大。如果父母説,你應該努力學習,找個好工作,你可能不以為然。但當周圍同齡人有了好的前程和美滿家庭,而你還在渾渾噩噩過日子,你會覺得自己過得很慘,要麼精神壓力巨大,要麼乾脆自暴自棄。

  民調發現,超半數受訪者(52.0%)感慨“同輩壓力大於長輩壓力”。

  對於出現同輩壓力的原因,68.9%的人直指“整個社會攀比成風所致”;43.2%的人感覺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盲從跟風”;42.1%的人將原因歸結為“很多人不夠自信”。

  深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易松國教授説,同輩壓力一般是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感覺到與周圍人的差距所産生的壓力。只要自我與身邊同輩人有比較,壓力就會一直存在。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指出,同輩壓力與現代社會機會相對不太均等有關。由於每個人家庭出身的差別,導致上升通道有所不同,這會使一些人産生焦慮感,導致更為嚴重的同輩壓力。並且,當一個人要承擔家庭責任時,同輩壓力會愈演愈烈,個人會産生極其強烈的成功願望。

  易松國認為,如果一個人周圍的同齡人都只求個人奮鬥,功利心過強,卻不注重社會公益,那麼這個人受其他人影響,也會變得自私自利。過度的同輩壓力,會給社會帶來急功近利、浮躁、攀比、拜金等不良風氣。

  調查中,92.7%的人認為,很多年輕人感到有同輩壓力,會産生一系列負面影響。具體而言,60.4%的人認為,這會使整個社會攀比之風更甚;58.0%的人感覺這會讓成功標準越來越單一;44.1%的人認為這會讓社會缺乏創造力和活力。

  孫時進認為,同輩壓力也會産生一些正面影響。當有同輩壓力時,個人往往會有上進的動力,向比自己更優秀的目標靠近。在這種情況下,同輩壓力會轉化為社會前進的動力。關鍵是,年輕人要有自己的追求,並懂得“適可而止”、“君子喻于義”。

  68.8%的人擔心同輩壓力會讓物質主義更加氾濫

  當不少大學生立志畢業後要躋身白領一族時,2010年,湖南大學畢業生高亞洲另辟蹊徑,創辦了“長沙願景廢品回收有限公司”,開始了與“破爛”有關的奮鬥日子,被網友們戲稱為“破爛王”。

  高亞洲説,“我在創立廢品回收公司時,很多同學不理解,他們有的是白領,有的是公務員,過著悠閒、體面的生活。很多人也有了房子和家庭,而我當時什麼都沒有。”

  不過,在同輩壓力面前,高亞洲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在他看來,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比在物質上暫時落後於他人更有意義。

  “現在很多人很好強,不能容忍自己比別人差。但很多人喜歡比較的,通常是金錢、職位、權力,往往忽略一些隱性的東西,比如有錢有權之後是否真的會獲得幸福,是否真的會感到滿足。”高亞洲説。

  面對同輩壓力,53.1%的人選擇“努力奮鬥,在物質上追上同輩”;43.5%的人會“變得不安,感到很有壓力”;34.3%的人會“在價值觀上盡力和大家保持一個步調”;22.9%的人坦言自己會“害怕被人看不起,假裝過得很好”;19.6%的人會“自卑自責,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同輩壓力,僅36.7%的人選擇“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68.8%的人擔心,很多人感到同輩壓力巨大會讓拜金主義、物質主義更加氾濫。

  孫時進指出,如果一個人心態平和,能正確面對同輩壓力,會促進自我發展和成長。“人要學會放得下一些東西,事事在意會活得很累,也會缺少幸福。”

  易松國説,一個正常的社會並不要求每個人都要取得所謂的“成功”,而是要各司其職。他建議年輕人,更多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走好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不要只盯著別人的成就盲目攀比。只要自己過得幸福、舒坦,就是最好的選擇。

  年輕人應該如何面對同輩壓力?62.6%的人首選“努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但不必攀比”;58.4%的人建議年輕人“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45.5%的人期望年輕人“應該更多地追求精神滿足”;44.1%的人認為,年輕人應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知道自己的長處。

熱詞:

  • 受訪者
  • 同輩壓力
  • 事業成就